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宝鸡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出血
  • 2篇阴道
  • 2篇预后
  • 2篇孕妇
  • 2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卵巢
  • 2篇内膜
  • 2篇环扎
  • 2篇环扎术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环扎
  • 2篇宫颈环扎术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后出血
  • 2篇产后

机构

  • 16篇宝鸡市妇幼保...
  • 2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山市陈星海...

作者

  • 16篇刘春华
  • 4篇王莉
  • 4篇陈丽
  • 2篇刘宗印
  • 2篇席岚
  • 2篇王晶
  • 2篇曹英
  • 2篇郭咏梅
  • 1篇李琴
  • 1篇刘莹
  • 1篇刘郁明
  • 1篇燕海亚
  • 1篇赵雪卉
  • 1篇张娟
  • 1篇成艳
  • 1篇武雅俐
  • 1篇张茂鹏
  • 1篇张娟玲
  • 1篇李丽春
  • 1篇杜小云

传媒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7例接受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接受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孕妇不同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宫颈机能不全2009~2012年于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性宫颈环扎术1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周不同分为13—19周组(76例)和20~25周组(51例);按照宫颈管长度分为〉2.0cm(2.1~2.9cm)组(67例)和≤2.0cm组(60例);按照缝合方式分为Mcdonald法组(72例)和Shirodkar缝合组(55例)。对比分析上述3种因素对受术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和胎儿存活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3~19周组与20~25周组受术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长度〉2.0cm组受术孕妇的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宫颈长度≤2.0cm组,胎儿存活率高于≤2.0cm组(P〈0.05);Shirodkar缝合组的受术孕妇流产率和胎膜早破率低于Mcdonald法组(P〈0.05)。结论宫颈长度〉2.0cm的孕妇和选择Mcdonald手术方法进行宫颈环扎术能够提高患者的胎儿存活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刘春华王莉
关键词:宫颈长度孕周
益母草联用氧疗及缩宫素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氧疗联用益母草和缩宫素对顺产后出血的作用及其对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顺产的孕妇192例,随机分为益母草配合氧疗加缩宫素组(观察组)98例和益母草加缩宫素组(对照组)94例。观察产后1h、产后2h内出血总量,记录子宫底部下降速度和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恶露持续时间及评估产后1月产妇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1h、产后2h出血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96.2±49.5vs 154.7±78.3ml,159.3±58.9vs 263.6±68.2ml,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底部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1.5±0.4vs 0.5±0.3cm/d,P<0.05),恶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3.2±5.3vs 22.8±14.3d,3.7±1.2vs 5.3±2.1d,P<0.05);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结论:氧疗与益母草和缩宫素联用可减少顺产产妇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改善产妇出院后生活质量。
王晶刘春华陈丽张娟
绝经后妇女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转归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统计分析绝经妇女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转归特点,探讨对于绝经妇女宫颈ASCUS的更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558例绝经后妇女及同期诊治的2927例未绝经妇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绝经后妇女与未绝经妇女宫颈ASCUS检出率和转归及HPV感染情况。结果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ASCUS检出率分别是6.99%(39/558)和7.31%(214/2927),无统计学差异(P>0.05)。ASCUS患者中绝经组和未绝经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0.51%(8/39)和21.96%(47/214),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7.69%(3/39)和5.61%(12/214),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的33例ASCUS绝经妇女中,24例阴道镜检查呈阳性,其中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为45.4%(15/33),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率为9.1%(3/33),显著高于未绝经妇女(P<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宫颈ASCUS病变的随访显示,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率均高于未绝经妇女,提示绝经后妇女ASCUS病变更容易发展为宫颈高级别病变。临床上对于ASCUS的绝经妇女应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等检查(TCT)随诊和高危型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阴性者仍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随访。
刘春华王莉
关键词: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绝经女性阴道镜人乳头瘤状病毒
血清IL-17A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5例PCOS患者(PCOS组)、45名体检健康女性(正常对照组)及38例妇科其他原因导致不育的患者(疾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总睾酮(T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7A、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结果 PCOS组血清TT、DHEAS、IL-17A、IL-6和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5);TT与IL-17A、IL-6和TGF-β_1均呈明显正相关(r=0.632,P<0.01;r=0.650,P<0.05;r=0.708,P<0.05)。PCOS患者治疗后血清IL-17A、IL-6和TGF-β_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PCOS患者血清IL-17A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反映PCOS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晶陈丽刘春华李丽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A多囊卵巢综合征
HBV高载量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阻断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高病毒载量孕妇的分娩方式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高HBV DNA载量(≥1×10^6copies/mL)孕妇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孕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婴儿在7~12月龄基本完成0-1-6月3针乙肝疫苗接种。出生时和接种完成后1个月,检测婴儿HBV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和HBV DNA载量)。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免疫结局,分为母婴阻断失败、免疫成功和免疫无应答。结果 186例孕妇,阴道分娩(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紧急剖宫产和选择性剖宫产)各93例,均单胎。剖宫产组婴儿出生时体质量高于阴道分娩组(t=3.953,P<0.05)。剖宫产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 DNA水平>500×10^6copies/mL的比例分别为10.8%、92.5%和9.7%,阴道分娩组分别为9.7%、93.5%和12.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59、0.083、0.483,均P>0.05)。接种完成1个月后,剖宫产组免疫成功率、免疫无应答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91.4%、2.2%和6.5%,阴道分娩组分别为90.3%、1.1%和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65、0.339、0.309,均P>0.05)。结论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与HBV母婴垂直传播无明显相关性,对母婴阻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HBV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宫内感染。
郭咏梅冯涛陈丽刘春华
关键词:阴道分娩母婴阻断乙型肝炎疫苗
孕妇孕前BMI与孕晚期糖脂代谢水平及妊娠结局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晚期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接诊的1520例孕妇资料,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BMI、高BMI、低BMI3组。统计各组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分析各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以及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等情况。结果:高BMI组的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高BMI组、低BMI组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BMI,新生儿Apgar评分均低于正常BMI组,入住NICU率均高于正常BMI组(P<0.05)。孕前正常BMI组及高IBM组,孕期增长过度者的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早产、剖宫产、新生儿入住NICU发生率均高于增长适宜者,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增长适宜者(P<0.05);孕前低BMI组,孕期增长过度者与增长适宜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未见差异(P<0.05)。孕期GDM组的TG、FPG、孕前BMI值及孕期增重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孕期增重水平与孕晚期TG及FPG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BMI值与孕晚期糖脂代谢水平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前高BMI值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会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及妊娠并发症、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刘春华周密
关键词:体重指数糖脂代谢妊娠期
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术中胎盘、胎儿娩出后用B-Lynch进行缝合,并在其子宫下段用纱布进行填塞与止血,而观察组术中胎盘、胎儿娩出后,在患者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联合子宫下段行压迫缩窄缝合术,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术后1天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4、-5.36、-6.25,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6、-8.64,均P<0.05)。结论相比子宫下段纱布进行填塞与止血,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联合子宫下段行压迫缩窄缝合术可明显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可行的止血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马颖郭咏梅陈建虹刘春华
关键词:剖宫产术术中出血预后
孕妇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检测与早期原发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REPL)孕妇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并探讨其对不明原因REPL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4年1~12月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96例原发性不明原因REPL孕妇作为REPL组,并以96例无REPL史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A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EPL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AA对REPL的诊断价值。结果 REPL组孕妇血清SAA中位浓度(50.0μ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11.6μg/ml)(Z=2.153,P=0.000<0.01)。SAA对REPL的诊断价值较高(AUC=0.91),最佳筛查阳性界值为18μg/ml。矫正孕妇年龄和孕周因素,SAA水平是原发性不明原因REPL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1.12,P=0.000)。结论原发性不明原因REPL孕妇血清SAA水平升高可作为REPL发病的新的生物标志。
曹英刘春华杨亚莉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宫颈环扎术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探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CIC)患者宫颈环扎术(CI)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CIC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I手术时间分为:孕早期组(孕14~16周)150例、孕中期组(17~28周)47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择期CI组42例、应激性CI组122例、紧急CI组20例。将实验对象根据既往晚期自然流产次数,进行分层研究:A1组为1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择期CI组(13例),B1组为1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应激性CI组(54例),C1组为1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紧急性CI组(9例);A2组为2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择期性CI组(29例),B2组为2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应激性CI组(68例),C2组2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紧急性CI组(11例)。此次研究有13例3次以上晚期自然流产史CI患者,未参与分组。比较与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与妊娠结局。结果 A1、B1、C1组,A2、B2、C2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1>B1>C1、A2>B2>C2。既往1次晚期自然流产史患者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优于既往2次晚期自然流产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IC的孕妇要根据病情尽早选择手术类型,择期CI优于应激CI优于紧急CI术,能够有效的延长孕妇的孕周及提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具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陈建虹刘春华
关键词:宫颈环扎术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指征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PRRX1、RRBP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核糖体结合蛋白1(RRB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8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RRX1、RRB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随访并比较不同PRRX1、RRBP1表达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3年OS的相关因素。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RRX1、RRB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2%(72/86)、86.05%(74/86),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0.47%(9/86)、13.95%(12/86),二者比较P均<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RRX1与RRBP1表达呈正相关(P<0.01)。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PRRX1、RRBP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期患者(P均<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PRRX1、RRB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RBP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OS分别为77.03%(57/74)、91.67%(11/12),二者比较P<0.05;PRRX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OS分别为76.39%(55/72)、92.86%(13/14),二者比较P<0.05。FIGO分期较高(RR=1.245,95%CI:1.057~1.740)、RRBP1阳性表达(RR=1.571,95%CI:1.152~2.143)及PRRX1阳性表达(RR=1.768,95%CI:1.248~2.48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PRRX1、RRBP1阳性表达率升高,二者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升高有关,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王平娟王安鑫刘春华燕海亚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