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娱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7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基于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容量估测被引量:10
- 2015年
-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以野牦牛(Bos mutus)、藏野驴(Equus kiang)、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为代表的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但是近年来野生动物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栖息地退化的问题,科学量化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各类栖息地对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的生态容量,并提出相应的野生动物管理措施,是实现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的根本途径。本文应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保护区内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的栖息地需求,建立了植物生物量和NDVI的关系模型,结合三类野生动物的食性分析,估测了适宜栖息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为三类野生动物提供的可食植物量,推算了适宜栖息地和整个保护区可以承载三类野生动物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1866.07、24035.51、24035.51 km^2,三类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之间相互重叠,藏野驴和藏羚羊的适宜栖息地基本相同;全保护区内,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草甸分别提供了3944.91×10~4、3126.32×10~4、138.19×10~4、564.49×10~4kg可食植物量;结合三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重叠程度及食物需求量分析,得出阿尔金山保护区的最大生态容量为野牦牛7951头/a、藏野驴6907头/a、藏羚羊27094只/a;结合三类野生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占有率估计,得出阿尔金山三类野生动物的生态容量变幅为野牦牛3976—7156头/a,藏野驴3454—6216头/a、藏羚羊13547—24385只/a。根据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各类栖息地对三类野生动物的生态容量,提出适当控制藏野驴种群数量、增加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建议,以促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和栖息地的有效保护。
- 董世魁武晓宇刘世梁苏旭坤吴娱石建斌李晓文张翔许东华翁晋
- 关键词:生态容量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
- 三江源区草地退化与人工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2年
- 以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及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随取样深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及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随恢复年限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趋势;(2)随着退化程度增加,退化草地土壤中含水量逐渐降低,全氮、全钾、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未表现出逐渐降低趋势,而草地的裸斑面积、土壤及养分的流失量逐渐增加;(3)人工草地及退化草地土壤中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取样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草地恢复年限和退化程度基本不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4)人工草地建设使退化草地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含量增加,尤其有利于0-4cm的土壤养分增加。因而,人工草地建设可以作为三江源区退化草地土壤恢复的措施之一。
- 王学霞董世魁李媛媛李小艳温璐吴娱
- 关键词:退化草地土壤养分
- 阿尔金山保护区藏野驴和野牦牛夏季生境选择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本研究在2012至2013年进行两次调查,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37°15′~37°23′N,90°11′~90°20′E)对藏野驴(Equuskiang)、野牦牛(Bosgrunniens)的分布及其栖息地进行调查,共设置3条样线(总长达146.9km)和128个样方。调查发现,藏野驴主要集中于伊协克帕提附近的荒漠草原,而野牦牛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沙山附近的阿坝堤坝草场。通过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以及主成分分析,对藏野驴和野牦牛对不同环境因子(包括植被类型、植被盖度、草本种类数、土壤pH、海拔、坡度、坡向、水源)的选择性以及各因子在物种栖息地选择的重要程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独立T检验分析两物种之间的环境变量选择差异性。结果表明,藏野驴倾向选择植被盖度小于70%,坡度2°~5°的南坡,海拔3800~4000m,土壤pH8.0~8.5的高寒荒漠生境;野牦牛则偏好选择植被盖度大于70%,坡度5°~15°的东坡或者北坡,海拔4200~4600m,土壤pH7.0~8.0,与水源距离小于1000m的高寒荒漠草原以及沼泽草甸生境;影响藏野驴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植被类型和坡度,而影响野牦牛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植被盖度;虽然藏野驴和野牦牛在资源利用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它们对栖息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海拔和坡度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 吴娱董世魁张相锋刘颖慧石建斌张翔苏旭坤王学霞李媛媛
- 关键词:藏野驴野牦牛栖息地选择环境因子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物量被引量:15
- 2013年
-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主要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由卡尔丘喀风蚀草原、阿坝堤坝沼泽草甸、喀尔墩草原、伊协克帕提中心站草原、伊协克帕提荒漠依次减小,且不同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坡度、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对各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生物量分析发现,莎草科植物主要集中于阿坝堤坝沼泽草甸,禾本科在伊协克帕提中心站附近大量分布,豆科则只出现在喀尔墩草场和伊协克帕提草场;由于植物资源的分布限制了食草动物对食物的选择,因而伊协克帕提中心站附近草场、阿坝堤坝草场等作为野生动物主要食物源和栖息生境,需要重点保护。
- 吴娱张相锋董世魁刘世梁张翔苏旭坤王学霞李媛媛
-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环境因子
-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于GIS-生态位模型的野牦牛栖息地辨识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野牦牛的三大保护区之一,客观地划分保护区内不同适宜度的栖息地及其功能分区,是保护野牦牛种群数量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GIS的生态位模型,厘定野牦牛的适宜栖息地并划定相应的功能分区。结果表明:面积最大的高适宜性栖息地位于卡尔墩检查站周围区域,保护区北部沿阿尔金山存在着一条高适宜性廊道,面积较小的高适宜性栖息地零星分布在保护区西南部;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中适宜性栖息地的面积总和为1.81×10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8%。在保护区功能区划上,应将所有的高适宜性栖息作为核心区;应将中适宜性栖息地及以高适宜性栖息地为中心周围5 km的缓冲地带作为缓冲区;保护区内的其他区域应作为实验区。
- 苏旭坤董世魁刘世梁刘颖慧石建斌吴娱张翔高峰许东华
- 关键词:野牦牛栖息地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藏野驴栖息地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藏野驴的主要保护区之一。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藏野驴潜在栖息地的影响是维持藏野驴在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直接途径。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GIS技术,构建基于GIS的生态位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分析自保护区1985年(建立)至2000年间LUCC对藏野驴不同适宜性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中适宜性栖息地变化不明显,高适宜性栖息地主要位于卡尔墩检查站周围区域、保护区东北部沿着阿尔金山的高适宜性廊道,中适宜性栖息地位于高适宜性栖息地周围,二者面积均略有增加;高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为中适宜性栖息地,而中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为低适宜性栖息地与不适宜区域;低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减小剧烈,其面积减少的去向主要是不适宜区域,不适宜性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藏野驴不同适宜性栖息地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栖息地格局向两端集中,即向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不适宜区域转化。
- 苏旭坤董世魁刘世梁刘颖慧石建斌吴娱张翔许东华
- 关键词:藏野驴栖息地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藏羚羊冷暖季适宜性栖息地分异性被引量:2
- 2014年
-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藏羚羊等珍稀濒危有蹄类动物的三大保护区之一。客观地划分保护区内藏羚羊在冷季(1月)、暖季(7月)的栖息地适宜度是维持其种群数量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GIS的生态位模型,确定藏羚羊在冷暖两季的适宜栖息地。结果表明:冷、暖两季的高适宜性与中适宜性栖息地面积总和分别为12620和15630 km2,冷暖季高适宜性栖息地主要位于保护区东北部(库木库里沙漠东北部)、保护区中部(卡尔墩检查站周围区域并延伸至阿其克库勒湖东部)、保护区西南部(兔子湖检查站附近区域),中适宜性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南部及高适宜性栖息地的周围区域;冷、暖季低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分别为9930和8400 km2,冷季低适宜性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中适宜性栖息地与不适宜区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暖季主要分布于鲸鱼湖周围区域及中适宜栖息地外围;冷、暖季不适宜区域面积分别为24290和22810 km2,包括保护区北部、湖泊、沙漠及高海拔区域。藏羚羊冷暖两季栖息地具有差异性,藏羚羊在冷季活动范围集中,而在暖季活动范围相对分散。
- 苏旭坤董世魁刘世梁石建斌吴娱张翔高峰许东华
- 关键词:藏羚羊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16年
-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高海拔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原,东北低海拔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原,西北部中海拔和东南低海拔区域的植被类型则主要为高寒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纬度、经度和海拔梯度变化;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土壤总碳、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综上,阿尔金山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空间分异是地理因子、土壤因子以及气象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保护区尺度上土壤和气象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超过地理因子的影响。
- 沙威董世魁刘世梁刘全儒石建斌李晓文苏旭坤吴娱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影响因素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的数量与分布被引量:12
- 2015年
- 分别于2012年5—6月、12月及2013年6—7月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调查了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野驴(Equus kiang)、野牦牛(Bos grunniens)3种有蹄类动物的数量和分布状况,据此估算了3种动物在保护区内的数量,得到如下结果:1)保护区内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的平均密度在夏季分别为:(2.2±1.0)(SE)只·km^-2、(0.4±0.2)只·km^-2、(0.1±0.1)只·km^-2;在保护区东部冬季分别为:(0.1±0.1)只·km^-2、(1.2±0.4)只·km^-2、(3.4±2.7)只·km^-2;2)保护区内有藏羚羊约16 617只(95%置信区间为9 624~24 890),藏野驴约11 030头(95%置信区间为8 018~16 448),野牦牛约14 850头(95%置信区间为11 943~19 077);3)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部地区,其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的兔子湖区域是藏羚羊的一个重要产羔地.夏季产羔期,大量雌性藏羚羊聚集于此产仔;野牦牛、藏野驴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部.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这3种有蹄类动物的基础数据,便于保护区管理机构掌握它们的变化动态和趋势,从而为科学管理这些动物种群提供参考.
- 路飞英石建斌张子慧苏旭坤吴娱董世魁李晓文张翔许东华高峰翁晋
- 关键词: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
- 三江源区高寒退化与恢复草地
- 三江源区(又称江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该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气候寒冷干燥,无绝对无霜期。独特的自然状况和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区特有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对区域水资源、全球气候变化、生物资源、...
- 李媛媛董世魁温璐王学霞吴娱
- 关键词: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