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开文
- 作品数:103 被引量:79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谨防重蹈旧中国农村破产的覆辙──从工商、金融资本对农村的过量剥夺谈起被引量:6
- 1999年
- 引言:本文[1]与已经发表的“农村土地问题的世纪反思”(见本刊1998年第4期──编者)为上下篇。上篇说明:解放前我国农村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矛盾制约下,逐渐出现了土地占有权逐渐分散、而使用权相对集中的趋势。由于高地租率的压力,土地使用权实际上只能向...
- 温铁军冯开文
- 关键词:金融资本商业资本高利贷旧中国
- 农业高校设置农业经济史学科的意义与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基于学科建设与历史发掘的需要,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了农业经济史专业。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编著专业教材、探索新的培养体制、重视高水平课程体系的构建,本学科取得了初步的教学及科研成果。从学科建设的实践来看,农业高校开展农业经济史教学意义重大。从学科发展看,经济史教学与研究丰富了日益"数学化"经济学的内涵,保证了经济学学科的长足发展,加强了中国经济史研究与国际经济史学界的合作。从长远看,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信心。
- 李军马烈冯开文
-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经济史学科建设
- 制度变迁视角下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被引量:5
- 2021年
- 农民合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背景下农村改革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与变迁。通过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历程,寻找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的思想渊源,并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起点,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采用成本-收益的研究方法,总结影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经济最具特点的表现形式,是农民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制度需求与供给决定了合作社发展的方向,而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则决定了其发展的效果。其中,非正式制度(意识形态、亲缘关系等)对合作社初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加深,正式制度(政策、法律等)成为其发展的真正制度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组织机构由松散到紧密、服务由单一到多元化等过程,但目前其在规模、成员、产权与治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继续坚持制度创新,以达到均衡发展。
- 陶冶王任冯开文
-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
- 农业一体化的新主体——北京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初探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建设新农村和展开农村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营造农民的主体地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受到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北京市,更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最重要的农村工作之一。2006年,受北京市农委的委托,我们在北京市农口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进行了专业合作社的问卷预调查以及大兴、平谷、门头沟、昌平、顺义、延庆、怀柔、房山、密云、通县等10个区县的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136份。根据这136个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以各区县的报告为参照,本报告从以下各方面反映北京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为全国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并为政府制定政策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
- 冯开文
-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新农村农业问卷调查
- 借鉴与反思——日本农协近况及其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启示被引量:20
- 2003年
- 冯开文
-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农业协同组合
- 关于我国农机合作组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农机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更是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本文主要对其内涵与功能予以概述,对有关农机合作组织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藉此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 王祎娜曹光乔冯开文
- 关键词:农机合作组织
- 合作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经济组织──从合作理论变迁角度所作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 2000年
- 冯开文
- 关键词:合作社农村兼顾公平经济组织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研究
- 冯开文
-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
- 安徽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被引量:12
- 2016年
-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市"四化"协调度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正向集聚性,尤其是皖江城市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四化"协调度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但这种关系有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有区域差异,且呈扩大之势。研究认为,要利用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技术的溢出,发挥皖江城市带领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四化"协调联动发展;加强邻近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 吴义根冯开文
- 关键词:全局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动态演进
- 人口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生态效率被引量:10
- 2019年
- 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由于数据不全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省域的生态效率,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捕捉了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呈现集聚趋势,集聚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富裕度对生态效率的直接影响存在"U"型特征,人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生态效率的直接影响为正;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邻近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基于此,以生态效率构建约束机制,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加大要素禀赋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生态效率;发挥协同创新的思想,尊重区域差异,走绿色发展之路。
- 吴义根冯开文冯开文
- 关键词:人口增长STIRPA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