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俊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免疫
  • 2篇吉西他滨
  • 2篇肺癌
  • 2篇复习
  • 1篇胆系
  • 1篇胆系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浆
  • 1篇血细胞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9篇武警上海总队...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2篇吴俊兰
  • 6篇陈坚
  • 4篇卢斌
  • 3篇邱书珺
  • 3篇肖菊香
  • 2篇潘绵顺
  • 2篇徐周敏
  • 1篇王乐
  • 1篇张彦兵
  • 1篇陈勇
  • 1篇李婷英
  • 1篇王妍华
  • 1篇张磊
  • 1篇高巍然
  • 1篇魏燕
  • 1篇魏永长
  • 1篇李勇
  • 1篇瞿琴
  • 1篇朱娟
  • 1篇卢叶灿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Treg细胞是机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肿瘤内Treg细胞是免疫治疗启动免疫效应的首要障碍,也是放疗后肿瘤控制不良的机制之一。放疗后肿瘤细胞通过释放TGF-β、IL33增加瘤内Treg细胞的增殖,并通过巨噬细胞增加Treg细胞募集。剥夺放疗后瘤内Treg细胞可以提高放疗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并增强放疗远隔效应。
吴俊兰范兴文吴开良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放疗肿瘤免疫
16排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卢叶灿吴俊兰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研究进展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2岁,战士,因"反复发热伴胸腔积液2月余"于2012年2月急诊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可达40℃,呈稽留热,伴胸闷,偶有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1.9×109/L,肝功能提示ALT497IU/L,胸片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外院考虑结核可能,因患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无法行诊断性抗痨治疗,给予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抗感染,凯西莱。
吴俊兰卢斌陈坚徐周敏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32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32例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0~3.5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12次;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5~4.0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10次。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1.5~45Gy。化学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8。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3周/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化疗,有效率为38.4%(12/32),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6%。主要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大多可耐受。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较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吴俊兰卢斌陈坚邱书珺徐周敏高巍然
关键词:胰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吉西他滨
硫氧还蛋白系统与肿瘤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硫氧还蛋白系统(Thioredoxin system)是一个广泛分布的NADPH依赖性二硫化物还原酶系统,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可能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肿瘤治疗新靶点。下面就硫氧还蛋白系统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吴俊兰卢斌肖菊香
关键词:肿瘤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症状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症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Ⅱ-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Chalder乏力评价量表判断乏力程度,分析乏力程度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421例Ⅱ-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340例发生不同程度乏力,发生率为80.76%。乏力发生情况与年龄、Child-Pugh分级、病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有关(P<0.05),但与性别、肿瘤分期、近期治疗方式无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症状与年龄、肝功能、病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陈坚李婷英魏燕吴俊兰
关键词:肝肿瘤病理学病因学病理学癌症相关性乏力
胃癌患者血浆氧化抗氧化状态及组织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mRNA表达水平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体内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变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以胃腺癌患者(n=48)和健康人(n=30)空腹外周血为标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氧化酶指标(MPO、X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羟基鸟嘌呤(8-OHdG)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胃腺癌组织(n=68)和正常组织(n=12)中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浆XOD、MPO表达水平分别为(10.46±7.23)U/L、(23.71±25.06)U/L,健康对照组血浆XOD、MPO表达水平分别为(5.85±2.27)、(5.16±11.35)U/L,胃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T-AOC的表达水平为(5.02±3.13)U/mL,健康对照组为(19.40±7.18)U/mL,胃癌组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血浆8-OHdG和MD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4.76±12.41)ng/mL、(18.83±4.19)nmol/mL,健康对照组为(6.49±5.75)ng/mL、(7.11±6.20)nmol/mL,胃癌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中hOGG1 mRNA相对表达值(5.34±2.37)高于对照组的表达(1.04±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4,P<0.05)。结论:胃腺癌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以及抗氧化防御水平的降低,胃腺癌组织中hOGG1mRNA表达增强。
涂宏蕾魏永长孙海兵吴俊兰林艳
关键词:氧化应激胃癌抗氧化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于2008-08至2012-08均行伽马刀治疗后,开始口服靶向药物厄洛替尼,100~150 mg/d,进食1 h前或进食2 h后服药;连续不间断服药至少2个月。伽马刀治疗结束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2例患者客观有效率(response rate,RR)19.9%(8/4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1.9%(26/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he median time to disease progression,TTP)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11.5个月。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较少。结论采用γ-立体定向放疗结合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邱书珺吴俊兰李勇张国禹潘绵顺陈坚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厄洛替尼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4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胆系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胆系肿瘤病例,其中接受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19例,接受与卡培他滨联合化疗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治疗有效率(RR)分别为31.6%(6/19)、28.0%(7/2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4、7.0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4、14.0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奥沙利铂组出现周围神经炎较多(4/19),卡培他滨组出现手足综合症较多(5/25),两组的肝脏功能损害、肾脏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系肿瘤,不良反应相似,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做为治疗选择方案。
陈坚魏燕邱书珺吴俊兰高巍然孔祥军瞿琴
关键词:胆系肿瘤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学治疗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和剖腹探查术患者18例的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其ERCC1表达水平.其中40例复发、转移及晚期患者行草酸铂为基础方案化疗.所有入组患者随访6年.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52.08%,低于对照组.病理分级与ERCC1的阳性率之间有关(P=0.040),病理分级越高,ERCC1阳性率越低,表达强度越弱.ERCC1阴性者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为60.00%(12/20),而阳性者则为25.00%(5/20),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5);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表达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P=0.048).结论:ERCC1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朱娟肖菊香张彦兵王妍华常浩吴俊兰张磊王乐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耐药草酸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