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建

作品数:7 被引量:1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石流
  • 4篇泥石
  • 4篇泥石流
  • 3篇灾害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更新世
  • 2篇古气候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灾害及其防治
  • 1篇灾害评价
  • 1篇植被
  • 1篇山地
  • 1篇山地灾害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建设
  • 1篇泥石流灾害
  • 1篇青藏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刘世建
  • 3篇柳素清
  • 3篇唐邦兴
  • 2篇钟敦伦
  • 2篇谢洪
  • 1篇崔鹏
  • 1篇谭万沛
  • 1篇梁玉莲
  • 1篇韦方强
  • 1篇黄赐璇

传媒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山地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6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被引量:38
2001年
西部地区的青、甘、陕、川、滇、黔、新、藏、宁、桂、内蒙和重庆等12个省区市内都有泥石流分布,已查明的泥石流沟计15500余条,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及以上政府驻地城镇逾百座,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达23个。泥石流及其灾害是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建设、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西气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等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在开发建设中都将要遇到泥石流问题,吸取以往这类建设中抗御泥石流灾害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减轻泥石流灾害和保障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谢洪刘世建钟敦伦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生态环境建设灾害评价
北京山区柯太沟泥石流被引量:10
2000年
北京山区为泥石流多发区 ,共有泥石流沟 50 0多条 ,其中不乏河谷型泥石流。为了对北京山区河谷型泥石流进行深入研究和合理防治 ,选择一条无论地质历史时期还是近代 ,泥石流活动都十分活跃的柯太沟作为研究对象 ,以期通过对该沟泥石流的危害、形成条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提高对北京山区河谷型泥石流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减灾对策和防治措施。
钟敦伦谢洪刘世建韦方强
关键词:泥石流
我国山地灾害及其防治被引量:33
1996年
我国山地自然环境独特,具备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因而山地灾害发育,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地灾害有了新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对山地灾害成因。分布特征,以及综合防治原则和方法作了分析.
唐邦兴柳素清刘世建
关键词:山地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古生态——1992年中德青藏高原东部联合科学考察初步成果被引量:6
1995年
1992年中德联合科学考察队在穿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过程中,对地质、地貌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存在更新世统了大冰盖,数十个热释光年代数据和石英颗粒电子显微镜扫描表面结构特征都证实了这一结论:正如1989年中德联合科学考察一样,在西藏昌都西北侧海拔4600m左右再次找到树龄超过1.25ka的古柏树,它将有助于了解这一地区1.5ka以来的气候史.经对侧碛和终碛垄上树木年轮观测,证实近代冰川前进发生在公元1820~1860年之间.
B.Frenzel李椷刘世建
关键词:晚更新世植被古生态古气候
九寨沟地貌的基本特征、形成和演化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参照已有的地质、地貌科研成果。试试其地貌的基本特征、成因和演化过程作出论证和分析。
杨逸畴冲村孝唐邦兴柳素清刘世建
关键词:地貌特征
中国泥石流监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3
2000年
论述了中国泥石流监测预报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泥石流监测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泥石流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结构模型。
崔鹏刘世建谭万沛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
根据孢粉分析论川西杂谷脑晚更新世古气候被引量:1
1996年
根据川西理县(杂谷脑)海拔约1980m的3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论述了晚更新世冷期。由于气温下降,山地植被分布界线下移,理县附近曾经历了以云杉一松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阶段和灌丛草甸阶段。古气候从湿润到半湿润,古气温可能比现今当地气温低1~6℃。
黄赐璇梁玉莲唐邦兴柳素清刘世建
关键词:孢粉晚更新世古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