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纯
- 作品数:56 被引量:2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南海早中新世东沙台地流花生物礁-滩组合的白垩状结构化及白垩状孔隙储集层被引量:15
- 2010年
- 南海早中新世珠江期东沙台地流花生物礁-滩组合中,具白垩状结构的灰岩属于广义的白垩状结构灰岩。白垩状结构灰岩的主要鉴定特征是:在宏观上,岩石为白色或淡色松软、酥脆、多微孔的灰岩,其比重较轻;在微观上,岩石组构具有低镁方解石微晶及微亮晶格架和晶间孔喉网络,其中含亮晶胶结物甚少。流花生物礁-滩组合的白垩状结构化主要形成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在成岩中—晚期中埋—深埋环境中,通过进一步溶蚀、淋滤,产生大量溶蚀孔洞,从而形成白垩状孔隙储集层。论述了流花生物礁-滩组合广泛发育白垩状结构灰岩的证据、白垩状结构化产生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的证据及白垩状孔隙储集层的形成机理。
- 吴熙纯王权锋李培华胡平忠
- 关键词:早中新世
- 喀斯特化碳酸盐(砂)砾岩地貌
- 吴熙纯李培华
- 关键词:川西北龙门山
- 喀斯特溶洞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问题——以四川北川寻龙山卧龙洞为例
- 寻龙山卧龙洞是安县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个重要景观,是川西北龙门山前侏罗纪陆相洪积-冲积扇形成的砾岩层系中发育的喀斯特溶洞,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卧龙洞是古安昌河的强大水流冲蚀和溶蚀形成的,溶洞有6层,高差80余米,主...
- 吴熙纯李培华
- 文献传递
- 四川龙门山前晚侏罗世砾岩喀斯特——砂砾岩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
- 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还拥有侏罗纪砾岩喀斯特景观及龙门山地质构造景观与三叠纪生物礁群景观共同组成地质公园三项旅游地学资源。砾岩喀斯特地貌景观是陈安泽先生(2003)定义的砂砾岩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对其形成机理特作探讨。
- 吴熙纯李培华
- 关键词:地坑天坑龙门山
- 文献传递
-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生物礁的研究和预测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川西北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生物礁野外露头的研究,认为其为深水硅质海绵礁,处于水体较深的环境,根据生物礁序列发育模式,向礁区东侧水体较浅处可能发育浅水生物骨架礁和滩。通过川西坳陷地震剖面的详细解释和研究,在该套层位发现疑似礁型的丘状体,丘状体底部连续强反射同相轴,内部杂乱反射或无反射和顶面披盖式反射说明其为生物礁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川西坳陷勘探层位最深为须家河组,这些连带发育的似礁型丘状体对于向较深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孙玮吴熙纯刘树根杨荣军
- 关键词:川西坳陷
- 从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看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被引量:13
- 2011年
-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期是早中新世Burdigalian期至中中新世Serravalian期,油气主要产于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生物礁储层中,以真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为最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滩组合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是近地表古岩溶、白垩化和白云化,分别形成古岩溶储层、白垩化储层及白云化储层。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洋流和海平面变化、地裂运动、礁的类型、礁的成岩相分区、礁的就地转移性和礁的沉积水深等因素,在深水区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地层中都有寻找礁型储层的前景,勘探时须将生物礁-滩组合作整体部署。
- 吴熙纯王权锋陈斯忠杨霞
- 川西马鞍塘组礁滩特征和含油气性初探被引量:12
- 2009年
- 四川盆地西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发育一套礁滩组合,部分推覆到地表,部分埋藏在地下。研究表明,这套礁滩有丰富的油源条件,有一定的储集能力、良好的圈闭条件,是油气富集的非常有利的区域,虽然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但不能排除地下存在油气藏的可能性,因此有油气勘探的潜力。
-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
- 关键词:川西坳陷含油气性
- 珠江口盆地早中新世碳酸盐岩生长发育、消亡的历程与受控因素被引量:5
- 2017年
- 碳酸盐岩(台地)的消亡是沉积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所发育的下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最高层位,东沙台地珠江组碳酸盐岩的生长、繁盛和消亡过程提供了中国南海乃至世界范围内一个典型的受构造、海平面变化和物源共同控制的研究实例。依据采自钻井岩心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带将珠江组的上界置于钙质超微化石带NN4与NN5的界线,即中、下中新统界线,下界置于浮游有孔虫N4的底部附近,即位于中新统与渐新统界线。有孔虫属为N4-N8带,钙质超微化石为NN2-NN4带,底界年龄为23.03Ma,顶界年龄为15.97Ma,地震反射上位于T40-T60之间。而其中碳酸盐岩地层最早于21Ma左右开始生长,最晚于16.5Ma被泥岩淹没。早期的东沙隆起北低南高,21Ma以后,东沙隆起沉降而丧失了向珠一凹陷提供物源的功能,沉降较快的东沙隆起北北部地区发育碳酸盐岩;初期为一套碳酸岩缓坡沉积,20Ma以后隆起整体被淹没,开始了大规模的碳酸盐岩建造,实现了由碳酸盐岩缓坡向台地的转变,随沉降向南推移,隆起逐渐转变为北高南低,整个碳酸盐岩台地持续向东南方向退缩,台地沉积逐渐萎缩为局部礁滩复合体,北部古地貌的高部位残存零星点礁;16.5Ma以后,沉降中心向珠二凹陷迁移,北部、北西部碎屑物质持续向东沙隆起前积导致台地消亡。结合珠江组沉积时期的地质事件的分析,本文认为早期碳酸盐岩的消亡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到最低位,引起区域上的物源供给加快,灰岩直接被北部沉积物退覆淹没所致;20±0.5Ma^18.3±0.5Ma的碳酸盐岩的消亡时间受制于沉降造成的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基底的火山作用及沉降中心的迁移等事件,最晚一期碳酸盐岩(流花地区碳酸盐岩)的消亡应该是构造反转后,北部物源对凹陷的持续填平�
- 侯明才邓敏施和生刘军汪瑞良曾驿周小康吴熙纯
-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珠江组构造沉降
- 四川安县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
- 李培华吴熙纯
- 关键词:成兰铁路
- 川西上三叠统生物礁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
- 2011年
- 川西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硅质海绵生物礁沿龙门山带出露,前人已对其岩性、化石、分布及控制因素作了一定研究。将出露礁体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与欧洲硅质海绵礁对比,进一步结合全球海绵—珊瑚礁的演化特征和川西地震剖面中似礁的丘形隆起现象,认为川西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发育硅质海绵—珊瑚礁系列,其中硅质海绵礁发育在较深水环境,现今部分被后期龙门山冲断带推覆至地表;含珊瑚的礁体发育在相对浅水、高能环境,现今位于川西凹陷中;硅质海绵礁的展布范围受北面秦岭古陆的碎屑物注入影响,沿龙门山方向向北逐渐变小;高能礁体发育在川西拗陷至川中古隆起的过渡带上,远离北面物源。对于揭示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转变过程及马鞍塘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孙玮
- 关键词:四川盆地特提斯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