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历有为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恶性
  • 5篇恶性肿瘤
  • 4篇发病
  • 4篇发病率
  • 2篇死因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预防近视
  • 1篇远视
  • 1篇远视力
  • 1篇早死
  • 1篇照明
  • 1篇纸张
  • 1篇色觉

机构

  • 11篇大连市甘井子...
  • 10篇大连市疾病预...
  • 3篇大连市沙河口...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西岗区...
  • 1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大连市旅顺口...

作者

  • 12篇历有为
  • 5篇姜海洋
  • 5篇张莉梅
  • 4篇林红
  • 2篇许放
  • 2篇马芳
  • 2篇崔晓曼
  • 2篇何红彦
  • 2篇王智勇
  • 1篇刘丹
  • 1篇张元强
  • 1篇胡向明
  • 1篇战贤梅
  • 1篇张晓彤
  • 1篇李宏斌
  • 1篇王勤美
  • 1篇孙作庆
  • 1篇王光旭
  • 1篇宋庆春
  • 1篇邵世亮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甘井子区1991-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时间趋势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大连市甘井子区1991-2005年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为肿瘤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本辖区1991-2005年户籍人口中常见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进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以及病例数加权基础上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计算。结果1991-2005年间,男性所有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10.7/10万上升至279.6/10万,女性由136.5/10万上升至213.5/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结肠癌、直肠癌、肾癌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男性前列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以及甲状腺癌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上述发病率的变化与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消化系统肿瘤、肺癌及女性乳腺癌与宫颈癌的防制工作将是我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历有为张莉梅
关键词:肿瘤发病率
视觉环境中纸张、墨水和照明因子预防近视的色觉效应机制研究与应用
王智勇王光旭郭淑玉孙相明张元强刘劲枫瞿佳贾维华冯丽华宋庆春杜军孙作庆刘丹董纪福李宏斌董毅刘玉东王勤美高辽平苏兴敏刘启贵杨汝南李春盛崔立华周翔天何红彦马芳胡向明历有为
一、任务来源:在完成大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学生视力低下影响因子研究》(参见《关于下达2000年度大连市第四批科技计划的通知》大科计发[2000]157号)的过程中形成本科技成果。  二、应用领域:该成果的应用领域为近...
关键词:
关键词:色觉纸张照明
大连市甘井子区1991~2010年甲状腺癌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大连市甘井子区1991~2010年甲状腺癌流行趋势。[方法]利用甘井子区1991~2010年甲状腺癌新发病例资料,计算粗发病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描述其时间、性别及年龄分布。[结果]1991~2010年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069例,男女性别比为1:3.38。男、女性粗发病率分别为4.30/10万和15.50/10万,APC为17.90%(P<0.001)和18.51%(P<0.001);男、女性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分别为2.90/10万和9.90/10万,APC为15.17%(P<0.001)和16.96%(P<0.001);男、女性35~64岁截缩率分别为6.74/10万和25.23/10万;男、女性0~64岁累积率分别为0.26%和0.94%,0~74岁累积率分别为0.34%和1.11%;男性发病率在80~岁年龄组达最高峰,而女性在50~岁年龄组达最高峰;除10~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甘井子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年均上升幅度均超过10%,建议通过对相关的病因采取三级预防的策略来控制并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历有为张莉梅
关键词:甲状腺癌发病率
大连市区1991-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大连市区1991 ̄2005年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方法]对大连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1991 ̄2005年常见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进行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发病率以及病例数加权基础上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计算。[结果]1991 ̄2005年间,男性所有部位恶性肿瘤世界人口标化率由208.50/10万上升至221.70/10万,女性由128.50/10万上升至159.40/10万。男女性大肠癌、直肠癌、肾癌、膀胱癌、甲状腺癌、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病等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男性前列腺癌和胆囊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子宫体癌、宫颈癌也呈显著上升趋势。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变化不大,而在女性则呈显著上升趋势。男女性脑瘤以及女性食管癌和胃癌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男女性肝癌与男性食管癌、胃癌以及女性胰腺癌均有所下降。[结论]上述发病率的变化提示由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恶性肿瘤已成为大连市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许放张莉梅林红历有为张晓彤
关键词:肿瘤发病率流行病学
2002-2013年大连市甘井子区居民死因及减寿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为了解甘井子区居民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我们对2002-2013年甘井子区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姜海洋历有为崔晓曼
关键词:死因分析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
2009~2018年大连市甘井子区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类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8年甘井子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应用WHO推荐方法计算慢性病早死概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09~2018年甘井子区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42290例,粗死亡率从2009年的525.39/10万上升到2018年的669.35/10万,年均上升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298.37/10万下降到2018年的290.62/10万,年均下降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1)。4类主要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为12.92%~15.01%,年均上升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P<0.01)。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每年分别以3.33%、1.59%呈上升趋势(P<0.05);恶性肿瘤的早死概率每年以0.06%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每年以1.31%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市甘井子区4类主要慢性病总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死概率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甘井子区早死概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历有为姜海洋林红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009~2019年大连市甘井子区宫颈癌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2009~201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情况,以便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方法利用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9年监测的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宫颈癌的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截缩率、累积发病(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描述其时间和年龄分布。结果甘井子区2009~2019年宫颈癌发病1 325例,粗发病率为33.08/10万,中标率为26.88/10万,世标率为20.28/10万,0~74岁累积率为2.09%,35~64岁截缩率为53.49/10万;粗发病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粗发病率APC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标率和世标率APC分别为1.89%和2.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死亡227例,粗死亡率为5.67/10万,中标率为4.25/10万,世标率为3.16/10万,0~74岁累积率为0.32%,35~64岁截缩率为7.79/10万;宫颈癌的粗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4.45%、2.81%和3.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井子区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岁前无新发病例,自20~24岁组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迅速上升,50~54岁组达到最高峰,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甘井子区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而甘井子区女性30岁前宫颈癌的死亡率很低,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55~59岁组达到第一高峰,60~64岁组开始逐渐下降,70~74岁组开始又逐渐上升,75~79岁组达到第二高峰。结论大连市甘井子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
历有为姜海洋
关键词:宫颈癌
大连市甘井子区1991—2010年肝癌流行趋势分析
2014年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全球第7位和第4位。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监测资料,在中国城市地区,男、女性肝癌发病率均居第5位,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为了解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肝癌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及时有效的肝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甘井子区1991--2010年肝癌的发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历有为张莉梅姜海洋崔晓曼
关键词:肝癌发病率
应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甘井子区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
目的:探讨GM(1,1)灰色模型在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对甘井子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并建立恶性肿瘤GM(1,1)灰色预测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效能,预测本区2014-2018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甘井子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分别为0.3447、1,模型判为优秀,可以用于外推预测。2014-2015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预测值分别为230.14/10万、237.13/10万、244.33/10万、251.74/10万、259.38/10万。结论:GM(1,1)灰色模型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的预测。
历有为姜海洋林红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1991-2005年大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死亡趋势被引量:11
2008年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常见的死因之一。根据WHO的报告,2000年全球癌症死亡已经超过6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在发展中国家占9%,在发达国家占21%,我国该死因构成比为19%。为了解恶性肿瘤对大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现对1991—2005年大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
林红张莉梅许放赵喜贵王浩历有为李为周玉琴
关键词:死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