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喜慧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关中平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田
  • 2篇农田生态
  • 2篇农田生态系统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还田
  • 2篇还田模式
  • 2篇不同秸秆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循环农业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玉米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示范区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吴喜慧
  • 3篇吴发启
  • 3篇佟小刚
  • 2篇蒋碧
  • 2篇李明
  • 1篇李卫忠
  • 1篇彭小瑜
  • 1篇王效琴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关中平原典型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评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性。20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循环经济思想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时可视为循环农业,...
吴喜慧
关键词:循环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关中平原
文献传递
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以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2003年和2007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解译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其他类土地的变化幅度最大,以年变化率约50%的速度增加;从变化强度的绝对值来看,耕地的变化强度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 a间减少了约11%;2003—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小于零,说明该区的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
吴喜慧李卫忠
关键词:QUICKBIRD土地利用驱动力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杨凌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环境的恶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LUCC)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和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
吴喜慧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马尔科夫模型
文献传递
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探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以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为对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模式的人工辅助能投入、能量产出、投能结构以及能量转化率等能流特征,了解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的总投能、有机能投入、有机能/无机能、能流循环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12×1010J.hm 2、5.44×1010J.hm 2、3.25和0.76;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模式是小麦秸秆粉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为0.669%;能量转化率最高的是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为6.05。从能流特征角度来看,秸秆还田模式的功能效益优于不还田模式。从综合评判得分来看,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得分最高,达到0.792,说明该模式的生态效益最佳,是该区种植业生产的最优模式,可以大力推广。
蒋碧吴发启吴喜慧李明佟小刚
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生态系统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作物秸秆的焚烧或闲置,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造成秸秆资源的极大浪费。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了9种不同秸秆还田组合模式的能值效益。结果表明,(1)各处理模式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占系统总能值投入的比重最大,其中化肥能值投入比重最高。(2)能值产出方面,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模式的产出水平最高,达到7.60×1015sej/(hm2.a)。(3)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最高、环境负载率最低、能值反馈率最大、产投比最大,分别为2.52、1.13、75.90%和1.39。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是该区域种植业最优的秸秆还田模式,可以大力推广。
蒋碧李明吴喜慧佟小刚吴发启
关键词:秸秆还田能值分析关中平原
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17
2015年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别对陕西关中地区耕作方式存在差异的富平和杨凌两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了轮作系统生命周期对能源消耗、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消耗、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水体毒性、土壤毒性和人体毒性的影响,得到两地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0.166 9和0.378 8。富平县小麦、玉米秸秆皆还田,而杨凌区仅小麦秸秆还田,两地的主要环境影响潜在因素不同,分别是富营养化和水体毒性,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下,富营养化、水体毒性和环境酸化对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富平、杨凌两地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分别是0.078 3、0.020 2、0.016 4和0.110 5、0.214 1、0.023 2。农作系统产生了大量引起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施肥方式不科学和农药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负担,因而实施配方施肥、推广低毒农药是降低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
彭小瑜吴喜慧吴发启王效琴佟小刚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