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晶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补肾
  • 4篇中药
  • 4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BMSCS
  • 3篇神经元
  • 3篇神经元样
  • 3篇神经元样细胞
  • 3篇神经元样细胞...
  • 3篇细胞分化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分化
  • 3篇BMSCS移...
  • 3篇补肾法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用药规律
  • 2篇肾方
  • 2篇鼠脑

机构

  • 13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篇刘永琦
  • 13篇吴晓晶
  • 12篇范萍
  • 11篇颜春鲁
  • 7篇董介正
  • 7篇张毅
  • 5篇苏韫
  • 4篇陈丽
  • 3篇孙少伯
  • 2篇窦娟娟
  • 2篇张月梅
  • 2篇张斌
  • 2篇张文亮
  • 2篇赵耀武
  • 1篇史正刚
  • 1篇王倩
  • 1篇李金田
  • 1篇吴建军
  • 1篇张煦
  • 1篇聂蕾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诱导组、左归丸诱导组、地黄饮子诱导组、右归丸诱导组、维甲酸(RA)诱导组、左归丸联合RA诱导组、右归丸联合RA诱导组、地黄饮子联合RA诱导组,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7、14 d进行移植细胞神经标志蛋白的检测。结果诱导BMSCs经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阳性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在体内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刘永琦王倩颜春鲁苏韫张毅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元样细胞细胞分化
补肾法治疗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疗效及用药规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等医学数据库中以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共检索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数据进行药的频率,归经和功效的统计分析;并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54首方剂中,出现了103味中药,出现频次共为616次,在药物核心系数(H)的统计中,黄芪,地龙,水蛭,川芎,当归,牛膝等药物的应用;在归经的统计中,归肝经,肾经,心经,脾经的药味和积分比较高;在功效的统计中,补益(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风类药的使用次数较高;在药对的统计分析中,黄芪-地龙,黄芪-川芎,地龙-水蛭等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的核心系数(H),归经,功效和药对的频率进行统计,能较好的发现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刘永琦张斌张毅赵耀武张文亮吴晓晶范萍胡永平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补肾归经
地黄饮子孵育BMSCs移植对大鼠脑梗塞HSP70和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孵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脑梗塞HSP70和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维甲酸组和地黄饮子组。用线栓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经尾静脉输入相应药物孵育BMSCs。分别于移植后7d和14d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SP70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SP70和VEGF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药物孵育BMSCs组HSP70和VEGF表达均高于单纯血清孵育BM-SCs组(P<0.05)。结论促进脑组织HSP70和VEGF的表达可能是地黄饮子孵育BMSCs移植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理之一。
程小丽张煦刘永琦吴晓晶范萍窦娟娟董介正颜春鲁
关键词:脑梗塞地黄饮子热休克蛋白
不同补肾法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补肾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BMSCs;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对诱导后细胞神经标志蛋白进行检测。结果体外诱导5 h、72 h时,与空白组、单纯右归丸组比较,其余各药物诱导组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均明显升高。结论不同补肾法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张月梅颜春鲁刘永琦苏韫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关键词:补肾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补肾方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补肾法方药血清孵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获取BMSCs;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造模成功后24 h治疗组于尾静脉分别注入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及维甲酸孵育的BMSCs 1ml(1×106个/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移植后7、14d用TUNEL法测定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7d、14d的脑组织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BMSCs、维甲酸、右归丸组比较,地黄饮子、左归丸组7d、14d脑组织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单纯BMSCs移植及各药物孵育BMSCs移植均能减少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数,且补益肾阴、阴阳双补法方药孵育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明显优于补益肾阳类方药。
刘永琦吴晓晶董介正范萍孙少伯颜春鲁
关键词:补肾BMSCS脑缺血细胞凋亡
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并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佳培养时间,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季节,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BMSCs,并通过传代培养对其进行扩增。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并按时间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抗原分子CD90及造血干细胞抗原分子CD45的表达;用β-巯基乙醇诱导BMSCs分化。结果:生长曲线分析,冬季培养的BMSCsF3代潜伏期为4d,对数期为5~9d,第10天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春、夏、秋三季培养的BMSCsF3代潜伏期为2d,对数增殖期为3~6d,第7天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F0代细胞中,CD90+CD45-细胞为3.5%,F3代细胞中CD90+CD45-细胞达到97%;F3代BMSCs镜下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漩涡状生长。β-巯基乙醇诱导BMSCs5h后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结论:不同培养季节对BMSCs生长曲线影响明显,春夏秋三季细胞生长较快,而冬季细胞生长缓慢,体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规律;贴壁筛选法是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BMSCs的培养体系,所培养的BMSCs纯度高、生物学性状稳定。
范萍刘永琦吴晓晶董介正颜春鲁张毅苏菊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中药特征与神经免疫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神经免疫网络是整体性维护机体稳态的重要物质体系,而中医的非特异性整体调节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免疫网络调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神经免疫网络的双向调节是通过它们之间共有的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神经肽、及免疫分子与受体结合而实现...
刘永琦吴晓晶范萍陈丽颜春鲁张毅苏韫
文献传递
“肾生髓”促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刘永琦张月梅颜春鲁史正刚吴建军聂蕾李金田苏韫孙少伯张毅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该课题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BMSCs,研究探讨不同补肾法(补益肾阴法、阴阳双补法、补益肾阳法)代表方剂左归丸、地黄饮子、右归丸方药血清单独及联合维甲酸对BMSCs的诱导作用,并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中医理论细胞移植治疗肾生髓
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用药规律及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 I等医学数据库中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共检索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数据进行药的频率,归经和功效的统计分析;并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18首方剂中,出现了64味中药,出现频次共为212次,在药物的核心系数(H)的统计中,黄芪,川芎,水蛭,地龙,当归,丹参等药物的核心系数(H)较高;在归经的统计中,归肝经,心经,脾经,肾经的药味和积分比较高;在功效的统计中,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中的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和平肝熄风药使用的次数较高;在药对的统计分析中,黄芪-川芎,黄芪-水蛭,黄芪-当归,黄芪-丹参等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药物的核心系数(H),归经,功效和药对的频率进行统计,能较好的发现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张斌张文亮赵耀武董盼锋刘永琦颜春鲁吴晓晶范萍张斌花
关键词:归经
补肾方药诱导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NGF、BDNF、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血清诱导大鼠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用不同药物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3 d和7 d处死大鼠,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含量。结果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VEGF明显升高(P<0.01),且药物孵育BMSCs移植各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NGF、BDNF、VEGF明显升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地黄饮子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补肾法方药血清孵育BMSCs均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表达,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中表达的NGF、BDNF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刘永琦窦娟娟吴晓晶董介正颜春鲁孙少伯蔡玲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补肾方药BMSCSNGFBDNF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