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浩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岩石
  • 1篇导热
  • 1篇导热系数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造山带
  • 1篇韧性剪切
  • 1篇韧性剪切带
  • 1篇山带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土体
  • 1篇热响应测试
  • 1篇热源
  • 1篇黏性
  • 1篇线热源
  • 1篇厘定
  • 1篇面理
  • 1篇加里东造山带
  • 1篇剪切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刘浩
  • 4篇陆现彩
  • 4篇孙岩
  • 3篇舒良树
  • 1篇苏晶文
  • 1篇顾凯
  • 1篇施斌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简化线热源对ATRT计算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2021年
不同深度土体的导热系数是精细评价浅层地热能的关键参数,基于内加热光缆的热响应测试(ATRT)是获取原位土体分布式导热系数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Multiphysics,建立了二维有限元多孔介质传热模型,探究了U型布设内加热光缆条件下内加热光缆间距对实施ATRT计算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TRT的热响应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光缆影响阶段、回填料影响阶段和土体影响阶段。U型布设光缆会增加土体影响阶段达到稳定时的加热时间,不利于提高ATRT计算导热系数的效率;由于简化计算的影响,U型光缆测试结果计算所得的导热系数在加热初期出现了明显高于土体导热系数的峰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U型光缆布设条件下温升速率逐渐接近理想线热源温升速率,计算结果也越接近于真实值,缩小间距可以加速这个过程;随着间距增大,将误差控制在10%以内的建议加热时间将快速增大,故在实际工况中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应尽量减小U型光缆的布设间距。
刘浩顾凯张博魏壮罗淇施斌苏晶文
关键词:热响应测试ATRT数值模拟
华南武功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纳米尺度测量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量和新的探讨。上述4类韧性剪切带的表层高应变域ab、ac组构面上均发现纳米粒子,颗粒直径一般为50~90nm,并因研磨滚动而形成磨粒(grindinggrains)。由纳米粒、纳米线和纳米层构成一套纳米微线理、面理和组构系统,与宏观的线理和面理平行一致,还可见到完好的超微S-C面理和优选方位的纳米级应力矿物。韧性剪切的所谓静态摩擦,实际上是纳米界限层以微弱摩擦力推进滑移量(slippage)形成的平滑运动,这种平滑运动是纳米级单体和复体磨粒滚动滑移所致。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揭示了韧性剪切带中纳米粒子存在的普遍性 纳米结构与显微构造的可比性 韧性剪切滑移机理的特殊性。最后,以区内韧性剪切带在地壳浅构造位异常发育的特点,从一个方面讨论华南加里东构造带在系统动力学行为上的时间滞后性。
刘浩孙岩舒良树陆现彩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加里东造山带
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观察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100nm),大小均一,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粒子可被变异,并形成层状结构和各种构造型式。对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倾向于剪切摩擦的主导作用,纳米粒子层可称谓摩擦-粘性薄层带。纳米级尺度粒子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效应是多种的、新奇的,因此,岩石纳米粒子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外都处在起步阶段。
孙岩陆现彩舒良树刘浩
关键词:岩石层状结构构造型式
岩石剪切面纳米粒子层的近期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在各类岩石剪切面中相继发现纳米级和微米级超微粒子结构,近期结合力学、物理学成因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在超微观上,通过国内外的实例实测,从岩石剪切面纳米粒子层赋存展布的普遍性,结构特征的层次性,成因机制的非线性和功能效应的多样性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萃取更多信息.进而初步揭示了剪切摩擦黏性发育与纳米粒子形成间的共生关系,和剪切运动中岩石的分离、分凝和分层作用首先由纳米粒子层的滑移启动开始的.并分析了岩石塑性流变实质上是超微粒子(纳米-微米级磨粒)的运动,以及岩石剪切面纳米粒子层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地质作用等.诚然,纳米粒子层蕴涵的信息是丰富的,该项研究还处于起步开拓阶段,仅试图为构造地质学和相关学科领域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的探讨平台.
孙岩舒良树陆现彩刘浩Aiming LinK.Kosaka
关键词:剪切面
变质岩透入性面理的纳米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江西变质岩透入性面理滑移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4例观测,发现其表面普遍存在纳米粒子层状结构,并为三轴压力实验所验证.在剪切滑移过程中纳米颗粒(直径φ40~95nm)经过粒化-异化-分化,个体形态有别,结构层次分明.这个纳米界限薄膜(层),本质上是具有黏-弹性变形的摩擦-黏性(frictional-viscous)带.在此微域条带中,构造应力场-流变物理场-地球化学场非常活跃,并同变质岩面理发育3个阶段(剪切滑移强化作用-弱化作用-易剥作用)密切关联.进而可从黏-弹性变形行为揭示构造剪切的微观运动学机理.
孙岩陆现彩Xihui Zhang刘浩Aiming L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