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匡腊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动词
  • 5篇汉语
  • 4篇语言
  • 4篇偏正关系
  • 4篇N
  • 4篇V
  • 3篇摹状
  • 2篇动宾
  • 2篇动宾关系
  • 2篇动词带宾语
  • 2篇动词重叠
  • 2篇及物动词
  • 2篇方言
  • 2篇宾语
  • 2篇不及物
  • 2篇不及物动词
  • 2篇不及物动词带...
  • 1篇动因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机构

  • 16篇集美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作者

  • 18篇匡腊英
  • 5篇杨怀源
  • 1篇张志英
  • 1篇张娜

传媒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娄底师专学报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汉语方言国际...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词重叠的方言分布及类型学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从方言分布和类型学视角考察汉语动词重叠,可以看出,汉语动词重叠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动词重叠一样,表义丰富,重叠形式多样。其中大部分为摹状重叠,此类重叠可以用重叠的象似性动因来解释,这是汉语动词重叠表现出来的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共性特征;而汉语动词中的非摹状重叠,由于其来源是动量组合的语法化,与其他语言中基础生成的表示量少的动词重叠相比,语义不尽相同,此处则体现出汉语动词重叠的个性特征。
匡腊英杨怀源
关键词:动词重叠类型学特征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语言使用调查研究及华文教育对策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采用自编问卷,选取2010年菲律宾华裔学生华文进修团27所华校的466名学生作为被试,从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现状、语言认同、语言学习动机四个方面调查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语言特点。发现菲律宾华文学习的语言环境尚不尽如人意,学生缺乏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据此提出新时期菲律宾华文教育应改善教学环境,努力激发华裔青少年学习华文的融合性动机,促使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匡腊英张娜
关键词:华裔青少年语言使用华文教育
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空间范畴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汉语中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都来源于空间概念:从历时角度来看,汉语里的一些时间词,如"最近"、"马上"等,都来源于表空间范畴的方位短语,经过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最后变成表时间范畴的词;从共时角度来看,"前"、"后"、"上"、"下"等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既可表空间范畴,也可表时间范畴。
匡腊英
关键词:隐喻方位短语时间词
从配价角度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被引量:10
2003年
随着语言的发展,一部分传统的不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从配价角度探讨这种现象,认为这种格式的出现多是准二元动词由介词引出的必有成分或少量一元二位动词由介词引出的可有成分变换位置做宾语的结果。这种现象本身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尚未定型的语言现象。目前而言,宜视人们接受程度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张志英匡腊英
关键词:不及物动词宾语语言现象语法介词
光杆动词“被”字句的补偿形式被引量:8
2007年
带光杆动词的”被”字句在主语和“被”字之间几乎都带有附加成分“C”。有的“C”所表示和强调的不是动作行为的完成和实现,使得表示完成和结果义的连带成分失去了其原有的必要地位。有的“C”则相当于位置前移的连带成分,协助动词表示完成和实现义。同时,经常在这类”被”字句中出现的动词也有其自身特点。
匡腊英
关键词:光杆动词
命名的选择与限制:汉语复音化动因再探被引量:2
2017年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有三种不同的性质:事物依旧,认知发生变化;事物依旧,概念未变;事物变化,概念变化。与此相联系,复音词的产生源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和韵律要求以及语言的象似性,由此我们认为复音词有两个来源:凝固词与原生词。
匡腊英杨怀源
关键词:复音化动因
摹状重叠与非摹状重叠——试论动词重叠的功能类别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将动词重叠分为两大类型:摹状重叠和非摹状重叠。这两种构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重叠这一形式上,表面的相似不能掩盖内核的差异。从认知语义上来说,动词摹状重叠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相符,表"大量"(时量长、动量大),而非摹状重叠则与象似性原则相悖,这是因为后者其实并非真正的、典型的重叠,只是一种准重叠,或曰非典型重叠。文章认为,动词的摹状重叠与非摹状重叠并非同一层次的语言现象,文章旨在讨论两种重叠现象在历史来源、语音特征、语法意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匡腊英杨怀源
关键词:摹状
据格律考订马钰、丘处机诗词异文被引量:1
2009年
马钰、丘处机诗词中的27条异文可以从诗词格律的角度进行校订。
杨怀源匡腊英
关键词:格律丘处机异文
从认知角度看名词性结构“V双+N单”被引量:1
2011年
"V双+N单"("双音动词+单音名词")表示偏正关系而非动宾关系的原因,首先是由"2+1"在韵律层面上的特点决定的,这一音组模式中单音节置后,是一种紧结构,韵律层面上的紧投射到句法上,使之适宜于表现偏正结构;其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动词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有着定中意义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的特征,也趋向于选择2+1作为终端表现形式。如此,就在"2+1"的音组模式和"动+宾"的偏正结构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匹配模式,"2+1"这一音组模式为表达偏正关系提供了优势选择。
匡腊英
关键词:偏正关系动宾关系
“V双+N单”的性质及表示偏正关系的优势被引量:4
2006年
“V+N”的组合可以表示动宾关系,也可以表示偏正关系,但前者是一种优势选择。可是当“V”和“N”进入“2+1”的韵律模式中后,就具备了表示偏正关系的绝对优势。
匡腊英
关键词:偏正关系动宾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