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分析《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了翻译中所谓的"译者隐形"其实是一种幻象。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时必须要充分"显形",理解的能动性和译者作为译文文本创造者的话语权又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成为可能。因而必须承认,翻译的过程其实是译者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鹿鼎记》原文和其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部分措辞,探讨了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中总是很难摆脱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对其的影响和制约,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用自身个人意识形态和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替代作者个人意识形态和源语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使译文文本呈现出与原文文本相异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