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斌

作品数:25 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肺癌
  • 6篇阻塞性
  • 6篇慢性
  • 6篇慢性阻塞性
  • 5篇阻塞性肺疾病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疾病
  • 5篇肺疾病
  • 4篇蛋白
  • 4篇肿瘤
  • 4篇纤维化
  • 3篇血管
  • 3篇用力呼气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晚期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肺纤维

机构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25篇刘斌
  • 14篇李燕芹
  • 11篇邹静
  • 10篇秦慧
  • 8篇徐佳波
  • 8篇查琼芳
  • 5篇蒋捍东
  • 4篇赵旭霁
  • 3篇吴学玲
  • 3篇叶清
  • 2篇王利
  • 2篇秦惠
  • 2篇杜勤惠
  • 2篇陈雪华
  • 2篇张海琴
  • 2篇李宁丽
  • 2篇熊剑飞
  • 2篇陈燕
  • 1篇郭瑛
  • 1篇李吉平

传媒

  • 4篇诊断学理论与...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苦参碱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内Th1/Th2平衡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肺内Th1/Th2状态,以及氧化苦参碱(OMT)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后第2天起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注射液,直至处死。每组在造模后第3、7、14、28天随机处死6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机图形自动分析系统(C IAS)评估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现为明显肺泡炎,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肺纤维化。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肺泡炎和肺间质的纤维胶原组织增生均减轻(P<0.05)。模型组第14、28天肺HYP含量高于同期正常组(P<0.05);治疗组第28天肺HY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γ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各时间点IFN-γ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IL-4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体内存在Th1反应不足现象,氧化苦参碱能减轻博莱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可能与纠正肺纤维化大鼠Th1/Th2的失衡有关。
徐佳波李燕芹刘斌秦慧邹静
关键词:肺纤维化氧化苦参碱TH1/TH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呼气流速受限、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及深吸气量的变化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的治疗中,常常使用到支气管扩张剂;肺功能的检测指标中常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改变作为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疗效的主要观测指标。但FEV1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而且对于COPD患...
秦慧李燕芹赵旭霁查琼芳刘斌
文献传递
呼气负压技术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应用呼气负压技术(NEP)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气流速受限(EFL)。方法:94例COPD患者在坐位及卧位时应用NEP方法检测EFL,即在患者潮气呼吸时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5cmH2O的负压,通过比较施加负压前后的潮气流速-容积曲线来检测EFL。采用EFL五分法与经典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方法进行比较。结果:55例COPD患者在坐位及卧位时均存在EFL;23例患者仅于卧位时存在EFL;16例患者坐位及卧位均无EFL。EFL五分法与经典FEV1方法判断肺功能损害程度较一致。EFL五分法与COPD患者的主观呼吸困难分级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①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EFL普遍存在;②NEP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的方法来检测EFL;③EFL五分法与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
秦慧李燕芹刘斌赵旭霁查琼芳邹静陈燕
关键词:呼气流速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richostatin A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以及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6只SPF级雄性160~180g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Ⅰ、模型组Ⅱ、治疗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Ⅰ14只,模型组Ⅱ12只,治疗组10只。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及治疗组经气管内注入盐酸博莱霉素(5mg/kg),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TSA2mg/kg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60μl,并稀释于生理盐水1.2m1中,每天1次,连续3d;模型组Ⅱ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DMSO 60μl稀释于生理盐水1.2ml中,每天1次,连续3d;模型组Ⅰ及正常对照组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2ml,每天1次,连续3d。其中模型组Ⅰ大鼠死亡5只,模型组Ⅱ大鼠死亡4只,治疗组大鼠死亡2只。于造模第21天处死全部存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α-SMA及Ⅰ型胶原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HE染色分析: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肺泡炎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之间肺泡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泡炎程度均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减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泡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sson染色分析: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之间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纤维化程�
叶清李燕芹熊剑飞徐佳波刘斌邹静秦慧
关键词:肺纤维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细胞因子在肺癌分型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127例肺癌患者以及11例支气管哮喘、6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病理类型、生存时间、临床分期、年龄等,同时收集这些患者多次入院病程中外周血细胞因子和肺癌相关肿瘤指标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统计分析细胞因子在肺癌、支气管哮喘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表达差异。筛选出肺癌患者中升高的细胞因子,并统计分析它与肺癌分期、病理类型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L-6在肺癌患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组(P<0.001),而其它的细胞因子在这三种疾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IL-6在肺鳞癌患者中升高最为明显;IL-6水平的高低与临床TNM分期相关,在Ⅲ、Ⅳ期肺癌患者中最高(P<0.05)。在肺癌的死亡患者中,血IL-6的水平随疾病的进展逐步升高,相关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生存分析显示IL-6高水平组的生存时间短于IL-6低水平组,风险比为3.04(P<0.05)。结论IL-6与肺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
许琼马硝惟刘斌蒋捍东吴学玲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白介素6预后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_1及IC的变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秦慧李燕芹赵旭霁查琼芳刘斌邹静陈燕
关键词:呼气流速受限深吸气量
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肺癌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肺癌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是否合并胸腔积液等的关系。结果:①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6.15±3.15)%比(3.65±2.48)%,P<0.01]。早期组(TNM分期:Ⅰa期~Ⅲa期)[(5.04±2.40)%]、晚期组(TNM分期:Ⅲb期~Ⅳ期)[(6.83±3.09)%]分别与健康对照组[(3.65±2.48)%]比较,Treg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②晚期肺癌患者中,非老年组(年龄≤60岁,12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较老年组(年龄>60岁,26例)明显升高[(8.79±3.49)%比(4.86±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非小细胞肺癌52例(18例鳞癌、34例腺癌),小细胞肺癌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率较小细胞肺癌有增高趋势[(6.44±3.16)%比(3.44±1.97)%],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率与性别、有无胸水无相关性(P>0.05)。⑤回归分析显示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百分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其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率与肺癌分期、年龄有关。
邹静刘斌陈雪华李宁丽王利查琼芳
关键词:肺肿瘤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双酚A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16年
目的·研究双酚A(BPA)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的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IVF-ET助孕的138例患者取卵日的血清和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BPA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38例患者中,血清和卵泡液中同时检测出BPA的60例,血清中BPA平均质量浓度为14.8 ng/m L,卵泡液中平均质量浓度为5.2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两者呈正相关(r=0.51,P=0.000)。在138例患者中,进行临床移植59例,其中妊娠31例,妊娠率52.5%。在获得妊娠的31例患者中检出BPA者7例,未检出者24例;未检出BPA者妊娠率(77.4%)明显高于检出者(22.6%);妊娠患者卵泡液中BPA质量浓度(4.6 ng/m L)低于未妊娠患者(10.7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妊娠患者血清中BPA质量浓度(5.9 ng/m L)小于未妊娠患者(16.7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清或卵泡液BPA检出者与未检出者在不孕年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A检出者年龄大于未检出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IVF-ET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可检测出BPA,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血清中的BPA水平可预测卵泡液中的BPA水平,血液中BPA水平过高可能影响胚胎着床。
刘斌姚宁高玉平
关键词:双酚A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血清卵泡液妊娠率
三磷酸腺苷在新生大鼠耳蜗血管纹缘细胞中的释放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新生大鼠耳蜗血管纹缘细胞中ATP释放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血管纹缘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生物发光法测定ATP浓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测定法来研究ATP和GPN与P2YR-PLC-IP3通路诱导的内质网钙库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质网钙库与细胞外ATP浓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的关系。结果 ATP和GPN可通过P2YR-PLC-IP3通路诱发内质网钙库释放,可被P2YR-PLC-IP3通路拮抗剂抑制。缘细胞外ATP浓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缘细胞外ATP作用于P2Y嘌呤能信号系统触发内质网钙库释放,胞内钙离子诱导溶酶体胞吐作用释放ATP至胞外,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刘斌李吉平刘君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溶酶体
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在不同受试者中,比较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结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这2种方法。方法:应用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35名健康受试者、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DLCO,每种方法重复测试2次,取平均值,2次测试间隔20min。结果:①35名健康对照者皆完成了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的测试,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9,P<0.0001),2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弥散常数(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85,P<0.0001),2种方法测得结果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中23例完成了2种方法测定,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7,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7,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3例患者无法用一口气法进行测试,用内呼吸法测试则皆得到满意的结果。③在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中21例完成了2种方法测试,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6,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3,P<0.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一口气法测试时,3组受试者成功率不同(P<0.05),以健康受试者成功率最高;应用内呼吸法测试时,3组受试者的成功率不同(P<0.05),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检测成功率为最高。结论:①不同组别间,一口气法与内呼吸法测定DLCO的结果一致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内呼吸法的适应证较一口气法更广泛;③采用一口气法测试时,健康受试者的检测成功率高,而采用内呼吸法测试,则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检测成功率高
杜勤惠李燕芹秦惠刘斌徐佳波邹静
关键词:一氧化碳弥散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