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留松

作品数:10 被引量:2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生物毒性
  • 2篇养分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棕壤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
  • 2篇黄棕壤
  • 2篇工业废渣
  • 2篇发光细菌
  • 2篇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肥施用
  • 1篇稻麦
  • 1篇稻麦两熟
  • 1篇稻麦两熟制
  • 1篇稻田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吴留松
  • 6篇顾宗濂
  • 6篇谢思琴
  • 2篇廖海秋
  • 1篇吴胜春
  • 1篇周德智
  • 1篇潘映华
  • 1篇曹志洪
  • 1篇朱永官
  • 1篇李伟波
  • 1篇李振高
  • 1篇俞慎

传媒

  • 4篇土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南稻麦两熟制下土壤养分平衡与培肥的长期试验被引量:43
1995年
在中国科学院常熟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的稻麦两熟制下的土壤养分平衡与培肥长期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的土壤养分逐年亏缺,稻麦产量低;施适量氮磷钾化肥的土壤产量尚未见受影响,土壤有机质略有提高,养分稍有盈余;在施适量氮磷钾化肥基础上再施适量秸秆的土镶,其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养分盈余较多,土壤肥力有望不断改善。
曹志洪朱永官廖海秋吴留松
关键词:土壤养分平衡施肥稻麦两熟制
模拟酸雨下土壤中铜、镉行为及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38
1991年
本文论述模拟酸雨下红壤、黄棕壤和黑土中Cu、Cd行为及急性毒性效应.试验表明:(1)模拟酸雨对添加性土壤Cu、Cd的淋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降水酸度的增大,土壤中Cu、Cd的淋出量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与土壤类型、添加金属的浓度和种类有关,相同酸度下,红壤中Cu、Cd的淋出量远大于黄棕壤和黑土,淋出率随着沉降酸度而改变的程度也最显著,酸雨对黑土中Cu、Cd淋溶影响最小.Cd对酸雨淋溶的敏感性大于Cu.(2)模拟酸雨对土壤中Cu、Cd形态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酸雨pH的降低,黄棕壤和黑土中部分Cu、Cd形态明显地向着交换态转化,红壤中部分Cu、Cd形态明显地向着水溶态转化.(3)模拟酸雨对土壤中Cu、Cd的生物毒性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同时又受土壤类型相当大的制约,红壤中毒性影响最大,黑土中毒性影响最小,表明三类土壤的抗酸能力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
谢思琴周德智顾宗濂吴留松
关键词:酸雨土壤毒性效应
太湖地区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吸收利用的研究被引量:104
1997年
本文讨论长期高量偏施氮素化肥的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产量、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量(养分量,下同)300kg/ha·yr.,作物增产显著,每公斤氮增产13.5kg粮食,氮素利用率达40.3%,省肥、经济、合理;施用量达450kg/ha·yr.,作物产量增长甚微;施用量达600kg/ha·yr.,每公斤氮只增产7.29kg粮食,氮肥利用率降至17.2%,水稻茎秆中含氮量大幅度增加,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太湖地区高产稻田目前稻麦产量为10-12t/ha水平时,氮素化肥施用量平均控制在375kg/ha·yr。左右为宜。与大面积生产相比,可节省氮肥20—30%。
李伟波吴留松廖海秋
关键词:高产稻田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水稻
金属污染黄棕壤的生物毒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生存的影响
顾宗濂吴留松谢恩琴
关键词:土壤污染黄棕壤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毒素
添加物对土壤提取液中铜、镉生物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8
1992年
本文着重讨论添加物紫云英、CaCO_3、膨润土对土壤提取液中Cu、Cd的降毒效应及其金属形态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添加CaCO_3对降低红壤水溶态Cu、Cd和0.1mol/L HCl可提取态Cu、Cd含量及其毒性具有非凡的功能,并能使红壤中可溶态、交换态Cu、Cd明显向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和硫化物Cu、Cd转化。换言之,CaCO_3能使红壤中有效态金属向迟效态和无效态金属转化,致使其水、酸浸提液中Cu、Cd毒性被消除。
吴留松顾宗濂谢思琴周德智
关键词:添加物生物毒性土壤
黄棕壤添加重金属的毒性评价及其临界浓度确定被引量:11
1992年
在连续盆栽水稻、小麦的过程中研究了加入黄棕壤的Cu、Cd、Pb的毒性(发光细菌法)。结果表明,当以水提取黄棕壤中三元素,浓度低,不显毒性,这与水提取红壤的结果相反;当以0.1mol L^(-1)HCI提取黄棕壤中三元素,则浓度明显提高而显示毒性。在相关显著水平P=0.001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金属浓度与剩余发光度(毒性指标)优化拟合方程。规定含金属土壤的临界剩余发光度为90%(EC_(10))。据此,估算出黄棕壤中Pb、Cu、Cd的临界浓度(μg/g土)分别为:488—587,17.8—25.3,2.11—2.12。
顾宗濂吴留松谢思琴周德智
关键词:生物毒性重金属污染黄棕壤土壤
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若干因子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应用发光细菌法探讨了土壤类型、粘土矿物、无定形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纯溶液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降毒效应.红壤、砖红壤对Cu、Cd、Pb呈现负的降毒效应,而对As具有明显的降毒作用.黑土、黄棕壤对供试阳离子金属具有明显的降毒效应,对As降毒却不明显.试验证明粘土矿物及其组成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最基本因素.无定形氧化锰对供试阳离子金属的降毒能力大于无定形氧化铁,对As的效应二者则相反.不同吸附剂对Cu、Cd、Pb呈现基本相同的降毒顺序,即炉烟灰>活性炭>泥炭>干活性污泥,不同配比吸附剂对红壤添加性阳离子和东乡铜矿污染土壤均具有明显的降毒作用.添加吸附剂的东乡铜矿污染土壤随着土壤溶液毒性的消除,随之也消除或减轻了其对水稻种芽的急性毒害.
吴留松顾宗濂谢思琴周德智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发光细菌法
有效微生物群(EM)对几种作物的增产效应被引量:23
1995年
本文研究了EM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与有机肥混施对3种作物有一定的节氮增产作用。
吴留松李振高潘映华吴胜春俞慎
关键词:作物微生物群增产效应
有机化工废弃物的土地处理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对三种供试工业废弃物,经土地处理后表明,发光细菌毒性明显降低,有的废渣处理物毒性已消除;Ames试验和发光细菌自发暗变种的遗传毒性减弱,由阳性下降为阴性,或阳性程度明显减弱。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处理物中有毒有机化学物阵解所至。木试验废渣经土地处理后,其可萃取有机物含量明显下降,总下降率为40-71%,主要的有机化学物降解率为50-90%。从而表明,土地处理是工业废渣很有前途的处理途径。
谢思琴顾宗濂吴留松周德智
关键词:工业废渣毒性化工废弃物
发光细菌暗变种对土地处理的工业废渣的致突变效应被引量:10
1994年
实验分离到的明亮发光杆菌暗变种T9171菌株对三种工业废渣在土地处理前后呈现不同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结果的趋势相象,大部分工业废渣样品在土地处理后遗传毒性降低,T9171菌株的致突变阳往效应减弱或消失呈阴性.明亮发光杆菌暗变种试验比传统Ames试验检测致突变杨的灵过度高而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推断,工业废渣在土地处理后遗传毒性下降的主导因素可能在于其所含主要非极性有机化学物的降低.土地处理后.三种工业废渣的发光细菌(野生型)急性毒性也降低,其中二种的急性毒性已检测不出.
顾宗廉谢思琴吴留松周德智夏伏虎应浙鸿
关键词:发光细菌工业废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