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贯春

作品数:26 被引量:928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金融
  • 6篇金融结构
  • 5篇企业
  • 5篇经济增长
  • 3篇低工资
  • 3篇信贷
  • 3篇生产率
  • 3篇收入不平等
  • 3篇死亡率
  • 3篇随机前沿分析
  • 3篇状态空间模型
  • 3篇最低工资
  • 3篇技术效率
  • 3篇工资
  • 3篇保险
  • 3篇保险业
  • 3篇VAR模型
  • 3篇长寿风险
  • 2篇蓄水池
  • 2篇因果关系

机构

  • 15篇中南大学
  • 14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沙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

  • 26篇刘贯春
  • 10篇岳意定
  • 6篇贺磊
  • 3篇丰超
  • 3篇张军
  • 2篇张成思
  • 2篇刘媛媛
  • 2篇陈登科
  • 2篇杨立
  • 2篇张军
  • 1篇何颖媛
  • 1篇张军
  • 1篇张晓云
  • 1篇王雄
  • 1篇陈晓红
  • 1篇张华
  • 1篇张希
  • 1篇李根
  • 1篇杨艳

传媒

  • 2篇统计研究
  • 2篇管理世界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系统工程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财经理论与实...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第八届中国管...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低工资制度、生产率与企业间工资差距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利用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和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试图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显著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该效应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趋于减弱,即存在非对称特征。同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平均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越是人均工资低的企业,生产率对工资上涨的正向作用越大。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有利于降低企业间工资差距。此外,地级市层面、双重差分估计及联立方程组等系列稳健性检验仍支持上述结论。
刘贯春张军
关键词:最低工资制度生产率
要素重置、经济增长与区域非平衡发展被引量:34
2017年
研究目标:要素错配对经济增长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提出的测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构建反事实框架重点探讨要素错配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非平衡发展。研究发现:2000~2013年要素再配置仅能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9.2%,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积累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错配和要素禀赋分别可以解释区域非平衡发展的56.5%、30.7%和12.8%;要素完全有效配置将使得人均真实收入年均增加31.4%,但提升空间趋于缩小。研究创新:拓展传统经济增长分解方法并构建反事实框架研究要素错配的经济效应。研究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要素配置在经济增长和区域非平衡发展中的重要性。
刘贯春张晓云邓光耀
关键词:经济增长反事实分析
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
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然而,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在经济增长进程中,如果孤注一掷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漠视收入不平等问题,将会承受类似拉美国家面临的社会动荡,并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从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迈入下行阶段,与城乡收入差距不无关联。
刘贯春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收入不平等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拉美国家社会动荡
我国保险业与信贷业作用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Bootstrap仿真的滑动窗口VAR模型
在保险业与信贷业相互作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Bootstrap仿真的滑动窗口VAR模型对我国保险业与信贷业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定义了新的函数以判别最优窗宽.结果发现:(1)保险业与...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
关键词:保险业利益分配数据分析
文献传递
两因子随机死亡率状态空间模型及长寿风险测度被引量:2
2014年
引入状态空间模型对传统两因子CBD模型拟合阶段和预测阶段进行联合建模,并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进一步考虑到死亡率数据的小样本特征,结合Bootstrap仿真技术和生存年金组合折现模型对长寿风险进行测度。利用1996~2011年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模型解释能力、参数估计结果和误差项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两因子状态空间模型要优于传统CBD模型;年金组合规模的扩大可以消除微观长寿风险,但不能消除宏观长寿风险和参数风险;宏观长寿风险占据着不可分散风险的主导地位。
何颖媛刘贯春
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长寿风险
我国保险业与信贷业作用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Bootstrap仿真的滑动窗口VAR模型
在保险业与信贷业相互作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Bootstrap仿真的滑动窗口VAR模型对我国保险业与信贷业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定义了新的函数以判别最优窗宽.结果发现:(1)保险业与...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被引量:80
2016年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且金融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多种金融结构理论同时得到实证支持,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排斥。
张成思刘贯春
关键词:最优金融结构社会福利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演化分析被引量:108
2015年
本文基于金融内生视角,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演化轨迹、偏离及恢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考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框架,并采用1996-2012年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技术检验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伴随着资本形成,存在最优的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且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是动态演化的。同时,最优金融结构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而非单纯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即不存在"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孰优孰劣之说。最后,以股市交易总额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占比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显著为正,且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阶梯"式的倒"U"型动态演化趋势。
张成思刘贯春
关键词:金融结构经济增长
两因子随机死亡率状态空间模型及长寿风险测度
死亡率模式通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构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复合系统。引入状态空间模型对传统两因子CBD模型拟合阶段和预测阶段进行联合建模,并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进一步考虑到死亡率数据的小样本特征,结合Boot...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
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长寿风险
我国保险业与信贷业作用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Bootstrap仿真的滑动窗口VAR模型
在保险业与信贷业相互作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Bootstrap仿真的滑动窗口VAR模型对我国保险业与信贷业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定义了新的函数以判别最优窗宽.结果发现:(1)保险业与...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