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置换感染诱发因素研究进展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人工关节学科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尽管现代手术运用了预防性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使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左右[1]。感染一旦出现,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
- 庞清江叶奕
- 关键词:关节置换
- 文献传递
- 30岁或更年轻的患者金属对金属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
- 背景:30岁或更年轻的患者来说,全髋置换术是一项长期的挑战。高强度运动所致的聚乙烯磨损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问题,硬对硬的负重面已经被证实可以减少磨损。本回顾性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30岁或更年轻的患者金属对金属全髋置换术...
- 庞清江叶奕陈先军
- 文献传递
- 关节置换感染诱发因素研究进展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人工关节学科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尽管现代手术运用了预防性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使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左右.感染一旦出现,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手术康...
- 庞清江叶奕
- 文献传递
- 颈椎侧块与颈椎弓根内固定后初始稳定性评价及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分别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的初始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切断C4、5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双侧关节囊,制成C4、5后柱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双侧C4、5侧块及椎弓根固定标本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两种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正常组,椎弓根固定组三维运动组小于侧块螺钉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椎后柱损伤模型中,用钉棒系统分别行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均能明显提高脊柱三维稳定性,椎弓根内固定稳定性优于侧块钉棒系统。
- 袁欣华庞清江许柯张宗凯祝惠敏叶奕赵卫东
- 关键词:颈椎侧块椎弓根钉棒系统
- 关节置换感染诱发因素研究进展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人工关节学科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尽管现代手术运用了预防性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使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左右~([1])。感染一旦出现,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
- 庞清江叶奕
- 关键词:关节置换
- 文献传递
- 颈椎侧块与颈椎弓根内固定后初始稳定性评价及实验研究
- 目的 评价钉棒系统分别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的初始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切断C4、5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双侧关节囊,制成C4、5后柱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双侧...
- 袁欣华庞清江许柯张宗凯祝惠敏叶奕赵卫东
- 关键词:颈椎侧块椎弓根钉棒系统
-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皮温测定意义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切口局部皮温变化规律,为鉴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无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时间段双膝关节皮温的监测并统计分析。结果获随访60例,时间48~56周。初次全膝置换术后患侧膝关节切口局部皮温升高,双侧皮温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双膝平均皮温差:术后第3天为(2.9±0.9)℃,第6天为(2.7±0.8)℃,第9天为(2.6±0.8)℃,第12天为(2.5±0.7)℃,第4周为(2.3±0.7)℃,第12周为(1.8±0.7)℃,第24周为(1.2±0.6)℃,第36周为(0.5±0.3)℃,第48周为0.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患侧膝关节皮温较对侧会升高。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侧的温差会逐渐降低,至术后36周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周患侧皮温一般恢复正常。若手术区皮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引起重视,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感染的可能。
- 叶奕庞清江张建光
- 关键词:全膝置换
- 关节置换感染诱发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其中深部感染是一常见地灾难性并发症。如何有效的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一直是骨关节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叶奕庞清江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经济负担并发症骨关节
- 30岁或更年轻的患者金属对金属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
- <正>背景30岁或更年轻的患者来说,全髋置换术是一项长期的挑战.高强度运动所致的聚乙烯磨损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问题,硬对硬的负重面已经被证实可以减少磨损.本回顾性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30岁或更年轻的患者金属对金属全髋置...
- 庞清江叶奕陈先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