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谁能真正拥有一切”——弗兰克·奥哈拉诗歌中的距离
- 2011年
- 纽约派是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弗兰克·奥哈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个性化极强。奥哈拉的诗歌突出地体现了都市生活的特点,所有的感情、想法、体验都是瞬间的过程。他所写的就是他正在经历的事情,写这种稍纵即逝的真实,从而体现了都市中人与人、生与死以及词与物的距离,而正是这种距离感,使人们反思都市生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 刘立平
- 关键词:弗兰克·奥哈拉
- 身体的牢笼:惩罚、权力与规训技术
- 2009年
- 《规训与惩罚》是思想家福柯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展示了他对于身体、权力和规训技术的关注。惩罚权力的历史经过了酷刑和公开展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再现式惩罚及19世纪开始的以监视和规训技术为主的微观权利的应用,体现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以及惩罚机制与对象的变化。
- 黄姗刘立平
- 关键词:惩罚权力规训
- 论人格的内在冲突在《名人录》中的体现被引量:1
- 2008年
- "奥登一代"包括路易司、司班德和奥登。其中奥登的成就是最大的。《名人录》是奥登的名篇之一。人格的内在冲突是了解这首诗的主要线索。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可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名人录》的主人公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所以冲突不可避免。这首诗对于现代社会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对于一个压力很大的现代人来说,只有通过自我的作用,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才能达到心理的平衡,从而避免名人的悲剧,拥有健康的人格。
- 刘立平
- 关键词:人格本我自我超我
- 缺类现象的背后:中西史诗文类之衍变
- 2008年
- 缺类现象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与变异。史诗是西方重要的文类,对于中国汉民族是否存在史诗,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缺类现象为中西诗歌文类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中西史诗文类的衍变反映了中西文明起源、诗学思想和神话等方面的不同差异。
- 刘立平
- 关键词:史诗诗学神话
- 结构的重复:拉康解读《被窃的信》
- 2009年
- 拉康通过解读爱伦.坡《被窃的信》,分析了小说中的三角型结构,这种结构不断重复出现,体现了唯实论者的无能;想象的脆弱和象征的眼力,为以后解构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 刘立平
- 关键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