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兴元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死
  • 3篇冠状
  • 2篇蛋白
  • 2篇低钾
  • 2篇低血钾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血钾
  • 2篇血清
  • 2篇血栓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聚体
  • 2篇冠状动脉
  • 2篇二聚体

机构

  • 10篇东莞市莞城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古兴元
  • 10篇吴建年
  • 9篇陈志坚
  • 1篇黄雨晴
  • 1篇余丹青
  • 1篇魏学标
  • 1篇尹志强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在冠状动脉诊治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录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因胸闷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110例,根据术后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CIN组(n=31)和对照组(n=79)。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患者血清Klotho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CIN相关高危因素年龄、肌酐、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以及Klotho蛋白水平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N组患者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下降(0.48±0.18比0.33±0.21,P=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年龄(r=-0.34)、空腹血糖(r=-0.38)、糖化血红蛋白(r=-0.24)和血肌酐(r=-0.48)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年龄对CIN有影响(均P〈0.05)。结论血清Klotho浓度检测可能有助于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CIN的诊断,是具有应用前景的一个标志物。
古兴元魏学标黄雨晴马墩亮余丹青
关键词:KLOTHO蛋白肌酐造影剂肾病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特点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是否直接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例,对比研究了两组患儿的心电图、临床心脏体格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出现ST-T段改变及期前收缩的概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心脏听诊支原体肺炎组第一心音低钝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心肌酶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该心肌损害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
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的机制与治疗策略
200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thyrotoxic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THPP)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调查THPP相关实验室检查,并与原发性周期性低钾麻痹(primarilyperiodichypokalemicparalysis,PPHP)对照,分别测定确诊的THPP和PPHP患者入院时血清钾、镁、钙、最低血钾、24h尿钾、血CD3、CD4/CD8、IgA、IgM、IgG值,并分析两组的心电图改变。结果THPP患者24例,PPHP患者30例,THPP组和PPHP组入院血清钾均低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PP组24h尿钾明显增高,血镁亦显著增高(P<0.05),THPP组总补钾量显著多于PPHP组;THPP组细胞免疫明显异常,心电图改变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THPP的发生机制,治疗THPP时主张持续补钾、限制镁的摄入,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控制低钾麻痹症状复发的关键。
陈志坚古兴元吴建年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钾血症细胞免疫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生理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以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将8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速避凝)。治疗前后调查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抽血测定血脂、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且LMWH组优于对照组(P<0.05)。LMWH治疗后,患者HCT、TC、TG及E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浆ET水平无变化。结论:LMWH对UAP患者不仅具有抗凝抗栓作用,而且可以降低血液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脂类代谢紊乱状态,
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心绞痛内皮素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急诊处理体会(附96例报道)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HOPP)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HO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发病多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清醒后。最早表现为四肢不同程度的迟缓性的肌无力,部分重度HOPP患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急诊心电图检查发现所有病例均有典型T波改变。95例患者经静脉及口服补钾,配合安体舒通、硫酸镁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重度患者死于休克和严重心率失常。结论对于HOPP,及早诊治是关键;而对于重度HOPP,心电监护、抗心率失常药物、抗休克治疗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陈志坚古兴元吴建年
关键词:低血钾心率失常
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裂解产物的变化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FBG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了86例ADVT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诊断即时、溶栓24h、溶栓72h、溶栓7d以及溶栓第14天)D-二聚体(D-Dimer,D-D)、FBG和FD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经F检验,诊断即时及治疗24h血清D-D水平高于72h、7d以及14d(P<0.05);治疗24h、72h以及7d的血清FDP水平高于诊断即时以及14d(P<0.05)。经t检验,和诊断即时、治疗24h以及72h相比较,治疗7d以及14d的血清F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FBG和FDP负相关(r=-0.78,P<0.05)。血清FBG基础水平≥4.5g/L者血栓完全消散百分率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BG和FDP可能有助于判断ADVT病理生理状态和评估病情进展。
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物D-二聚体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调查60例健康中老年人及68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GF-β1浓度,比较不同梗死部位、大小以及病情下血清TGF-β1浓度,并分析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与血清TGF-β1浓度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急性期血清TGF-β1浓度升高,恢复期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急性期,皮质下梗死组TGF-β1高于皮质梗死组,梗死灶直径<2cm者TGF-β1浓度高于直径≥2cm者,重型ACI的TGF-β1浓度高于轻型,A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TGF-β1是一种负性免疫调节剂,其水平的改变与梗死部位、大小、病程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水平有一定关系。
陈志坚古兴元吴建年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转化生长因子-Β1炎症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首次治愈出院后再次发生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32例再发AMI患者与同期患有AMI无再发组56例患者对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再发组症状多不典型(P<0.05);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发组(P<0.05);再发组血总胆固醇以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梗死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强随访以及控制血总胆固醇和血糖等危险因素是防治再梗死的主要临床策略。
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胆固醇血糖
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对复发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对脑梗死的疗效及预防再发的机制。方法14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防治组同时给予盐酸氟桂嗪,疗程1年。观察两组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1年内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时显效率(44.6%vs43.1%)及总有效率(7l.6%vs69.4%)无明显差异,P>0.05;但防治组6个月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3%vs51.4%,93.3%vs80.6%),P<0.05。防治组1年内复发率为6.76%(5/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8%(11/72),P<0.05。防治组1年后血粘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可提高脑梗死疗效且可降低复发率,亦可降低血粘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脑梗死发病相关指标。
尹志强古兴元吴建年
关键词:盐酸氟桂嗪脑梗死复发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D-二聚体、NO和ET的动态变化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y,ADVT)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变化及与D-二聚体(D-Dimer,D-D)的相关性。方法观察86例ADVT的D-D、NO和ET水平在诊断即时、溶栓24 h、72 h、第7天及第1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诊断即时、溶栓24 h及72 h血清D-D、NO和E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溶栓第7天及第14天血清D-D、NO和ET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D-D、NO和E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浆NO和ET水平,可能有助于诊断ADVT和预测病情的进展。
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一氧化氮内皮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