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起

作品数:310 被引量:3,007H指数:3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90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65篇天文地球
  • 36篇生物学
  • 30篇水利工程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1篇土壤
  • 43篇流域
  • 37篇河流域
  • 31篇干旱
  • 29篇地下水
  • 28篇水分
  • 26篇额济纳
  • 25篇水资源
  • 24篇干旱区
  • 23篇绿洲
  • 21篇额济纳绿洲
  • 20篇植物
  • 19篇土壤水
  • 19篇草原
  • 18篇生态
  • 16篇气候
  • 15篇荒漠
  • 15篇黑河下游
  • 12篇植被
  • 12篇民勤绿洲

机构

  • 302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兰州大学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9篇陕西师范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西...
  • 9篇青海师范大学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7篇兰州理工大学
  • 7篇中国气象局兰...
  • 6篇兰州交通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岐阜大学
  • 5篇甘肃省水利厅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河西学院
  • 4篇甘肃省水利科...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309篇冯起
  • 137篇司建华
  • 86篇席海洋
  • 79篇常宗强
  • 56篇苏永红
  • 56篇刘蔚
  • 46篇郭瑞
  • 35篇贾冰
  • 34篇鱼腾飞
  • 31篇李建国
  • 30篇陈丽娟
  • 24篇郭小燕
  • 21篇赵爱国
  • 21篇杨林山
  • 20篇张小由
  • 19篇李宗省
  • 16篇张艳武
  • 14篇曹生奎
  • 14篇尹振良
  • 14篇李宏

传媒

  • 45篇中国沙漠
  • 20篇冰川冻土
  • 15篇干旱区资源与...
  • 12篇干旱区地理
  • 9篇干旱区研究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水科学进展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7篇2019
  • 26篇2018
  • 17篇2017
  • 16篇2016
  • 17篇2015
  • 35篇2014
  • 24篇2013
  • 19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18篇2008
  • 17篇2007
  • 13篇2006
  • 20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3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洲分布比例的分形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天然绿洲是绿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它的存在与否对人工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以人工绿洲占整个绿洲面积的百分比(PAO)量化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的分布比例,在新疆全自治区87个县(市)绿洲景观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PAO的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果:1)PAO的分布具有分形的特征,其分形维数可看作绿洲演化的动态参数。随着绿洲演化的发展,PAO的分维值逐步减小;2)建立了PAO的分形维数与期望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此得到PAO分形维数的范围为0~1.708,PAO期望的范围为0~85.02%,即预留的天然绿洲的面积最少应在15%左右;3)现阶段新疆自治区绿洲PAO的分形维数为0.537,PAO的期望为53.5%,说明新疆人工绿洲的开发还有一定的潜在空间,但须与天然绿洲协调、谨慎的发展。
李建林王燕郭巧玲冯起
关键词:分形维数
一种农作物冠层梯度降雨量远程采集仪
一种农作物冠层梯度降雨量远程采集仪,包括雨量筒、主支架、横臂托盘支架、托盘、主支架定位盘、漏斗、传感托盘、计量翻斗、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充电电路、锂电池、多路数据采集器、GPRS远程控制器和远程网络计算机,主支架上按不同...
赵爱国冯起赵晶刘蔚李宏
文献传递
一种降低荒漠水分蒸发的植物种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荒漠水分蒸发的植物种植方法,属于沙漠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经过室内培育的树苗移栽至定植盆中;在待绿化的荒漠中开设多排定植行,将定植盆定植到待绿化的荒漠中;以每个定植盆为中心,并在半径为1‑2米,且处于...
冯起郭瑞贾冰李建国刘蔚
文献传递
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使用的限位杆切根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使用的限位杆切根装置,该装置中不仅仅可以具有普通的旋转切刀,能够沿着行进方向执行切根作业,还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插入式切刀,能够不沿着行进方向执行切根作业,并且不会耽误该...
冯起李宝峰郭瑞贾冰陈丽娟郭小燕杨林山
文献传递
山区林地粗糙度的推求被引量:2
2006年
应用实测资料计算复杂地面森林冠层的动量、潜热和粗糙参数以及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M)、热量总体输送系数(CH)和水汽总体输送系数(CE)的参数。使用最大相关法计算本地风的粗糙度Z0M与零通量面d0M,同样结果较满意。在假设θS=θRAD的情况下计算水汽粗糙度Z0H,表明斯坦顿系数St-1=ln(Z0M/Z0H)/K比过去的调查结果大。温度的零通量计算结果为d0H=(11.9),该值与d0M值(=12.8)相近。通过修改后方程计算表面湿度参数α,表面湿度参数α的值为0.61,该值与冠层的相对湿度相近。因此α的值可以用冠层顶部的相对湿度来计算。计算森林区粗糙度的方法和模型可推广应用到黑河流域。
冯起张艳武苏永红司建华常宗强席海洋Mikami Masao
关键词:粗糙度
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生长季树干液流变化被引量:36
2007年
应用热脉冲技术和自动气象站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Oliv.)的树干的液流流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2a的连续观测,对胡杨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树干液流流速变化曲线呈多峰型。夜间,胡杨同样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现象,这主要是由根压引起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7月最高,6月、8月次之,9月液流速率高于5月,10月最小,主要生长期6—8月胡杨日均蒸腾量占整个生长季的70%以上。不同林龄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不同,表现为15龄>25龄>50龄。树干液流量变化与环境因子中气象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线性相关,同时给出了依据常规气象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统计模型。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常宗强席海洋张凯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树干液流热脉冲技术
黑河上游草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离心机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黑河上游草地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持水能力变化大,与粉粒、含水量、容重和紧实度相关关系明显。对土壤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呈现出很好的幂函数曲线;通过均方根误差和误差的平方和分析,结果显示拟合效果好;模拟方程的系数a、b分别与饱和含水率、土壤失水率呈正相关关系。
李广文冯起张福平成爱芳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
数字式多路植物水分蒸发土壤渗漏采集仪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式多路植物水分蒸发土壤渗漏采集仪,其特征是盛土容器桶内填有原装土壤,桶的下部有沙石过滤层,盛土容器桶底有土壤水渗漏嘴与土壤水渗漏记录计连通,盛土容器桶上部土壤表面处有径流嘴,径流嘴通过出嘴连接径流管和径...
赵爱国赵晶冯起李宏肖建华
文献传递
民勤湖区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湖区表层土壤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绿洲、过渡带和荒漠三种景观下表层土壤中氮磷钾含量都呈现出"丰氮、富钾、贫磷"的特征;碱解氮与速效磷的变异系数在绿洲区最小,荒漠区最大,而速效钾在荒漠区最小,过渡带最大,但都属于中等变异;从绿洲到荒漠,碱解氮、速效磷呈U型分布特征,而速效钾为倒U型分布特征。碱解氮的最佳拟合模型为Exponential,速效磷为PentaspHerical,速效钾为Tetrasherical;氮和磷的富集区位于绿洲区,而速效钾在过渡带上出现富集中心。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除了与成土母质的元素有关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张凯冯起吕永清张勃司建华王润元
关键词: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学
黑河流域及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及对策被引量:12
2005年
针对黑河流域及绿洲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动态分布差异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并就其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对策与方法等,试图有所创新和发展。研究显示,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人口合理调控和水的适度高效利用,并在生态系统维系及环境整治上,理性地面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李启森赵文智冯起苏培玺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