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妍姝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CT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 1篇动脉血管病变
  • 1篇对比剂
  • 1篇对比剂增强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瘤病
  • 1篇颜面
  • 1篇颜面部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诊断与鉴别诊...
  • 1篇体素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4篇刘妍姝
  • 3篇李静
  • 2篇李露露
  • 2篇尹生江
  • 2篇刘由军
  • 2篇闫智杰
  • 1篇景宝
  • 1篇王海洋
  • 1篇刘鹏飞
  • 1篇王巍
  • 1篇刘志兰
  • 1篇孙鹏
  • 1篇刘景瑶
  • 1篇杨菲菲
  • 1篇张毓婧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颜面部血管瘤病的影像诊断
2012年
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病CT及MRI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收集的5例经CT及MRI证实脑颜面血管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检查,1例行CTA检查。结果 5例脑颜面血管瘤病患者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额、颞、顶部脑回样钙化、脑萎缩及发育不全等影像表现。结论脑回状钙化及脑萎缩是脑颜面血管瘤病特征性改变,CT对此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与CT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诊断此病。
李静尹生江刘妍姝闫智杰刘由军
关键词:CTMRI
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3D-NC-MRA)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3D-NC-MRA检查及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3D-NC-MRA检查的295个节段血管的图像质量分级标准显示其优良率为98.33%(295/300)。根据血管狭窄分级标准:3D-NC-MRA检查显示的295个节段血管中,正常173个节段,不同程度狭窄82个节段,完全闭塞40个节段。DSA检查显示,正常185个,不同程度狭窄75个节段,完全闭塞35个节段。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1)。结论 3D-NC-MRA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它无创、无辐射、对比剂用量少、对比剂更为安全。将3D-NC-MRA检查方法应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检查的成功率,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妍姝王海洋景宝李静刘鹏飞李露露杨菲菲刘景瑶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膀胱血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膀胱内血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5例膀胱内血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位病人分别通过CT平扫、CT增强检查,检查时应用变换体位的方法进行扫描,观察血肿在膀胱内活动情况,个别病例延长了扫描时间,观察血肿强化与否。结果 5例病例均通过CT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通过膀胱镜检查得以证实。结论膀胱内血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CT能够明确进行术前诊断。
李静闫智杰尹生江刘妍姝刘由军
关键词:CT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精确诊断中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应用多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胶质瘤进行评估,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较精准的诊断。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功能MRI检查,对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中快速扩散系数(D*)、慢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分布扩散系数(DDC)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病灶侧IVIM的D、D*、DDC值较对侧正常脑白质增高(D:0.71±0.05×10^(-3)mm^2/s vs.0.14±0.03×10^(-3)mm^2/s;D*:0.06±0.04 mm^2/s vs.0.03±0.02 mm^2/s;DDC:1.29±0.33×10^(-3)mm^2/s vs.0.43±0.14×10^(-3)mm^2/s)、f值较对侧正常脑白质降低(f:0.41±0.11vs.0.5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协同分析胶质瘤,可以避免肿瘤的异质性,显著提高了磁共振检查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实性部分的识别能力及精确性。
王巍孙鹏刘妍姝李露露刘志兰张原理张毓婧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