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伊波

作品数:10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课程
  • 2篇甲烷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草甸
  • 1篇氮循环
  • 1篇氧化菌
  • 1篇油污染
  • 1篇有效氮
  • 1篇有效磷
  • 1篇原位
  • 1篇植物根
  • 1篇植物根系
  • 1篇植物释放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特征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物固氮
  • 1篇湿地

机构

  • 8篇宁波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格里菲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作者

  • 10篇吴伊波
  • 7篇崔骁勇
  • 5篇邓永翠
  • 3篇车荣晓
  • 2篇王艳芬
  • 2篇杜岩功
  • 2篇马双
  • 1篇郑琦宏
  • 1篇张妍
  • 1篇郝彦宾
  • 1篇刘英
  • 1篇吕文洲
  • 1篇谭红朝
  • 1篇姚敏
  • 1篇张静
  • 1篇程军蕊
  • 1篇朱敏健
  • 1篇吴静
  • 1篇王芳
  • 1篇唐立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利用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在全球变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类方面,疣微菌门、NC10门及两个丝状菌属甲烷氧化菌的发现使其分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单加氧酶方面,发现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pM MO和sM MO两种酶进行氧化甲烷的第一步反应,Ⅱ型甲烷氧化菌中pM MO2的发现证实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这种酶氧化低浓度的甲烷;在底物利用方面,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兼性营养型甲烷氧化菌,证实它们可以利用的底物比之前认为的更广泛,其中包括乙酸等含有碳碳键的化合物;在生存环境方面,能在不同温度、酸度和盐度的环境中生存的甲烷氧化菌不断被分离出来。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的酸性泥炭湿地,Ⅱ型甲烷氧化菌Methylocystis、Methylocella和Methylocapsa是这类湿地主要的甲烷氧化菌类群,尤其以Methylocystis类群最为广泛,而Ⅰ型甲烷氧化菌尤其是Methylobacter在北极寒冷湿地中占优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时代的到来和新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对甲烷氧化菌的现有认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
邓永翠车荣晓吴伊波王艳芬崔骁勇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甲烷甲烷单加氧酶湿地
生物固氮与有效氮的关系:从分子到群落被引量:23
2017年
在当前全球生态系统人为氮素投入激增的背景下,明确生物固氮与有效氮的关系对生态系统氮收支的估算及施肥策略的优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关于有效氮在分子、个体和群落尺度对生物固氮影响的研究,并对3个尺度的研究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当前分子、个体尺度的相关研究更为系统,但严重受限于固氮菌的培养;群落尺度的研究虽采用非培养技术开展,研究效率相对更高,但针对固氮基因表达的研究却十分匮乏,研究体系急待完善。据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有效氮在群落尺度对固氮基因表达的调控,并着重于完善群落尺度生物固氮的研究体系。
车荣晓邓永翠吴伊波张静王芳唐立李林峰马双刘瀚科赵星王艳芬郝彦宾崔骁勇
关键词:固氮菌NIFH铵态氮氮循环
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在青藏高原3200~3800 m的海拔梯度上,利用BIOLOG和冗余分析的方法,对细菌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氮磷等土壤的基本性质可以解释46.6%的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土壤中有效磷的贡献最大,它可能是青藏高原上限制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由于海拔梯度变化而引起的土壤温度的变化,对细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邓永翠吴静吴伊波杜岩功张妍崔骁勇
关键词:高寒草甸BIOLOG海拔有效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驱动下“环境化学”课程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21年
“环境化学”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中具有桥梁作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进一步深入,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重新确立“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以此完善教学大纲,旨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使这门传统的理论课程能够满足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吴伊波姚敏程军蕊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环境化学教学改革
高寒草甸植被细根生产和周转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和养分库,细根周转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碳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化敏感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对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矮嵩草草甸同时采用根钻法、内生长袋法和微根管法3种观测方法研究细根生产和周转速率,并探讨了极差法、积分法、矩阵法和Kaplan-Meier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计算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估算细根净初级生产力时,根钻法宜采用积分法,内生长袋法宜选用矩阵法;由此进一步以最大细根生物量为基础,根钻法和内生长袋法估测的细根年周转速率分别为0.36 a-1和0.52 a-1,内生长袋法的估算结果是根钻法的1.44倍。对于微根管法,将其观测得到的细根长度转换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值后,采用积分法计算出细根周转速率为0.84 a-1,远高于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则计算出的细根周转速率更高达3.41 a-1。
吴伊波车荣晓马双邓永翠朱敏健崔骁勇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细根周转
草地植物根系碳储量和碳流转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16
2009年
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和矿质养分库,也是土壤中碳及养分的主要来源,只有深入认识CO2浓度升高下根系的碳汇功能和根系周转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才能准确预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调节作用。介绍了CO2浓度升高对草地植物根系生物量、根系凋落物的数量和品质以及根系周转速率的影响,指出研究植物体内碳向根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必须考虑CO2浓度升高的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作用;在预测根系碳库储量的动态变化时,需要区分不同功能根系组分的生物量;为更准确估算根系周转速率,有必要确立草地植物根系直径与其寿命之间的关系;CO2浓度升高普遍提高根系凋落物的C/N,但以此判定其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快慢并不可靠,需要进一步从机理上探究根系凋落物分解的控制因素。
吴伊波崔骁勇
关键词:CO2浓度增加草地根冠比C/N
植物释放甲烷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植物是否在有氧条件下自身产生甲烷、其产生机制和释放速率等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如果确证植物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较大量的甲烷,就必须重新认识和计算全球甲烷的源汇及其收支平衡。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排放的甲烷有一部分是由土壤或木本植物的根和树干内部产甲烷微生物产生,再通过植物传输进入大气中的;植物本身产生甲烷的机制可能主要是在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下,将植物细胞壁成分果胶、木质素等中的甲氧基转化为甲烷,这一过程受到高温、强光和UV辐射等环境胁迫的刺激。根据植物排放速率或大气甲烷浓度与碳同位素组成的实测值,对区域和全球植物源甲烷排放率做出的估算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对更多植物和更多地点开展实测研究,深入了解植物产甲烷的机制和过程,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才能进一步提高估算准确性。
邓永翠杜岩功吴伊波谭红朝崔骁勇
关键词:植物甲烷果胶UV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解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2个石油浓度(1500 mg/kg和15000 mg/kg)污染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紫花苜蓿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和总石油烃(TPH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紫花苜蓿生物量随着石油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根系生物量受到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接种G.m使根系生物量的减少量降低,根冠比增加;在15000 mg/kg石油浓度下,接种G.m使根长增加17.65%,比根长(SRL)增加29.72%;(2)接种G.m使土壤中TPHs去除率在2个石油污染浓度下分别提高14.09%和24.76%;(3)土壤中易提取GRSP(EE-GRSP)与总GRSP(T-GRSP)比值随石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5000 mg/kg石油浓度下,接种G.m使EE-GRSP含量显著降低,而T-GRSP含量显著增加;(4)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根系SRL和菌根侵染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TPHs的去除率,同时提高土壤中T-GRSP含量.本研究表明AMF-植物共生体有助于提高植物自身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耐受性,以及根际土壤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率,说明该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图6表3参52)
周利承曹梦珂郑晨露成文会鲍鹏吴伊波
关键词:石油污染丛枝菌根真菌紫花苜蓿
以成果为导向的环境监测课程综合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16年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对现有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成果为导向的环境监测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与更新、授课方式的改进、实验项目的优化及过程控制,将最有用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通过考核体系优化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吕文洲刘英吴伊波郑琦宏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原位酶谱技术在土壤酶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原位酶谱可方便、直观地展示土壤中酶活性的二维空间变异,近些年来通过与其他成像技术和分析方法相结合,土壤原位酶谱已发展成为分析土壤微观生态过程及土壤-根系-土壤动物相互作用界面过程的有效方法。然而,土壤原位酶谱技术尚未成熟,亟待深入分析其技术不足、完善技术方法,梳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拓展并深化其在更多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基于此,综述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土壤酶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原位酶谱技术在底物载体选择与酶活定量方法的优化历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发现:(1)可供研究的酶种类较少;(2)结果准确性仍有质疑;(3)在除根际研究外其他领域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难以直接借鉴。这三者仍是阻碍原位酶谱技术在多领域中推广的最大障碍。综上所述,土壤原位酶谱技术虽仍存在缺陷,但其具有操作简便、测量结果的时空分辨率高等优势,在未来土壤酶学领域研究中仍潜力巨大,研究旨在为推进原位酶谱技术在土壤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郭澍许佳扬魏晓梦张煦博杜剑卿吴伊波崔骁勇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根际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