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瑞

作品数:52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理学
  • 7篇核科学技术
  • 6篇电子电信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7篇原子
  • 15篇离子
  • 13篇HE
  • 11篇NE
  • 10篇金属
  • 8篇原子碰撞
  • 8篇离子束
  • 8篇
  • 8篇AR
  • 6篇碰撞
  • 5篇离子束混合
  • 5篇离子注入
  • 5篇溅射
  • 5篇不锈
  • 5篇不锈钢
  • 4篇激发态
  • 4篇沟道
  • 4篇NA
  • 4篇SI
  • 4篇LI

机构

  • 5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3篇烟台师范学院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学院
  • 1篇济南半导体元...

作者

  • 51篇刘家瑞
  • 22篇杨锋
  • 18篇雷子明
  • 18篇潘广炎
  • 17篇孙湘
  • 14篇朱沛然
  • 9篇李玉璞
  • 7篇王佩璇
  • 5篇卢小林
  • 5篇张敬平
  • 5篇殷士端
  • 5篇张国光
  • 5篇马如璋
  • 4篇陈坚
  • 4篇邱长青
  • 3篇马忠权
  • 3篇李岱青
  • 2篇肖光明
  • 2篇范缇文
  • 2篇冉启泽

传媒

  • 14篇物理学报
  • 10篇原子与分子物...
  • 5篇Journa...
  • 5篇核技术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烟台师范学院...
  • 2篇第六届全国高...
  • 1篇物理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材料科学进展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电子显微...

年份

  • 3篇1992
  • 5篇1991
  • 16篇1990
  • 21篇1989
  • 3篇1988
  • 3篇198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PM势下的轻离子能量歧离值Γ_(th)(Z_(2v))
1990年
本文用IPM离子-原子作用系统势,直接计算了轻离子(如~1H,~4He)在部分气体、固体中的能量歧离值Γ_(th)(Z_2,v),肯定了Γ_(th)(Z_2,v)随元素的原子序数Z_2和离子能量E_p的变化关系。在入射质子能量E_p=340keV和992keV时,与近期的Y.Kido实验值,Lindhard-Scharff和W.K.Chu的理论值作了对比,发现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在2.5—4%偏差内相符合,优于其它理论方法。
马忠权刘家瑞
离子束混合诱导稀土金属Ce与Si的界面反应及硅化物的形成
1989年
本文详细讨论了离子束混合下,Ce/Si〈100〉双层膜体系界面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以及硅化物的形成规律.样品经150KeV Ar离子注入,辐照温度从LNT到300℃,剂量从5×X10^(14)到8.1×10^(16)Ar/cm^2.界面反应形成的硅化物为CeSi_2,其结构为体心正交结构.硅化物是分层生长的,厚度与注入剂量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这说明界面反应是扩散控制的.与近贵金属/硅体系和难熔金属/硅体系相比较可以看出,稀土金属Ce/Si体系的相变过程与难熔金属/硅体系的相似;而混合的动力学行为与近贵金属/硅体系的相似.本文还讨论了化学驱动力和辐射增强扩散对混合的贡献.
杨熙宏毛思宁陈坚刘家瑞杨锋许天冰
关键词:离子束混合稀土金属硅化物SE
Ar^+离子与原子碰撞中真空紫外辐射
1991年
对Ar^+离子与He,Ne,Xe原子碰撞中的真空紫外辐射进行绝对测量,观察到入射离子的电离激发过程和靶原子电离激发过程,并以Fano和Lichten的电子提升分子轨道模型和非绝热分子轨道相关图对此进行定性解释。
潘广炎雷子明杨锋卢小林刘参文刘家瑞孙湘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
Ar^(2+)与Li,Na原子碰撞中单电子俘获过程的实验研究
1989年
对Ar^(2+)与Li,Na碰撞过程中由于单电子俘获而产生的Arll谱线进行了绝对测量,给出各谱线的发射截面数据。入射离子能量为40—300keV。从发射截面对势能亏损的依赖关系,发现对应中等△E(>0)值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截面。并且还发现与观察到的光谱线相应的激发态属于一个电子组态中高J量子数的态。
雷子明杨锋于德洪刘家瑞潘广炎孙湘
关键词:ARLINA
用C离子的弹性反冲法测固体中氢分布被引量:2
1990年
文章介绍了用1.7MV小串列加速器提供的4—7MeV多电荷C离子,采用弹性反冲法(ERD)分析了α-Si:H中氢元素的深度分布。计算表明,近表面处的深度分辨率为15-30nm,可探测深度100—700nm。探讨了入射能量和散射几何条件的优化问题。比较了几种分析方法的测量结果。
刘家瑞朱沛然封爱国李大万
关键词:加速器
离子束诱导的金属-硅界面的原子混合
1989年
一、引言离子束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过程:注入、辐照损伤、溅射和原子混合。离子束混合是指具有能量的离子注入到两种元素的界面区附近,诱导两种元素的相互交混。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兴起以来,离子束混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从应用的角度讲,它已成为制备过饱和固溶体。
李玉璞毛思宁陈坚刘家瑞
关键词:离子束混合溅射法界面区合金薄膜平衡相图辐照损伤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α-LiIO_3单晶的沟道行为
1986年
a-LiIO3晶体是一种离子导体,加上c向静电场后,已观察到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如中子衍射增强,光衍射增强。因此,引起人们极大注意。在c向静电场作用下,a-LilO3单晶的沟道效应研究也有报道,但没有观察到沟道行为的变化。本工作用MeV能量的质子束,较精密地测定了a-LiIO3单晶<0001>轴沟道参数角度半宽度(?)1/2和产额极小值xmin。在c向静电场作用下,已观察到<0001>轴沟道行为的变化,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和物理解释。
章其初刘家瑞
关键词:沟道直流电场原子数单晶晶形
He离子注入不锈钢中的温度影响被引量:2
1990年
用增强质子背散射、SEM、TEM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He离子注入316L型不锈钢中的行为,离子束能量和剂量区域分别为30—170keV和10^(14)-3×10^(17)He^+/cm^2,靶温和后退火的温度区域为77—673K。研究了温度对He捕获、He泡结构、He泡的生长和合并等特性的影响。测量了注氦层显微硬度的变化。
李玉璞王佩璇张国光马如璋刘家瑞朱沛然杨峰邱长青
关键词:不锈钢HE捕获离子温度
Ne^+离子与He、Ar原子碰撞中真空紫外辐射
1992年
对Ne^+离子与He、Ar原子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真空紫外辐射进行了绝对测量,观察到入射离子的电离激发过程和靶原子的电离激发过程,并以Fano和Lichten的电子提升分子轨道模型和非绝热分子轨道相关图对此进行了定性解释。
杨锋雷子明卢小林刘参文潘广炎汪端伟刘家瑞孙湘
关键词:离子原子
双电荷离子Ar^(2+)与He、Ne原子碰撞中的发射截面
1989年
双电荷离子Ar^(2+)和He、Ne原子碰撞中,存在着三种碰撞激发过程,一是双电子俘获激发过程,二是单电子俘获激发过程,三是直接激发过程。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光学测量,得到了ArⅠ、ArⅡ、NeⅠ、NeⅡ、HeⅠ、HeⅡ谱线的发射截面,并对这些发射截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入射离子速度相同的情况下,Ar^(2+)+Ne碰撞体系的发射截面要比Ar(2+)+He碰撞体系的大。OMA的光谱波长范围是200—800um。入射离子Ar(2+)的能量范围是140—340keV。
杨锋雷子明刘家瑞潘广炎于德洪孙湘
关键词:双电荷离子原子碰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