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霞
-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气胸的早期识别及防治措施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作者通过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20例新生儿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从而总结新生儿气胸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 刘彩霞程雪
-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
- 异丙托溴铵对小儿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对小儿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及氨茶碱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前后检测IL-13、TGF-β_1、VEGF及肺功能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3、TGF-β_1、VEGF水平明显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FEV_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13、TGF-β_1、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EV_1和FEV_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能够改善小儿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IL-13、TGF-β_1、VEGF水平有关。
- 刘彩霞景卫利程雪罗卉丽黄梅
-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小儿哮喘白细胞介素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nSIMV配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配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血气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RDS早产儿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nSIMV,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状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氧合功能[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PaO_(2)/FiO_(2)]、肺功能[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P=0.022)。两组治疗前PaO_(2)、p H值、PaCO_(2)、RI、OI、PaO_(2)/FiO_(2)、Rrs、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_(2)、pH值、PaCO_(2)、RI、OI、PaO_(2)/FiO_(2)、Rrs、Crs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PaO_(2)、pH值、PaO_(2)/FiO_(2)、Rrs、Crs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RI、O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胸、感染、肺炎、肺出血、气漏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配合PS初次治疗RDS早产儿,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提升氧合功能,提高肺功能,保证安全性。
- 蔡本龙邓曼刘彩霞杨敏谢集建
- 关键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
- 早产儿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技术和治疗技术的进步,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早产儿因出现脑损伤遗留后遗症的比例并没有降低,除了较为明确的缺氧缺血和感染两个上游机制外,最新的研究提示脑损伤尚存在三个下游机制,分别为氧自由基的攻击、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兴奋性谷氨酸的毒性作用。其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毒性作用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4起作用。
- 刘彩霞景卫莉谢集建
- 关键词:脑损伤早产儿发病机制
- 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3例化脓性脑膜炎、43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及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治疗前、治疗后PCT及hs-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治疗前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CT、hs-CRP与病毒性脑膜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hs-CRP联合检测对于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以及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罗卉丽王刚陈光治刘彩霞
-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 川崎病5天以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06年
- 李涛付萍王科孙羽胡要飞王真艳刘彩霞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 PM2.5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中VEGF、ROS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2.5)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氧类(ROS)的影响。方法培养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25μg/ml PM2.5组、50μg/ml PM2.5组和100μg/ml PM2.5组,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ROS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 50μg/ml PM2.5组和100μg/ml PM2.5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89.80±5.85)%和(77.20±7.70)%,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50μg/ml PM2.5组和100μg/ml PM2.5组染毒12和24 h ROS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其中100μg/ml PM2.5组染毒12和24 h ROS水平均最高,分别为(16.60±0.40)和(24.01±0.55);50μg/ml PM2.5组和100μg/ml PM2.5组VEGF蛋白表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其中100μg/ml PM2.5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0.892±0.028)。结论 PM2.5能对支气管上皮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上调VEGF蛋白表达。
- 雷春霞杨敏刘彩霞
- 关键词:PM2.5支气管上皮细胞VEGFROS
- 51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 2006年
- 李涛孙羽王科胡要飞王真艳刘彩霞
- 关键词:川崎病发热冠状动脉病变
- 痰热清注射液对腺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2
- 2005年
- 潘同国孙羽胡要飞刘彩霞
- 关键词:中药痰热清注射液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