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世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栓
  • 7篇静脉
  • 7篇静脉血
  • 7篇静脉血栓
  • 6篇动脉
  • 6篇血栓形成
  • 5篇深静脉
  • 5篇深静脉血栓
  • 5篇下肢深静脉
  • 5篇下肢深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形成
  • 4篇置管
  • 4篇溶栓
  • 4篇腔内
  • 3篇血管
  • 3篇置管溶栓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综合征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机构

  • 14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4篇吴世勇
  • 11篇郭学利
  • 5篇陈宁恒
  • 4篇张闯
  • 4篇王彦军
  • 3篇张秀丽
  • 3篇娄浩然
  • 3篇王保恒
  • 2篇杨博
  • 2篇宋燕
  • 2篇张勇敢
  • 1篇王磊
  • 1篇方宏超
  • 1篇郭颖
  • 1篇马珂
  • 1篇宋薇
  • 1篇张海容

传媒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参数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33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孤立性小腿肌间型静脉血栓患者848例(Ⅰ组),周围型LDVT患者800例(Ⅱ组),中央型与混合型LDVT患者485例(Ⅲ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3组患者P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二聚体>0.3 mg·L^(-1)时,Ⅲ组患者的PDW值最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及性别为男性是周围型LDVT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和PDW水平升高是中央型和混合型LDVT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PDW水平可能与LDVT的类型有相关性,通过检测PDW可对LDVT的类型进行进一步评估。
郭琨郭学利张秀丽吴世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
不同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效果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涂层球囊(DCB)、金属裸支架植入术(BMS)、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POBA)3种方式。根据腔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DCB组、BMS组、POBA组,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及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干预率。结果3组术后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均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较POBA组一期通畅率高,DCB组较BMS组、POBA组再狭窄率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2个月内再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与BMS治疗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相当且均优于POBA,DCB相较于BMS与POBA能够降低再狭窄率。
刘时标吴世勇崔松岭陈宁恒张闯郭学利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首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2年内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首诊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年随访数据,共260例。收集患者治疗及随访信息。根据Villalta评分分为无PTS组、轻度PTS组及中重度PTS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TS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轻度、中重度PTS发生率分别为22.7%和15.8%。DVT复发史(OR=4.754,95%CI 1.84~12.01,P=0.001)、口服抗凝药物时间≤6个月(0~3个月:OR=7.791,95%CI 1.79~33.90,P=0.006;4~6个月:OR=4.242,95%CI 1.13~15.99,P=0.033)、弹力袜穿戴时间≤12个月(0~6个月:OR=9.708,95%CI 1.81~52.14,P=0.008;7~12个月:OR=4.899,95%CI 1.42~16.88,P=0.012)及锻炼频率≤4次/周(1~2次/周:OR=7.691,95%CI 1.92~30.72,P=0.004;3~4次/周:OR=4.284,95%CI 1.33~13.80,P=0.015)是PTS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置管溶栓术(OR=0.436,95%CI 0.20~0.96,P=0.039)、低身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OR=0.142,95%CI 0.02~0.81,P=0.028)、中央型血栓(OR=0.322,95%CI 0.15~0.72,P=0.005)和周围型血栓(OR=0.020,95%CI 0.01~0.07,P<0.001)是PTS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DVT患者2年内形成PTS的风险高。静脉置管溶栓术、无DVT复发史、低BMI(<18.5 kg/m^(2))、中央型或周围型血栓、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7个月)、更长的弹力袜穿戴时间(≥1年)及更高的锻炼频率(≥5~6次/周)有助于降低PTS的发生率、减轻PTS的程度。
王磊陈宁恒吴世勇王保恒郭学利
关键词:血栓后综合征LOGISTIC回归分析
Aspirex血栓抽吸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Straub Aspirex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9-01-2021-08期间66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MT+CDT联合治疗33例(PMT+CDT组),单纯CDT治疗33例(CDT组)。分别记录两组的肢体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并发症、尿激酶应用剂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随访过程中Villalta评分与血栓复发情况等的差异。结果:PMT+CDT组与CDT组的临床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100%vs 93.48%,P>0.05)。术后PMT+CDT组较CDT组大腿消肿率(63.7±19.3%vs 34.7±17.7%)以及小腿消肿率[65.60(47.70-79.20)%vs 42.50(25.00-64.6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MT+CDT组血栓清除率更高[82.60(75.00-100.00)%vs 65.20(52.70-77.50)%,P<0.01],尿激酶使用量更低[(322.60±244.20)×104U vs(552.00±193.00)×104U,P<0.01],住院时间更短[12.60(11.00-14.50)天vs 15.70(12.00-18.50)天,P<0.05],但住院费用更高[986288.30(3265.30-111681.20)元vs 67301.70(60768.10-79575.70)元,P<0.01]。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PMT+CDT组和CDT组分别有2例和7例发生血栓后综合症(P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MT+CDT组Villalta评分低于CDT组[1.55(0.50-2.00)分vs 3.09(1.50-4.00)分,P<0.05]。PMT+CDT组再狭窄发生率少于CDT组(0%vs 15.15%,P<0.05)。结论:PMT联合CDT与单纯CDT治疗DVT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前者在血栓溶解率、肢体消肿率、尿激酶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再狭窄发生率也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郑枫吴世勇蔡佳霖陈宁恒张闯张秀丽郭学利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深静脉置管后上肢DVT的诊断与治疗:附29例报道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PICC)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29例PICC相关性上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疗效。结果:全组29例经患肢抬高并制动、抗凝、溶栓、促进静脉回流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栓吸收,期间未发现明显肺动脉栓塞(PE)症状,随访1年后未见复发及明显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结论:PICC相关性上肢DVT一经确诊,应及早予抗凝、溶栓治疗,后期给予抗凝等治疗,疗效满意。
王彦军郭学利陈宁恒张闯娄浩然吴世勇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上肢PICC置管抗凝治疗
炎症细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与不同类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76例诊断为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的解剖部位分为四组:1311例肌间静脉型,1528例周围型除外孤立型肌间静脉血栓,208例中央型和729例混合型,另选32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据。结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LDVT患者和健康成年人群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成年人群相比,LDVT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均升高,而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LDVT的血栓解剖部位存在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中央型和混合型LDVT的风险是肌间静脉型的0.667倍(95%CI:0.472~0.944,P<0.05)和0.704倍(95%CI:0.544~0.911,P<0.05);淋巴细胞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中央型和混合型LDVT的风险是肌间静脉型的0.582倍(95%CI:0.376~0.902,P<0.05)和0.632倍(95%CI:0.465~0.859,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可能与LDVT的类型有相关性,对临床上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蔡佳霖张秀丽吴世勇郑枫刘时标崔松岭郭学利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估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系统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acute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IFDVT)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IFDV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6例患者接受PMT联合必要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分为A组,42例接受单纯CDT治疗患者分为B组。所有患者最终血栓清除率均≥50%,均达到临床有效血栓清除。A组尿激酶(urokinase,UK)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治疗24 h消肿程度优于B组,住院总费用高于B组。1年随访两组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发生率、Villalta评分及一期通畅率(92.0%比90.0%,χ^(2)=0.059,P=0.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spirex行PMT治疗急性IFDVT安全有效,可加快血栓清除,减少UK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但会增加住院费用。
厉建林王保恒韩达吴世勇付一群王彦军张勇敢杨博郭学利宋燕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溶栓血栓后综合征
经股动脉下段切开取栓术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下段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方法、适应证及优势。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经股动脉下段切开取栓术59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2例住院期间二次取栓、恢复良好,截肢2例,截趾7例,死亡1例,余患者患肢皮肤温度、疼痛明显缓解,正常活动,其中7例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4例复发。结论:经股动脉下段切开取栓术主要适应于股动脉中段以远栓塞或血栓形成患者,利于远端血栓完全取出,显著降低截肢率、病死率。
吴世勇郭学利张海容陈宁恒张闯王彦军娄浩然耿远璋
关键词:血栓形成外科学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
37例Leriche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
2023年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介入治疗的37例Lerich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2年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先经肱动脉入路,尝试顺行开通闭塞段血管,一旦导丝导管通过病变段血管后,选用小直径球囊预扩张,扩张后行导管溶栓治疗,后根据造影结果行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重建,没有围手术期死亡。共置入44枚支架,9例未放置,17例放置1枚,7例放置2枚,3例放置3枚,1例放置4枚,其中裸支架41枚,覆膜支架3枚。治疗期间3例出现“蓝趾综合征”,1例腹股沟穿刺点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10.8%,均不严重,均能通过腔内技术解决。术后所有患者踝肱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提高,随访2年一期、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9.2%、94.6%。结论腔内介入治疗Leriche综合征有效,导管溶栓减容治疗可显露血管真实病变,减少支架置入。
厉建林王保恒韩达吴世勇付一群王彦军张勇敢杨博宋燕郭学利
关键词:LERICHE综合征腔内介入治疗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手术重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3—2022-09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行CEA的1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30 d的随访结果,分为并发症组(42例)和无并发症组(68例)。分析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2%,主要包括神经损伤、过度灌注综合征、围术期脑卒中、颈部血肿、围术期心肌梗死等。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闭塞(OR=3.508)、使用补片(OR=3.014)为CEA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闭塞、使用补片为CEA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明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加强术前评估以及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崔松岭吴世勇刘时标郭学利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