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佳

作品数:186 被引量:4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生物学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植物
  • 21篇藻类
  • 12篇群落
  • 12篇系统发育
  • 12篇细胞
  • 11篇基因
  • 10篇群落结构
  • 9篇水质
  • 9篇浮游藻类
  • 8篇细胞密度
  • 8篇环境因子
  • 7篇藻类植物
  • 7篇微囊藻
  • 7篇活性
  • 6篇地木耳
  • 6篇性状
  • 6篇抑菌
  • 6篇提取物
  • 6篇木耳
  • 6篇发育分析

机构

  • 162篇山西大学
  • 10篇晋中学院
  • 10篇太原师范学院
  • 7篇太原市汾河景...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太原工业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山西林业职业...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作者

  • 163篇冯佳
  • 152篇谢树莲
  • 43篇吕俊平
  • 42篇刘琪
  • 15篇刘晓铃
  • 12篇李砧
  • 9篇张猛
  • 9篇程革
  • 8篇胡变芳
  • 8篇高帆
  • 7篇张建民
  • 7篇王捷
  • 7篇罗爱国
  • 7篇蔡瑾
  • 7篇王桂花
  • 7篇王捷
  • 6篇李博
  • 6篇陈乐
  • 6篇吉莉
  • 6篇石瑛

传媒

  • 12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世界科技研究...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植物研究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湖泊科学
  • 3篇生命世界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山西林业科技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水产研究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1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5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20篇2014
  • 11篇2013
  • 19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OI序列的串珠藻属系统发育研究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即使用一段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基因(COI)COI序列进化速率适中,比较适合种间系统发育研究.近...
吉莉冯佳谢树莲
地木耳护肤品的配制及性能检验和功效测试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索天然植物资源在护肤美容方面的功效,以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提取物为原料,配制了护肤霜、润肤露、化妆水和面膜等护肤品,对其性能和功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制的护肤品外观均匀、细腻,色泽自然,分散均一,易涂展,肤感清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外界温度变化和振摇均不影响其状态和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性;同时,涂敷后清爽滋润,无不适,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地木耳护肤品对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保湿性好,紫外吸收能力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较大,具有抗皱抗衰、保湿、防晒、美白的多重功效。
刘淑芳康苗苗冯佳吕俊平刘琪谢树莲
关键词:地木耳护肤品稳定性抑菌性抗氧化性
工业废水中苯系物的去除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中苯系物的去除方法,步骤包括:1)选择新鲜翠绿、生长良好的刚毛藻附着在网状载体上,置于自来水中进行驯化培养1-2天;2)将驯化后的载有刚毛藻的网状载体置于深度为20-40cm的工业废水水面上,处理...
谢树莲樊兰英张猛冯佳刘晓铃
文献传递
暗紫红毛菜ITS序列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暗紫红毛菜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测定,为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以产于山西娘子关泉的一株暗紫红毛菜为材料,提取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而测定其ITS区基因序列。[结果]暗紫红毛菜与同科的少精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5%,与条斑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9%。[结论]ITS区序列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种类和地理分布的差异是其序列差异产生的原因。
李峰冯佳谢树莲
关键词:RDNA-ITS2
汾河上游藻类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汾河上游藻类植物的分布和水质状况,对17个样点的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 13.0和DCA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对该区域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汾河上游藻类植物共计有91属286种,隶属于7门,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21属38种,绿藻门(Chlorophyta)40属92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25属147种,其它4门共5属9种;2)优势种主要有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41种,均为α-中污、β-中污、α-寡污、β-寡污指示种;3)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从源头向下逐渐降低,水质污染情况逐渐加剧.总体分析,虽然汾河上游水质较好,但有的样点污染已较严重,而且从源头向下污染有增加的趋势;鉴于该流域目前的水质状况,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张旭芳冯佳谢树莲
关键词:藻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水质
生物质材料去除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植物生物质材料储量丰富,将其应用在水污染处理的同时又能实现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在水污染控制和治理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以生物质材料作为酚类污染物去除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生物质原材料吸附能力的有限以及吸附传质过程不清晰限制了其在酚类污染物去除的应用。因此,对于改性和功能化生物质材料以及几种典型酚类污染物在吸附中的传质过程和去除机理是生物质材料在水处理资源化利用种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史胜利冯佳谢树莲罗爱国
关键词:生物炭酚类污染物吸附剂资源化利用
弯枝藻目Compsopogonales系统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弯枝藻目Compsopogonales是淡水红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类群,主要特征是:藻体分枝丝状,有匍匐和直立丝体的分化,幼体单列细胞,成熟时单列轴细胞外有皮层细胞包被,一般以单孢子繁殖。本文综述了弯枝藻目系统分类、繁殖方式及我国该目植物区系分类的研究进展。目前,该目已报道过的分类单位有2科,4属,30多个种,但其系统分类方面仍存疑甚多。中国迄今已报道的该目植物只有6种。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我国该目植物进行深入系统的、多特征的分类研究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高一帆南芳茹冯佳吕俊平谢树莲
关键词:繁殖
基于细胞器基因组的淡水红藻不同谱系的起源和进化历史研究
采集淡水红藻不同谱系的代表类群,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得三株淡水红藻包括深紫美芒藻(弯枝藻)Compsopogon caeruleus、弧形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arcuatum 和棘刺红索藻Thorea...
南芳茹冯佳吕俊平刘琪方鹍鹏巩超彦谢树莲
关键词:淡水红藻系统进化
西藏米堆冰川硅藻植物及组成特点
本文报道2015年7月采自西藏米堆冰川的硅藻植物,共87个分类单位,隶属3纲9目15科37 属。其中优势科有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桥弯藻科Cymbellaceae和舟形藻科Naviculaceae,分别含...
吴维维刘琪冯佳吕俊平南方茹谢树莲
关键词:硅藻中国新记录
中国淡水胭脂藻属植物形态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2021年
以云南省玉溪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新采集的2株淡水胭脂藻标本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联合我国已报道的其他胭脂藻序列信息,构建该属植物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其现代地理分布模式,对胭脂藻属进行了祖先地理起源重建。基于rbcL、psbA和UPA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高度一致,研究中的标本与鸡公山胭脂藻H.jigongshanensis聚合为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将其鉴定为鸡公山胭脂藻。通过研究中所采集2株鸡公山胭脂藻的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传统的形态分类特征包括藻体高度和细胞直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是可变的,不适合作为胭脂藻属植物种类鉴定的依据。对于胭脂藻属这一形态结构较为简单的类群,必须借助分子生物学证据和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特有种鸡公山胭脂藻H.jigongshanensis形成单系类群,其与日本胭脂藻H.japananense亲缘关系较近,所有淡水胭脂藻种类形成一个独立的聚类群,与海洋种类遗传差异较大。祖先地理重建的分析结果表明,淡水胭脂藻的祖先起源地位于北美洲,然后逐渐向东加勒比海区域、拉丁美洲和欧亚大陆扩散,形成现代地理分布模式。胭脂藻属独特的种类地理分布特点,可能与其较为古老的起源时间和漫长的进化历史相关,同时淡水胭脂藻在北美洲区域起源时间较早,进化历史漫长,遗传多样性大,这与该地理区域分布的种类H.angolensis为多系类群是相一致的。
南芳茹李娟刘旭东冯佳刘琪吕俊平谢树莲
关键词:RBCLPSBA系统发育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