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斌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胆碱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杂色鲍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琼胶
  • 1篇琼胶酶
  • 1篇文昌鱼
  • 1篇胁迫
  • 1篇磷酸酶
  • 1篇氯霉素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力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活性
  • 1篇活性
  • 1篇海洋生物
  • 1篇海洋生物学
  • 1篇分子鉴定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柯才焕
  • 3篇卢斌
  • 1篇赵晶
  • 1篇康康
  • 1篇王文雄
  • 1篇王波
  • 1篇杨明
  • 1篇李进寿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杂色鲍的免疫机能主要是由血细胞以吞噬的方式来完成.本研究将杂色鲍分别暴露在1、2、5μg/cm3不同含量氯霉素的水体中60 d(每天暴露4 h),检测其主要免疫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氯霉素暴露实验后,杂色鲍的主要免疫指标出现了下降.对照组与各药物含量组(1、2、5μg/cm3)中杂色鲍血细胞对溶藻弧菌的吞噬率分别为89.83%±3.66%、75.33%±4.89%、68.67%±5.05%和37.00%±9.21%;其吞噬指数分别为3.84±0.27、2.54±0.35、2.12±0.47和1.18±0.32;其血细胞密度分别为(2.72±0.33)×107、(1.87±0.09)×107、(1.46±0.17)×107、(1.03±0.14)×107个/cm3.对照组与各药物含量组在水温31℃高温胁迫下杂色鲍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0、8、6、4 h.各实验组的壳长、体重生长率、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高含量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含量为1μg/cm3和2μg/cm3的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各实验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指标变化与氯霉素的暴露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李进寿卢斌王波柯才焕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杂色鲍氯霉素免疫高温胁迫
低浓度镉、锌暴露对白氏文昌鱼的毒性累积及其几种重要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镉、锌对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简称文昌鱼)的毒性累积效应及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磷酸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亚致死浓度镉、锌胁迫下文昌鱼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锌对文昌鱼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0和2.26mg/L,相比之下锌对文昌鱼的毒性更大.实验采用理论上的镉、锌安全浓度(1/10 96hLC50)对文昌鱼进行7d的亚慢性暴露,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镉在文昌鱼体内呈线性增加,而锌的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文昌鱼对锌的调节能力大于镉.7d亚慢性毒性实验表明文昌鱼体内的AChE活性随着金属暴露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至第7天时镉和锌对ACh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65%和79%;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在金属暴露初期即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后稍有下降且镉对文昌鱼体内活性氧的诱导作用大于锌;SOD活性在暴露中期受到显著抑制,可能是由于体内过氧化程度过高抑制其活性,之后逐渐恢复.文昌鱼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镉或锌暴露的第1天被显著诱导,之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镉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锌对ACP活性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很低浓度的镉、锌都会对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及抗氧化等防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
卢斌柯才焕王文雄
关键词:文昌鱼乙酰胆碱酯酶酸性磷酸酶
一株高产琼胶酶菌株MA-B22的分子鉴定与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7
2009年
琼胶酶在多糖降解应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琼胶酶高产菌株成为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从养殖的杂色鲍体内分离到一株高产琼胶酶的菌株MA-B22。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经16S rRNA序列鉴定表明,与Tamlana agarivorans sp.nov.具有99%同源性,因此初步定为Tamlana sp.。在2216E培养基中该菌株在培养时间60h,温度25℃,起始pH为6.0条件下产酶活性最高。基于上述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培养基的最佳基本组成:氮源为牛肉膏(其最适浓度为6.0‰),碳源为琼脂(其最适浓度为2.5‰),配制培养基的人工海水的最适盐度为25。经培养条件优化后,该菌胞外琼胶酶活力可达1021.79U/mL,较优化前提高8.82倍。实验首次对Tamlana sp.属的琼胶酶活性进行确定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为构建琼胶酶高产工程菌株提供了基础,并可能为今后鲍养殖提供潜在的益生菌。
卢斌柯才焕杨明康康赵晶
关键词:琼胶酶酶活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