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

作品数:56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13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语言文字
  • 3篇艺术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文学
  • 7篇都市
  • 7篇叙事
  • 7篇审美
  • 7篇城市
  • 6篇宋代
  • 6篇文化
  • 5篇佛教
  • 5篇北宋
  • 4篇诗歌
  • 3篇典范
  • 3篇艺术
  • 3篇意象
  • 3篇图像叙事
  • 3篇文化转型
  • 3篇文学叙事
  • 3篇美学
  • 3篇南宋
  • 2篇都市文化
  • 2篇心境

机构

  • 56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56篇刘方
  • 2篇孙逊
  • 1篇程民
  • 1篇陈坷均

传媒

  • 18篇湖州师范学院...
  • 7篇宗教学研究
  • 2篇鄱阳湖学刊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包装工程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被引量:7
2007年
刘方孙逊小说评点这一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在晚清开始走向衰落。俞樾从传统学术方法中寻找小说研究新路,代表了从内在理路寻求突破的尝试;梁启超力图借助西方经验,通过大力提倡新小说而行启蒙之实;而真正开拓现代小说学术研究的第一人,则是不仅广泛接受和深入研究西方理论,并且深入反思中国传统学术之弊的王国维。胡适的章回小说考证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使研究的基本范畴和主要方法开始明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也基本确立。
刘方孙逊
关键词:小说研究历史生成
江南市镇经济繁荣与南宋地方宗教信仰发展——以南浔镇为核心的考察被引量:2
2018年
石刻碑志为研究南宋市镇的重要史料,而这些石刻碑志大多数与地方宗教信仰有关。南宋南浔镇几方碑志涉及:一、南宋时期江南市镇地方民众信仰与地方家族崛起之间微妙的关系。本地民众是当地佛教寺院与地方信仰的主要赞助者,因此本地民众的经济状况便和本地信仰与地方寺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地方市镇寺庙的社会功能与地方家族的世俗供养关系。地方家族对于声望、话语权、影响力的追求,通过物质财富的捐助与功德,转化为文化资本这一精神财富。
刘方
关键词:南宋
佛教早期艺术的图像叙事模式与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对于古代印度佛教艺术的视觉叙事的研究,目前研究极少。本文以保持至今最早的佛教艺术巴尔胡特佛塔和桑奇大塔雕刻为核心进行考察。这些佛教艺术浮雕基本保持了其原初存在的历史文化语境与空间位置,而并非陈设于博物馆之中,脱离了其原初情境,因此极为珍贵。本文根据这些早期佛教浮雕中叙述故事的不同图像叙事方式,对于佛教早期艺术的图像叙事诸模式,特别是其中单幅空间叙事这一类型中的视觉叙事模式,进行了三种亚型划分与叙事特征分析。
刘方
城市雅集、文学场域与湖州城镇文化的建构——以北宋湖州六客亭雅集及其经典化为核心的探索被引量:2
2016年
士大夫集中活动于一些著名的城市空间之中,必然会使他们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共同受到来自已经建构起来的一些城市经典文化意象的强烈影响。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在这种影响下,努力去模仿和强化这种城市文化意象。而他们自己在这一城市空间中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也将参与建构新的城市文化意象,并成为这座城市的经典文化意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诗歌书写,湖州六客堂雅集这一城市文化活动成为了湖州城市意象的一个文化标志。这些城市意象虽来自城市的物质实体,但又被文学家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文学家对城市的想像和价值判断。
刘方
关键词:文学场域城镇文化
从一则中国佛教故事看宗教信仰的影响、传播与变异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从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变异等角度,对“延州妇人”这则故事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分析了故事产生的密教外来影响与道教房中术这一中国文化的内在接受基础,以及唐代道教盛行背景下大量出现的遇仙文学与女冠文学等特定文学环境。
刘方
关键词:佛教故事文化冲突文化整合文学影响
圆悟克勤的禅学与美学思想被引量:5
2005年
宋代时期,禅僧走向士大夫化,从而也使禅宗思想不断向艺术化、审美化方向发展。圆悟克勤开悟的著名公案,这一宗教实践,几乎成了士大夫艺术审美实践。而克勤所论述的人生的自由、解脱与超越的禅学理论,也正是深浸着宗教色彩的审美超越理论。克勤《碧岩录》在体例上,不仅创造了中国传统经学阐释学传统中所没有的一些方法,而且在其性质上体现出体验美学的某些特征。
刘方
关键词:禅学美学思想佛教
都市日常生活的诗化与宋代城市诗歌的转型——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宋代邵雍的城市诗歌书写,开辟了城市诗歌的一个新方向,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而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意义更在于他探索了新的城市文学的发展方向。
刘方
关键词:宋代城市文学城市意象文学转型
乡愁:刻印在美丽乡村与陌生城市之间的精神痕迹被引量:2
2014年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刘方
关键词:城市乡村橄榄树
都市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审美观照
2017年
都市文化提供了一种使后来者通过历史记忆与文学想像获得审美感悟的历史文化景观。都市作为文化符号,也可以唤起多层次的审美文化解读,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与不同前理解结构的观赏者而言,产生不同的、丰富的、无尽的审美意蕴。在对于都市历史文化的审美观赏中,我们从中也获得了某种文化的审美认同感,获得精神动力,我们个人也从中寻找到了我们漂泊的精神的某种归属感与家园感。
刘方
关键词:都市文化历史记忆文学想像文化认同审美观照
城市生活如何更美好:历史借鉴与生态美学反思被引量:2
2011年
宋代关于城市的新的美学观念,改变着士大夫对于城市文化的审美观念,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反思的理想城市生活的历史样本。城市生活的美好,首先是从居所景观这一具体的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开始的。人类精神深层的对于精神家园、精神依托的最为深刻和强烈的渴望与需求,是物质形态的繁荣与提高所不能够完全和根本解决的。邵雍"满洛城中都似家"的诗意吟唱与精神表达,给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者以深刻的启示:城市生态美学问题,更主要的是精神生态美学的问题。城市居所,同时也应该成为精神栖居的场域,从中不仅可以获得亲情、安乐和友谊等精神慰藉,而且也可以获得精神自由和精神解放,从而达到一种生命的诗性栖居。
刘方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美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