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林魁

作品数:58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19篇文学
  • 10篇历史地理
  • 9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佛教
  • 11篇文学
  • 5篇唐五代
  • 5篇考论
  • 4篇学术
  • 4篇武帝
  • 4篇梁武帝
  • 4篇编者
  • 3篇代文
  • 3篇道教
  • 3篇雕龙
  • 3篇学术批评
  • 3篇唐初
  • 3篇文心
  • 3篇文心雕龙
  • 3篇皇帝
  • 3篇宫体
  • 3篇古代文学
  • 3篇《文心雕龙》
  • 3篇白居易

机构

  • 50篇宝鸡文理学院
  • 7篇西北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6篇刘林魁
  • 2篇普慧
  • 1篇何剑平
  • 1篇张小明

传媒

  • 9篇宝鸡文理学院...
  • 5篇宗教学研究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图书馆工作与...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敦煌研究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长江学术
  • 2篇唐史论丛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弘明集》辑录文献来源及其客观性考辨被引量:5
2010年
《广弘明集》是唐高宗朝僧人释道宣编纂的一部佛教思想文献集。依据与三教论争的关系,所录文献可分为三类:三教论争中佛教的基本文献、三教论争之佛教文献以及奉佛崇佛文献。第一、二类直接体现了道宣弘道明教、扬佛抑儒道的编纂目的。第三类是佛教徒一般意义上的崇佛弘法之作。第一类文献中多有篡改文意或以序文、跋文等方式按编者意图重新诠释者,其真实性最差;第二类文献原本就有强烈的弘道明教意图,节略只是文字删减,没有更改文意;第三类删减者极少,客观性最强。
刘林魁
关键词:客观性
唐五代佛教论议考述被引量:1
2020年
佛教论议是佛教义学发展的一大动力[1]。隋唐时期,宗派佛教兴起,各宗派通过判教将不同佛经纳入自己教派理论体系之中。宗派内部对佛经教义的整合多于质疑,佛教论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受此影响,《宋高僧传》中这一方面的记载较《高僧传》《续高僧传》要少得多。文献不足,成为唐代佛教论议研究的一大障碍。20世纪敦煌宝藏的发现,为了解唐代佛教论议的面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敦煌文献中有一大批专门记述佛教论议的卷子。这批卷子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是唐代佛教论议研究的重要参考,但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2]。因此,本文将从历史视野入手,分析唐代佛教论议程式的继承和变革,以期对唐代佛教论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刘林魁
关键词:敦煌卷子唐五代
梁武帝舍道事佛考辨被引量:6
2007年
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时间,佛教典籍中有四种记载。虽然这些文献记载多有矛盾之处,但武帝舍道事佛之疏、敕文不为伪作。据法琳《辩正论》辑录相关文献中数人身份的考察,武帝舍道事佛当在大同后期(539~545),与自己欲出任白衣僧正有关。舍道事佛对道教的影响非常有限。在唐初佛道论争日渐激烈的情形下,僧人依托此事攻击道教、弘扬佛法。
刘林魁
关键词:梁武帝
佛教伪史《汉法本内传》与佛道论争被引量:7
2009年
《汉法本内传》是一部成书于佛道论争异常激烈的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伪史著作。它不但完善了汉明求法这一传说,而且融入了另一部佛教伪史著作《周书异记》的主要内容;既继承了这一为时人信服的佛教来华传说,又突破了其原有的主题,增加了佛陀先于老子、佛教优于道教的信息。在叙述佛道斗法时,《汉法本内传》借鉴了佛经中佛陀与六师外道斗法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汉法本内传》中还有明显的佛道论争和佛讲的痕迹。
刘林魁
关键词:佛经
唐五代皇帝诞节三教讲论僧人考被引量:3
2018年
开元十七年,玄宗生日八月五日设为千秋节.从这一年开始至五代结束,皇帝诞节大多于宫廷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以此庆贺皇帝寿辰[1].诞节讲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2],但在基础文献方面,尤其是诞节三教讲论之儒释道论辩人员的考定上,一直缺少系统研究.诞节讲论之儒士,载于文献者不多,且多为朝臣,有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四门博士韦渠牟、兵部侍郎丁公著、太常少卿陆亘、前随州刺史李繁、秘书监白居易、吏部侍郎杨嗣复、吏部郎中崔戎、谏议李贻孙、给事杨汉公等12人.道士诞节讲论见于文献记载,亦寥寥数人.唯独僧人诞节讲论者,文献记载颇丰.本文拟从僧人之赐号、职位等入手,考证皇帝诞节三教讲论之僧人姓名,勾勒其与三教相关之事迹.希望通过对诞节讲论之僧人群体事迹的搜集,拓宽唐五代皇帝诞节三教讲论的研究路径.
刘林魁
《中国佛教文学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3年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之中,儒家、道教源自本土,佛教源于古印度。由于佛教本身具有的鲜明的异域文化特色及其经历的漫长曲折的中国化过程,它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作用、影响较诸儒家、道教都更为复杂。自佛教人华不久,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性与互动性就引起了中土士人的关注。不过,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之初。先有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的首倡,后有郑振铎、陈寅恪、季羡林等学者的发明,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颇为热门的领域。
何剑平刘林魁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中国佛教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特色佛教文学
北周灭佛后佛教的复兴历程被引量:1
2011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后不久对宗教政策进行了微调,从而对佛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容忍。灭佛期间,佛教弘法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佛教徒以不同方式延续自己的信仰。这些弘法活动为佛教复兴储备了大量人才。周武帝死后,佛法复兴一事迅速提上议事日程。但周宣帝对武帝灭佛政策多有回护,佛法之复兴进展也就非常缓慢。直到宣帝死后,杨坚把持朝政,佛法复兴才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周武灭佛之后,佛教复兴所经历的灭佛期、缓冲期、复兴期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刘林魁
《三破论》撰者诸说检讨——兼论刘勰《灭惑论》在当时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三破论》是南朝佚名道教徒抨击佛教的一篇文章。后世对其作者有三种说法:顾欢撰写说、张融撰写说和范缜撰写说。实际上,《三破论》与顾欢等人的佛教思想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三破论》的内容多为宗教攻击,缺少理性分析与论证,这种论辩态度与南朝玄风相悖。以《三破论》为核心的论辩,在南朝并无太大影响。当代学者的研究,常常抬高以《三破论》为中心的佛道论衡在南朝学术争鸣的地位,高估了刘勰《灭惑论》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影响。
刘林魁
关键词:范缜
南岳慧思末法思想的文化渊源
2013年
慧思末法思想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三时说中最系统的一种。此一思想的形成,有多种机缘。中土文化对佛经说法有选择的继承,形成了慧思三时跨度说;北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末法观念,是慧思末法说形成的思想背景;北魏灭佛,则为慧思末法时代起始时间提供了证据。
刘林魁
关键词:慧思渊源
北周三教论衡与南朝佛教文化
2012年
北周自武帝宇文邕开始,共举行了11场三教论衡。从逻辑上看,论衡聚焦在三个议题上:卫元嵩的以儒融佛思想、佚名道教徒的夷夏之辨思想、释道安的内外二教思想。这三个议题都与南朝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卫元嵩的以儒融佛思想借鉴了释慧琳的《白黑论》,佚名道士的夷夏之辨思想继承了顾欢的《夷夏论》,而释道安的内外二教思想也是在吸收南朝相关宗教关系论和形神之辩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可言,北周三教论衡是对南朝三教论衡思想成果的继承、融汇和改造。
刘林魁
关键词:北周南朝佛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