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心电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电图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型心
  • 2篇球囊
  • 2篇肌病
  • 2篇急性心肌梗塞
  • 2篇梗塞
  • 2篇二尖瓣
  • 1篇心病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表现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力衰竭

机构

  • 4篇泰山医学院第...
  • 3篇泰山医学院
  • 2篇泰安市卫生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泰安市中医二...

作者

  • 7篇吴云
  • 5篇张焕轶
  • 3篇杨丽华
  • 3篇李金龙
  • 3篇赵庆平
  • 2篇孙卫东
  • 1篇徐秋
  • 1篇李培霞
  • 1篇屈玉春
  • 1篇王凤珍
  • 1篇尹鲁骅
  • 1篇牛庆琴
  • 1篇马长生
  • 1篇朱元凤

传媒

  • 7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肥厚型心肌病21例临床分析
1994年
对21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临床及心电图改变进行了分析。通过1至18年的随访观察,分析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病理性Q波、复杂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劳损。在随访过程中2例Q波逐渐减小,其中1例Q波完全消失;2例发生心肌梗塞,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但发生心肌梗塞少有报道。在21例病人中有明显心功能不全3例,无猝死病例。
吴云杨丽华李金龙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15例报告
1996年
对15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14例成功,1例因巨大右房致房间隔穿刺失败。房间隔穿刺采用Ross法,房间隔穿刺成功的标志以压力监测出现左房压力波形最为可靠。术后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均消失或减弱,心功能恢复Ⅰ级~Ⅱ级,血液动力学改善,二尖瓣口面积增大。严重并发症为二尖瓣重度返流,因此应根据身高选择球囊直径,采取逐步加大球囊直径进行扩张,对瓣膜本身病变严重者应选用较小直径球囊。
赵庆平吴云王凤珍杨丽华李金龙张焕轶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狭窄并发症
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1995年
对24例冠心病患者及26例正常人行潘生丁试验(DP─T)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T),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发DP─T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6.2%,准确度为82.0%;而ET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0.8%,准确度为76.0%。结果认为:DP─T是一准确性较好且易行的无创性冠心病诊断试验。
李培霞牛庆琴朱元凤张焕轶赵庆平吴云杨丽华
关键词:潘生丁试验心电描记术冠心病
二尖瓣球囊扩张栓塞并发症的预防
1998年
目的观察61例适宜于二尖瓣球囊扩张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及11例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患者进行华法令(3mg/d)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所有房颤及左心房血栓均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证实和随访。随访期间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凝血酶原时间n结果对61例合并房颤而未发现左房血栓者华法令抗凝3个月后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无一例栓塞事件发生。合并左心房血栓者行华法令抗凝6个月opg%血栓消失。结论对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常规华法令抗凝3个月后再行二尖瓣球囊扩张可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对合并在房血栓患者抗凝时间以血栓消失为标准,华法令(3mg/d)抗凝安全可靠,以6个月为宜。
李金龙窦学荣孙卫东屈玉春吴云马长生
关键词:二尖瓣球囊扩张华法令并发症栓塞
开博通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1996年
目的观察早期服用开博通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效果。资料与方法201例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后24小时内入院且无明显低血压患者,自入院开始后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128例加服开博通(治疗组),60例加服安慰剂(对照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中前壁梗塞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塞延展发生率、4周病死率以及1年院外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前壁梗塞患者,而下壁梗塞患者无此差异;治疗组中下壁梗塞患者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者高于对照组下壁梗塞患者,而前壁梗塞患者无此差异。结论开博通能降低前壁梗塞患者的住院期重要并发症及早期病死率,且能降低1年院外猝死率。
吴云张焕轶杨丽华赵庆平徐秋徐秋李金龙
关键词:开搏通心肌梗塞病死率
不同心电图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
1996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电图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资料和方法依心电图改变将AMI442例分为Q波心肌梗塞(QMI)组(共325例,其中QRS呈QS型者42例、呈Qr或QR型者283例)和无Q波心肌梗塞(NQMI)组(共117例,其中ST—T呈弥漫性改变者28例、呈局限性改变者89例),就各组AMI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QMI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休克、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NQMI(P<0.01~0.05);而就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而言,QMI中的QS型高于Qr或QR型,NQMI中的弥漫型高于局限型,但QMI中的QS型与NQMI中的弥漫型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以QMI中的Qr或QR型和NQMI为多;梗塞延展的发生以QMI中的Qr或QR型为多。结论心电图改变对估测AMI病及预后是一重要指标;弥漫型NQMI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吴云张焕轶赵庆平李金龙王立真孙卫东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塞并发症
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附2例报告)
2003年
目的 观察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两例患者均为男性 ,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Ⅲ和Ⅳ级 (NYHA)。例 1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两例患者均行右心房双心室起搏 ,例 1用InsyncTM 80 4 0三腔起搏器 ,左心室电极为 2 187~ 75cm电极 ,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冠状静脉左室支。例 2用SIGMATMSD2 0 3起搏器 ,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 2 188电极导线 ,于冠状静脉左室支远端进行起搏 ,左右心室电极导线通过Y型转换器与起搏器连接。术前、术后 1周和 6个月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评价。结果 右心房双心室起搏后两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均改善。
赵庆平张焕轶孙卫东尹鲁骅吴云李金龙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