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志超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症状
  • 1篇症状评分
  • 1篇尿流率
  • 1篇评分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前列腺增生症
  • 1篇前列腺症状
  • 1篇前列腺症状评...
  • 1篇最大尿流率
  • 1篇文献复习
  • 1篇良性前列腺增...
  • 1篇良性前列腺增...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国际前列腺症...
  • 1篇复习
  • 1篇膀胱

机构

  • 3篇汕头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3篇叶志超
  • 2篇李贤新
  • 2篇史本涛
  • 1篇叶炯贤
  • 1篇陈月英
  • 1篇毛向明
  • 1篇胡祎民
  • 1篇陈泽波
  • 1篇关志忱
  • 1篇张俊文
  • 1篇彭艳红
  • 1篇冯瑰丽

传媒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肾脏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肾脏横纹肌肉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收治的1例肾脏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6 d。B超提示右侧腹膜后肿瘤,CT提示右肾与肝实质之间实质性包块,肿瘤直径约10 cm。结果患者行右腹膜后肿物根治性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来源于肾脏中极,与腹膜及肾周广粘连明显,且与下腔静脉紧密粘连,术后病理报告:瘤细胞多形性,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化:Vimentin(+),病理诊断右侧肾脏横纹肌肉瘤。术后患者予以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肾脏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发病年龄低、恶性程度高的少见肾脏恶性肿瘤。光镜下具有嗜酸性包涵体特征性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术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与发病年龄及肿瘤分期有关,预后较差。
叶志超史本涛李贤新叶炯贤关志忱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例报告文献复习
TOP2α在膀胱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Topoisomerase2α(TOP2α)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Bladder transla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
叶志超
关键词:膀胱癌病理分期
文献传递
可视前列腺症状评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分析新型可视前列腺症状评分(VPSS)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相关性,评估VPSS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症状严重程度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门诊选取274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IPSS和VPSS评分,VPSS包括Q1(尿频)、Q2(夜尿)、Q3(尿线症状)和Q4(生活质量)4个问题,分别统计每个问题的得分及总分,并测量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Qave),运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LSD多重检验、SNK检验及Mantel-Haenszel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成VPSS评分用时显著少于IPSS评分(84svs.187s,P<0.001),VPSS总分、Q3、Q4与Qmax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52,P<0.000 1;r=-0.633,P<0.000 1;r=-0.553,P<0.000 1);Q3、Q4与VPSS总分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16,P<0.000 1;r=0.799,P<0.000 1)。Q3的分组中,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 1);Qmax≤15mL/s的百分率明显与VPSS Q3得分呈线性递增关系。结论 VPSS与IPSS、Qmax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中,VPSS较IPSS更适合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及读写能力较低的患者。
张俊文彭艳红冯瑰丽叶志超胡祎民陈月英史本涛毛向明李贤新陈泽波
关键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最大尿流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