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淑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科技计划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生态
  • 7篇生态补偿
  • 5篇流域
  • 4篇调水
  • 4篇南水北调
  • 4篇跨流域
  • 3篇水土
  • 3篇水土保持
  • 3篇流域调水
  • 3篇南水北调中线
  • 3篇南水北调中线...
  • 3篇跨流域调水
  • 2篇点源
  • 2篇生态补偿机制
  • 2篇生态效益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价值
  • 2篇坡地
  • 2篇资源价值
  • 2篇小流域

机构

  • 17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水北调中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陕西省水文水...

作者

  • 17篇史淑娟
  • 14篇李怀恩
  • 6篇党志良
  • 4篇肖燕
  • 3篇林启才
  • 2篇庞敏
  • 2篇张亚丽
  • 2篇张兴昌
  • 1篇胡保卫
  • 1篇同新奇
  • 1篇王莉
  • 1篇谢元博
  • 1篇赵静
  • 1篇管新建
  • 1篇孙晓丽
  • 1篇王明

传媒

  • 7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第六届中国水...

年份

  • 7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协调度评价的水源区生态补偿途径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补偿途径。方法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陕西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结果陕西水源区可持续发展指标协调度为:社会发展指数0.53,经济发展指数0.63,生态环境发展指数0.82,综合发展指数0.65,处于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结论针对协调度指数低于0.5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单指标,探讨相应的水源区生态补偿途径,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调水提供保障。
史淑娟李怀恩党志良肖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模型
基于防护成本法的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量化提供依据。方法在分析环境污染实际治理成本和环境虚拟治理成本的基础上,采用防护成本法,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进行量化计算。结果中线工程受益区应给予陕西水源区每年补偿89.81亿元。结论通过对水源区水生态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总结,提出受水区补偿水源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对水源区流域水生态生态补偿的量化路径。
李怀恩谢元博史淑娟刘利年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失水资源价值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在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中,生态补偿量的计算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补偿水源区多少的关键,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机制的顺利实施。选择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的成本、受水区经济可承受能力、水源区的水资源价值和环境容量排污权的损失价值4种途径计算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通过4种途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基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成本的水源区生态服务补偿支付较为可行。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生态环境建设期为99.56亿元/年,生态环境管护期为90.86亿元/年,同时,根据受水区所需水质标准对所推荐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为建立跨流域调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史淑娟李怀恩刘利年林启才
关键词:水土保持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黄土坡地水分运动与转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水蚀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5.7%、9.7%、14.2%和18.9%时黄土坡地水分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坡面产流开始时间提前,坡地平均径流系数和径流量呈线性增加趋势;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在9.7%含水量左右存在最小值;土壤初始含水量越高,坡地累计入渗量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越小。在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的雨季,建议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加雨水入渗率,减少水土流失量。
张亚丽李怀恩张兴昌史淑娟王明
关键词:模拟降雨黄土坡地水分迁移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流域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中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介绍...
肖燕李怀恩党志良孙晓丽史淑娟
关键词:环境保护流域治理生态补偿环境经济学
文献传递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效益估算与国民经济评价被引量:11
2009年
文章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选择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子价格等方法对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保护和涵养水源、固碳供氧及维持景观效益进行定量化计算,在此基础上,把生态效益纳入到水土保持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去,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果和国家的投资效益,得出黄土高原陕西彬县项目区水土保持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合理,修正后的生态效益为34.60亿元,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24.20亿元,是评价水土保持项目不可忽视的指标。
庞敏史淑娟同新奇马琳李怀恩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国民经济评价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分析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费用与效益,为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国民经济可行性评价提供借鉴。方法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结果在陈家沟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得到的经济效益为3717.55万元,生态效益为13190.1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结论小流域治理的国民经济评价表明,项目综合效益巨大,切实可行。应将生态效益纳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
党志良林启才史淑娟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国民经济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负荷估算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估算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方法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水源区非点源TN污染负荷。结果水源区陕西汉丹江流域非点源TN约为8.2×104t/a,主要来自汉江流域。结论非点源污染是影响陕西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已刻不容缓。
李怀恩王莉史淑娟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构建受水区补偿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对跨流域调水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及饮用水源的保护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水源区保护生态环境与生存权、发展权的矛盾,明确了生态补偿的思路、客体、主体;计算分析了陕西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及受水区与水源区之间的补偿资金的分摊比例;依据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法律条文及陕西水源区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途径。
李怀恩史淑娟党志良肖燕
关键词:生态补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大型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例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实施跨区域水资源联调的重大工程,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引水。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大部分处于丹江口水库上游的丹江、汉江流域,其总面积占丹江口水...
史淑娟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南水北调工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