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2篇原发性
  • 2篇内障
  • 2篇白内障
  • 2篇闭角
  • 2篇闭角型
  • 2篇闭角型青光眼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手术
  • 1篇前房
  • 1篇前房穿刺
  • 1篇青光眼急性发...
  • 1篇昼夜节律
  • 1篇外伤性
  • 1篇外伤性白内障
  • 1篇疗效

机构

  • 4篇重庆市第九人...

作者

  • 4篇刘洪
  • 2篇曾流芝
  • 1篇周斌
  • 1篇明萍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房穿刺放液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32例报道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放液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应用球后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和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眼压低于40mmHg后,采用1mL皮试针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放液术,放出房水降眼压,观察术后降眼压的效果。结果术前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平均61.5mmHg。所有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立即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平均为22mmHg。并发症:前房少许出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2眼穿刺后约6~8h眼压再次升高,又再次放液后眼压降低、症状缓解。结论1mL皮试针头前房穿刺放液,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辅助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了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周斌刘洪曾流芝明萍
关键词:前房穿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眼灌注压波动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眼灌注压波动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组)和49例健康者(正常组)24小时眼压和血压。日间(8︰00~22︰00)采取坐位测量,夜间(0︰00~8︰00)采取仰卧位测量,间隔2小时测量1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日间及夜间眼压、平均血压和平均眼灌注压。结果 POAG组患者日间眼压、夜间眼压和眼压波动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夜间平均眼灌注压均有所下降,POAG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研究对象夜间平均血压均有所下降,POAG组下降幅度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日间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OAG患者眼灌注压低,夜间平均眼灌注压下降明显,提示眼灌注压不足可能是POAG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
刘洪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昼夜节律
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比较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 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 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
刘洪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疗效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变化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Phaco-GSL)后房角形态的变化,评价Phaco-GSL治疗PACG的疗效。方法观察确诊为PACG合并白内障住院患者50例共50只眼,所有病例房角黏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范围>180°。将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25只眼,分别为Phaco-GSL治疗组(A组)和单纯Phaco对照组(B组),用房角镜检查手术后1、3个月房角变化,同时观察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结果①房角:A组房角开放>180°以上为100%,房角为宽角,能看到小梁网5例(20%)、巩膜突12例(48%)、睫状体带8例(32%);B组手术后1个月房角开放>180°为48%,手术后3个月有2例房角再次发生黏连;A组手术后房角开放>180°明显优于B组(P<0.05);在2组房角开放的病例中,随着时间推移,色素逐渐变少。②眼压:手术前眼压25~58 mmHg,平均28.67 mmHg。手术后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正常者A组86.67%,B组41.33%,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①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Phaco-GSL可以使房角重新开放,在重新开放的房角中,房角的虹膜插入位置、房角的度数以及虹膜形态等状态长期稳定,降眼压效果好。②对于PAS>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可以通过Phaco-GSL来治疗,不必联合小梁切除。
曾流芝刘洪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离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房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