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欣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零价铁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硫
  • 1篇渗透式
  • 1篇酸雨
  • 1篇能源
  • 1篇能源供应
  • 1篇能源需求
  • 1篇排放因子
  • 1篇硫排放
  • 1篇可渗透反应墙
  • 1篇控制策略
  • 1篇化学条件
  • 1篇环境质量
  • 1篇建筑
  • 1篇公用建筑
  • 1篇二氧化硫
  • 1篇二氧化硫排放
  • 1篇反应动力学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 1篇天津市市容和...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4篇卢欣
  • 2篇李淼
  • 2篇刘翔
  • 2篇林朋飞
  • 2篇唐翠梅
  • 1篇杜鹏飞
  • 1篇郑钰
  • 1篇陆兆华
  • 1篇辛佳
  • 1篇陈丰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油气田环境保...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e^0-PRB去除Cr(Ⅵ)反应动力学及影响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零价铁渗透式反应墙技术(zero-valent iron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Fe^0-PR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效经济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地下水Cr(Ⅵ)污染的场地修复中.针对Fe^0-PRB去除Cr(Ⅵ)的反应影响机制开展研究,从动力学角度揭示零价铁去除Cr(Ⅵ)的环境条件响应规律,获得描述零价铁去除Cr(Ⅵ)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地下水常见离子对Cr(Ⅵ)去除的影响,发现地下水中氯离子通过影响电子传递影响Cr(Ⅵ)去除,硫酸根、镁离子通过参与反应影响Cr(Ⅵ)去除,碳酸氢根通过参与反应和影响电子传递共同影响Cr(Ⅵ)去除,钙离子对Cr(Ⅵ)去除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Fe^0-PRB去除Cr(Ⅵ)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卢欣李淼唐翠梅辛佳林朋飞刘翔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
2049北京能源需求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2012年
能源利用现状能源供应北京地区能源资源极为有限,煤炭主要分布在京西门头沟,房山区有储量较少的无烟煤,还有少量的水力资源和地热,石油和天然气尚未发现可供开采的工业储量。北京市作为能源资源短缺地区,对外部能源有很高的依存度,能源消费总量的94%由外地供应。其中,电力供应大部分从京津唐电网及华北电网调入,天然气来自陕甘宁长庆气田及华北油田,原煤主要从山西、内蒙、河北等省区调入。北京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具有非常有利的气象和地理条件,北京地区年平均的日照时数达2763小时,高于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北京风能蕴藏量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官厅水库周边及密云水库北部。
卢欣杜鹏飞郑钰
关键词:能源需求公用建筑二氧化硫排放排放因子能源供应
零价铁PRB技术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3年
PRB(可渗透反应墙)是地下水治理中新型的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到实际.原位修复技术中PRB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处理系统PRB和多单元处理系统PRB,单处理系统PRB适用于单一污染物、污染浓度较低、污染羽规模较小的场地,多单元系统用于污染场地较复杂、污染种类较多的场地.零价铁PRB去除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及有机组分的反应机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性脱卤反应.实际场地PRB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价铁钝化及PRB堵塞,现阶段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电化学等,但为了提高PRB技术的实用性,铁材料的解钝化技术、实际场地PRB的设计与安装、PRB体系的长期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的处置均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刘翔唐翠梅陆兆华卢欣李淼
关键词:零价铁地下水
酸雨来源及控制策略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酸雨受致酸污染物、碱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等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环太湖地区某典型中小型城市酸雨致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主要来源是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和海盐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三种来源贡献率分别为86.4%,7.3%和6.3%。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加快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基于临界负荷的减排策略、建立多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等建议,为环太湖地区酸雨防治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卢欣蒋晶刘庆江林朋飞祝捷陈丰徐媛周烈波
关键词:酸雨控制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