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佳斌

作品数:18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免疫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鼻咽
  • 6篇病理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临床病理
  • 4篇淋巴
  • 4篇鼻咽癌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淋巴瘤
  • 3篇表皮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2篇蛋白
  • 2篇咽肿瘤
  • 2篇氧化酶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18篇卢佳斌
  • 9篇吴秋良
  • 7篇侯景辉
  • 5篇奚少彦
  • 5篇宗永生
  • 5篇梁建中
  • 4篇雍娟娟
  • 3篇符珈
  • 3篇刘君
  • 2篇曾敬
  • 2篇罗容珍
  • 2篇何洁华
  • 2篇匡亚玲
  • 2篇蔡木炎
  • 2篇杨远忠
  • 2篇肖永波
  • 1篇周芳坚
  • 1篇杜紫明
  • 1篇秦自科
  • 1篇邵春奎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Fibulin-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Fibulin-3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04-01-2007-04-01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157例CCRCC患者的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0例,女56例,平均年龄51.7岁。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ibul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评分结果将RCC患者分为Fibulin-3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并分析其与患者多种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Fibulin-3在157例CCR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高表达58例,低表达99例。Fibulin-3蛋白表达与CCRC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Fuhrman分级和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ibulin-3高表达与肾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ibulin-3是CCR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HR=2.30,95%CI为1.278~4.140,P=0.005。结论 Fibulin-3高表达与CCR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提示Fibulin-3是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
卢佳斌刘洁曦卢晓芳陆丽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
环氧化酶-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Ki-67在鼻咽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i-67的表达在鼻咽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的线索。方法随机抽取86例鼻咽癌病例进行EGFR、COX-2及Ki-67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 COX-2及EGFR在鼻咽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0.9%(61/86)和72.1%(62/86);且均在T分期(T1、T2、T3)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P=0.012,EGFR:P=0.016)。COX-2及EGFR的表达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213,P=0.049)。COX-2与EGFR的共表达率为53.5%(46/86),在T分期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9.801,P=0.007)。另外,Ki-67的表达在T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OX-2与Ki-67、EGFR与Ki-67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X-2与EGFR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共表达与T分期相关。COX-2与EGFR的免疫表达强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在鼻咽癌发展过程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从而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奚少彦吴秋良宗永生梁建中雍娟娟侯景辉卢佳斌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化酶-2KI-67鼻咽癌
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IDO1)表达和催化活性的上调与免疫抑制和预后不良相关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与目的已证明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和色氨酸(tryptophan,Trp)分解代谢在肿瘤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了IDO1在阴茎鳞状细胞癌(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中的表达和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14例PSCC患者的IDO1表达水平、Trp和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的血清浓度。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期。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HR)。通过主要成分分析确定免疫细胞类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CC细胞中IDO1的表达水平与血清Kyn浓度和Kyn/Trp比(Kyn/Trp ratio,KTR)呈正相关(均P<0.001),与血清Trp浓度呈负相关(P=0.001)。此外,癌细胞中IDO1表达上调和血清KTR浓度升高与晚期N分期(均P<0.001)和病理高分级(分别为P=0.008和0.032)显著相关。癌细胞中IDO1的高水平表达和血清KTR与短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相关(均P<0.001)。但是,除了N分期[HR=6.9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458–19.068;P<0.001]和病理分级(HR=2.194;95%CI:1.021–4.529;P=0.038),只有血清KTR(HR=2.780;95%CI:1.066–7.215;P=0.036)是PS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在PSCC组织中,IDO1表达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P<0.001)、免疫抑制标志物(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和2,均P<0.05)及免疫细胞(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均P<0.001)的浸润呈正相关。此外,在PSCC细胞中,IFN-γ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IDO1表达。结论在PSCC中,IFN-γ诱导的IDO1在免疫编辑和免疫抑制中起关键作用。而且,血清KTR作为IDO1分解代谢活性的指标可作为PSCC的独立预后因素。
周强华韩辉卢佳斌刘听雨黄康博邓创忠李再尚陈洁平尧凯秦自科刘卓炜李永红郭胜杰叶云林周芳坚刘然义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抑制
鼻咽肌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EB病毒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鼻咽肌上皮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对12例鼻咽肌上皮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及随访观察,EBERS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12例鼻咽肌上皮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男女比1.4:1;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46岁。影像学资料都显示鼻咽部有明显的结节状肿物,肌上皮细胞的标记:S-100、SMA、P63、CK14及上皮标记:CK、CKL、CKH在12例肌上皮细胞癌中表达有差异,但是所有的肌上皮细胞癌恒定表达至少一项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标记。12例鼻咽肌上皮细胞癌EBERS原位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讨论】肌上皮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生在鼻咽部极少见,其病理形态虽然复杂多变,但也有其特征性的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EBERS原位杂交有助于其诊断,在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放射及化学治疗将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向锦符珈卢佳斌吴秋良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46例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和63例原发性鼻咽癌活检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中p63和CK5/6的强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发性鼻咽癌(P=0.005和P=0.026); Ki-67的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387); 组织坏死、炎性渗出和间质促纤维增生明显; 畸形瘤巨细胞多见,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更高。5例复发性鼻咽癌细胞EBERs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结论(1)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有2个复发间歇高峰,即2~5年和9~11年。(2)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细胞p63和CK5/6强阳性表达率、鳞状分化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3)10.87%(5/46)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细胞EBERs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
雍娟娟吴秋良宗永生侯景辉梁建中匡亚玲奚少彦卢佳斌
关键词:鼻咽肿瘤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共30例病史资料,组织经常规HE方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特点,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CD3、CD5、CD4、CD8、CD20、CD56、TIA1、granzyme B、perforin、Ki67蛋白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是否存在。结果30例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2.2岁。男性23例,女性7例,男女比约为3:1。临床表现多数为腹痛,其次为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肠梗阻或肠穿孔等,个别病例伴腹泻。病变部位以小肠最多见(24例),其次是结肠(6例)。镜下见瘤细胞形态单一,胞浆淡染,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肿瘤表面可见溃疡形成,肠绒毛结构破坏,并可见"亲上皮现象",肿瘤性坏死罕见。免疫表型为CD3+、CD5-、CD4-/+、CD8+/-、CD56+/-、TIA1+、granzyme B+/-、perforin+/-,少数病例异常表达CD20,Ki67增殖指数40%~95%不等,原位杂交EBER阴性。结论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程发展快、预后差,早期易误诊漏诊,临床及病理医生均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诊早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朱重梅金杰畑卢佳斌黄丽云陈跃琼
关键词: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特点
新柏超薄细胞涂片技术的应用体会被引量:6
2008年
刘君何洁华罗容珍梁小曼黄马燕邵琼卢佳斌
关键词:细胞涂片
SL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整合蛋白SLP-2(stomatin-like protein 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胃癌手术标本19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中SLP-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胃癌组织中SLP-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3.2%(120/190)。SLP-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LP-2阳性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LP-2的表达、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影响胃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肿瘤直径和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1)SLP-2在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2)SLP-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癌的预后,其过度表达提示胃癌预后差。
颜淑梅吴秋良奚少彦梁建中张玉冯沿芬侯景辉卢佳斌黄春雨杜紫明周志伟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质与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蛋白表达的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Rho GTPases相关信号通路蛋白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质(WASP)与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所扮演的可能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WASP、Tiam1蛋白表达,评估其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Tiam1蛋白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高于瘤旁脑组织和低级别组(P<0.05),且Tiam1蛋白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有从瘤旁脑组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递增的趋势,Tiam1表达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2)Tia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与年龄、性别、部位及肿瘤最大径无关(P>0.05)。(3)WASP蛋白为阴性表达。结论 WASP蛋白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不明确;Tiam1蛋白在了解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方面有参考价值,且可能是有预后价值因子之一。
侯景辉曾敬卢佳斌吴惠瑜吴惠瑜符珈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浅谈如何顺利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室间质控被引量:2
2021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的要求,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应在本省定期开展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又称为室间质控)。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IHC染色室间质控工作已有10余年,在质控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开展IHC染色室间质控的目的、意义、主要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尚未开展或者正在开展IHC染色室间质控的省级或者地级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郑晓克侯景辉卢佳斌杜洪卢晓芳颜敏邵春奎王连唐
关键词:室间质控IH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