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支抗
  • 2篇螺钉
  • 1篇点云
  • 1篇点云数据
  • 1篇牙间隙
  • 1篇远中移动
  • 1篇远中移动上颌...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患者
  • 1篇正畸支抗
  • 1篇三维模型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磨牙
  • 1篇曲面
  • 1篇曲面重建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支抗
  • 1篇微螺钉种植体
  • 1篇微螺钉种植支...
  • 1篇维模型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刘晶
  • 4篇李强
  • 3篇刘月华
  • 1篇丁王辉
  • 1篇李文星

传媒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螺钉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2009年
目的研究以微螺钉为支抗,用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方法2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正畸患者,使用微螺钉种植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上颌切牙切缘平均腭向移动7.15mm,压低1.63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平均远移0.80mm,压低1.80mm。下颌切牙切缘平均后移4.65mm,伸长0.48mm。下颌磨牙近中接触点平均近中移动0.18mm,伸长1.18mm。A点、B点后移。上唇突点、下唇突点后移。结论微螺钉在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能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明显改善侧貌,对上颌骨也有一定的骨改建作用。
刘晶刘月华李强
关键词:支抗拔牙间隙
改良蛙式矫治器的研制与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器,即改良蛙式矫治器,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德国蛙式矫治器基础上,通过自制微型塑料腭托将支抗种植钉与螺旋开大器相连接,腭部加力丝以种植钉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并通过典型病例介绍改良蛙式矫治器的初步临床应用要点.结果 改良蛙式矫治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稳定连接,能以种植钉为支抗,通过加力丝的弹性形变施力,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3.5 mm,同时带动前磨牙远中漂移,而治疗中未发生前牙唇倾.结论 改良蛙式矫治器是一种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新型矫治器,还可避免传统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器的缺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文星李强刘晶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构研究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日臻完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逆向工程和三维重建工作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比较先进测绘技术,具有高精度,非接触等特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采集目标物体的海量点云数据。激光扫描设备以阵...
刘晶
关键词:点云数据曲面重建
改良蛙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临床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改良蛙式矫治器与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需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病例分成两组,改良蛙式矫治器组8例,摆式矫治器组12例。对矫治前及磨牙移动至中性关系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通过成组设计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①改良蛙式矫治器组与摆式矫治器组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距离、远中倾斜程度、矫治时间及速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改良蛙式矫治器组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移动1.83±1.21 mm,远中倾斜7.50°±7.07°。摆式矫治器组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1.79±2.44 mm,近中倾斜4.33°±3.73°。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③改良蛙式矫治器组上颌中切牙近中移动0.17±0.52 mm,远中倾斜0.58°±1.74°。摆式矫治器组上颌中切牙近中移动2.96±2.46 mm,近中倾斜7.08°±7.48°。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蛙式矫治器能不依赖患者配合,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并且相比较摆式矫治器能有效地减少前牙支抗丧失,适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刘晶刘月华李强
关键词: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摆式矫治器
种植体与横腭杆支抗对减数正畸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比较种植体与横腭杆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减数正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拔牙病例的支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42例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患者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9例,横腭杆支抗组23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与横腭杆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通过成组设计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矫治后种植体支抗组上切牙腭向移动(7.05±1.89)mm,压低(1.71±2.33)mm,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0.45±3.32)mm,压低(1.74±2.66)mm,上唇突点后移(4.61±2.00)mm;矫治后横腭杆支抗组上切牙腭向移动(4.59±1.78)mm,伸长(0.93±1.77)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1.65±1.87)mm,伸长(0.52±1.59)mm,上唇突点后移(3.07±2.0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的作用明显强于横腭杆支抗,种植体不仅能大幅度内收前牙,改善侧貌,有效压低上切牙以利于矫正深覆殆、露龈笑,还可压低上颌磨牙。
刘月华刘晶李强丁王辉
关键词:正畸支抗横腭杆微螺钉种植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