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膀胱
  • 5篇浸润性
  • 5篇浸润性膀胱癌
  • 5篇肌层
  • 5篇肌层浸润
  • 5篇肌层浸润性膀...
  • 5篇膀胱癌
  • 4篇等离子柱状电...
  • 4篇碎石
  • 4篇尿道
  • 4篇疗效
  • 4篇结石
  • 3篇电切
  • 3篇肾镜
  • 3篇肾囊
  • 3篇前列腺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钬激光

机构

  • 25篇潍坊医学院附...
  • 1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安丘市中医院

作者

  • 25篇刘伟光
  • 12篇栾志敏
  • 11篇高佃军
  • 7篇祝增军
  • 5篇吴金生
  • 4篇韩献成
  • 3篇刘晓麟
  • 2篇孙之鹏
  • 2篇王凯
  • 2篇刘静
  • 2篇张旋
  • 2篇柳港
  • 2篇李宝
  • 2篇刘亚飞
  • 1篇王琦
  • 1篇高义胜
  • 1篇王晓萃
  • 1篇孙宝刚
  • 1篇魏志新
  • 1篇李春龙

传媒

  • 7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肾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350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0月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技术(mPCNL)治疗35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0例,女140例,年龄4~78(42.5±11.2)岁;左侧160例,右侧150例,双侧结石40例,结石直径2.0~4.7(3.7±1.6) cm。单发结石135例,多发结石215例,其中肾结石3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0例。结果本组35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采用mPCNL治疗260例,PCNL治疗90例。单通道320例,双通道30例。术中出血30~260ml,平均75ml,无输血病例。术后出现发热69例,感染性休克1例,液体超负荷并休克1例。术后3~12个月随访,结石清除率为87.3%.结论 mPCNL创伤轻微、出血少、并发症少,其关键是通道的建立。凡结石直径≤4.0cm以及上段输尿管结石均可通过mPCNL处理,而鹿角形结石及直径>4.0cm可用PCNL。
王立成孙旭东栾志敏刘晓麟刘伟光韩献成
关键词:经皮肾镜上尿路结石钬激光碎石
等离子柱状电极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189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4例,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式,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1年累计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累计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亚飞刘伟光张程容赵蕾
关键词: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等离子柱状电极在PCNL术后迟发性出血及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
刘伟光张程榕
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后早期诊治及部分病例的误诊原因.方法:对42例睾丸扭转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中,初诊确诊为睾丸扭转者25例,基层医院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17例,其中9例行睾丸坏死切除术.结论:青少年...
栾志敏韩献成刘晓麟刘伟光李宝
关键词:睾丸扭转彩色多普勒误诊分析
经尿道钬激光黏膜下剥离术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钬激光黏膜下剥离术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HoLBTSD)。对照组47例,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BT)。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2年肿瘤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尿道狭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住院时间、1年肿瘤复发率、2年肿瘤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出院早、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NMIBC患者手术治疗的优先选择。
孙源胜姚久杰王增域张程榕孙国宝刘伟光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钬激光
肾结石患者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肾结石患者尿路真菌感染诱因以及真菌分布特点,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64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根据是否并发感染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为真菌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组611例,对真菌感染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采集中段尿进行真菌药敏试验,分析导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4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发生真菌尿路感染32例,感染率4.98%,送检标本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23株占71.88%,隐球酵母菌属9株占28.12%;32例真菌尿路感染患者均有反复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病史;术后复杂性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3.75%,疗效明显,术后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未出现大出血和真菌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易并发真菌感染,应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缩短患者术后留置导管的时间,对于复杂性结石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MPCNL治疗,其疗效明显,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栾志敏刘伟光刘晓麟
关键词:肾结石真菌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252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以NLR=2.7作为临界值,高NLR组(≥2.7)110例,低NLR组(<2.7)1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结果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和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 P=0.002)、肿瘤大小( P=0.035)、T分期( P=0.002)、组织学分级( P=0.04)、有无肾积水( P=0.031)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P=0.003)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HR:2.586;95%CI:1.256~2.851;P=0.039)。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前外周血NLR≥2.7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静韩献成李春龙栾志敏高佃军刘伟光
关键词:膀胱癌预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通过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分析导致性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Nomogram法展现最终模型。结果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OR=27.179)、盆底肌肉紧张度(OR=41.567)、精神心理因素(OR=11.22)构建前列腺炎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列腺炎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结论 症状严重程度、盆底肌肉紧张度、精神心理因素是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迟文玉贾维慧张程榕孙国宝刘伟光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影响因素
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特点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为评价VC不育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或ICSI提供依据。方法:VC不育患者174例,分为3组,A组:无精子症47例;B组:严重少精子症57例;C组:轻度少精子症70例;设立正常生育的健康志愿者男性28例作为对照组(D组)。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选取Y染色体上AZFa、AZFb、AZFc区共6个序列标签位点,应用多重PCR进行扩增;已生育女性26例作为阴性对照,分别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对照阅读扩增产物,判定有无缺失存在以及缺失类型。结果:174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22例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12.64%;A组11例存在微缺失,B组11例存在微缺失,C组未检测到微缺失。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组缺失病例中有6例为AZFc区缺失,1例为AZFa缺失,2例为AZFb区缺失,2例为AZFb、AZFc区共同缺失;B组缺失病例中有8例为AZFc缺失,2例为AZFb缺失,1例为AZFb、AZFc区共同缺失。结论:①精液异常VC不育与Y染色体微缺失有关;②VC不育患者特别是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应该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高佃军李江松孙宝刚柳港祝增军刘伟光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Y染色体微缺失无精子因子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X26、CK1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26(CX26)、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BTCC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CX26、CK19。结果BTCC组织中CX26、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5.0%、77.5%,正常膀胱组织中分别为90.0%、40.0%,两者比较,P均<0.05;CX26、CK19蛋白表达均与BTCC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CX26低表达及CK19高表达在B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吴金生刘伟光栾志敏祝增军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缝隙连接蛋白细胞角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