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莉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硅藻
  • 9篇南海北部
  • 6篇沉积物捕获器
  • 4篇全新世
  • 4篇季风
  • 4篇古海洋
  • 3篇古环境
  • 2篇东亚季风
  • 2篇上升流
  • 2篇生源
  • 2篇通量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中全新世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晚全新世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颗石藻
  • 2篇环境意义
  • 2篇更新世

机构

  • 16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德国汉堡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冰岛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奥胡斯大学

作者

  • 24篇冉莉华
  • 15篇陈建芳
  • 6篇李宏亮
  • 5篇蒋辉
  • 5篇张静静
  • 3篇金海燕
  • 3篇陈荣华
  • 2篇郑连福
  • 2篇郑玉龙
  • 2篇孙麟
  • 2篇杨志
  • 2篇杨志
  • 1篇俞立中
  • 1篇孙军
  • 1篇郑豪
  • 1篇范斌
  • 1篇张东声
  • 1篇王张华
  • 1篇王奎
  • 1篇许世远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海盆深层颗粒有机碳矿化及其对营养盐现存量的贡献
海洋深层生源颗粒有机质的输出效率对人类来源CO2 的埋藏以及全球气候调节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得的南海北部海盆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通量以及文献...
张静静陈建芳李宏亮冉莉华
南海生源物质通量与生物泵组成的初步解析被引量:2
2015年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去除大气CO2的一种机制。"生物泵"的强度可以用真光层以下水柱生源颗粒物质的输出通量来表示,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沉积物捕获器法。前者获得的是海洋某一时段、某一站位的颗粒物质通量;而后者除了获取短时间尺度(十几天)至年际尺度的物质通量以外,还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学等分析,从而进一步推知生物泵的组成。迄今为止,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开展南海生物地球化学通量研究已有20余年,已经有诸多成果发表。本文在总结已发表成果和笔者部分未发表数据基础上,对于南海北部海域生物地球化学通量变化、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与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4Th/238U不平衡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南海生物泵结构和调控因子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发现,南海"碳酸盐泵"和"硅酸盐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指出,若要全面了解南海生物泵的时空变化及其调控机制,需要开展点(锚系潜标与浮标)、线(船基断面调查和过程研究)、面(时间序列的遥感资料)结合的综合观测和研究。
陈建芳Wiesner M.G.李宏亮冉莉华张静静孙麟
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4
2005年
本文通过对南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硅藻分析,试图揭示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规律,以便为南海古海洋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Thalassionema nitzshioides 为南海地区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且其百分含量无明显的区域差异,体现了南海与周围海洋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特征。除此之外,南海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主要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黑潮暖流、印度洋暖水的入侵以及沿岸流对南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影响。其中,Nitzshia marina, Azpeitia neocrenulata, Azpeitia africana, Rhizosolenia bergonii 等暖水硅藻可作为黑潮暖流及印度洋暖水入侵南海强度的指标种。而Cyclotella stylorum, Cyclotella striata, Diploneis bombus, Traychneis as pera, Tabularia tabulata 等则可看作判断沿岸流对南海水体影响强度的标志种。
冉莉华蒋辉
关键词:暖流硅藻沿岸流黑潮古海洋学古环境
南海北部陆坡晚更新世末期硅藻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06年
对南海北部陆坡17940孔晚更新世末期沉积物硅藻的研究表明,该时期硅藻组合以亚热带浮游性种类为主。硅藻组合中优势种和特征种含量的变化,指示了晚更新世末期南海海洋环境较现代封闭、海平面较现代为低的古地理环境。同时,根据硅藻组合中特征种的变化,也可以清楚地界定出波令—阿勒罗德期和新仙女木事件,但是全新世的底界并不明显。
黄玥冉莉华蒋辉
关键词:硅藻古地理环境晚更新世末期
南海北部和西菲律宾海颗石藻种群特征及差异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对南海北部SCS-N站(116°E,18°30′N,2016年5月)和菲律宾海西部PAC-ST02-34站(129°59.7′E,17°29.7′N,2016年1月)真光层中颗石藻种群结构进行了对比。总体而言,南海北部真光层颗石藻丰度高于西菲律宾海,而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西菲律宾海,这与南海北部真光层中营养盐浓度高于同纬度西菲律宾海有关;两个海域颗石藻丰度极大值都出现在次表层,但在南海北部出现的深度要浅于西菲律宾海,这是由于南海北部真光层营养盐、温、盐跃层较西菲律宾海更浅。Florosphera profunda是两个海域颗石藻种群的主要优势种,南海北部次级优势种为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而西菲律宾海次级优势种则为Umbellosphaera irregularis。颗石藻属种的垂直分布构成在两个海域具有相似的特征,其中F.profunda主要分布在真光层中深层(>80m);G.oceanica和Gladiolithus flabellatus也主要出现在真光层中深层;Umbellosphaera irregularis,Syracosphaera pulchra,Helicosphaera carteri和Discosphaera tubifera等则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E.huxleyi和Calcidiscus leptoporus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但在西菲律宾海则出现在深层(150m附近)。
梁文Priyadarshani Nilanthi冉莉华杨志邹杨浩陈建芳
关键词:颗石藻真光层南海北部西菲律宾海
巢湖沉积植硅体组合及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被引量:23
2006年
通过巢湖南灵钻孔(ACN)的植硅体化石的系统研究,划分出六个植硅体组合带.并根据各植硅体组合带主要成分所反映的生态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恢复了该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自5600 aBP以来气候划分为3个相对寒冷期(5600-5200 aBP、4600-3600 aBP、2500-2100 aBP)和3个相对温暖时期(5200-4600 aBP、3600-2500 aBP、2100-1800 aBP);并讨论了各个时期巢湖流域的环境变化.
范斌许世远俞立中蒋辉冉莉华
关键词:巢湖植硅体全新世环境演变
南海北部陆坡浅层沉积物捕获器硅藻记录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
冉莉华陈建芳郑玉龙陈荣华郑连福Martin G.Wiesner
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晚更新世年代地层和海水进退被引量:56
2004年
根据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 4个钻孔详细的测年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 ,对该区约 110kaBP来的地层进行了年代学划分 ,并且重建了晚更新世海侵海退过程。研究发现 ,形成于 12 0~ 110kaBP的蓝灰色硬土是本区晚更新世底界的标志 ,而晚更新世顶界的标志是形成于 17~ 10kaBP的暗绿色或棕黄色硬土。晚更新世早期 110~ 6 0kaBP间 ,本区主要发育河流相的含砾砂 ,但其中 10 0~ 80kaBP间发生一次较弱海侵 ,以溺谷相沉积为主。晚更新世中期 6 0~ 2 2kaBP ,沉积物经历粗 -细 -粗 3个阶段 ,分别是 6 0~ 4 0、4 0~ 34和 34~ 2 2kaBP。其中第 2阶段在西部地区出现硬土层 ,而中东部地区 6 0~ 2 2kaBP期间海侵层连续 ,且在 4 3~ 4 0和 34~ 2
王张华丘金波冉莉华严学新李晓
关键词:晚更新世海侵年代地层测年晚第四纪微体古生物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对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获取的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硅藻分析,旨在了解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的主要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海冰对北极硅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最小冰边缘线以北海域,由于常年被海冰覆盖,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数量极少甚至缺失,而在此范围以南海域,硅藻含量则甚为丰富。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硅藻种类及组合有:角毛藻休眠孢子(Chaetoceros restingspores)、海冰硅藻组合(以Fragilariopsis oceanica和Fragilariopsis cylindrus为代表)、极地硅藻组合(优势种有Bacterosi-ra bathyomphla,Thalassiosira antarctic v.borealis及其休眠孢子)、沿岸底栖硅藻组合(主要有Paralia sulcata和Delphe-neis surirella)、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oeldii)和塞米新细齿藻(Neodenticula seminae)等。上述硅藻种类及组合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与现代海洋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古海洋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冉莉华陈建芳金海燕李宏亮卢勇王奎
关键词:白令海楚科奇海硅藻
北大西洋北部全新世气候及海洋环境演变
北大西洋北部海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冰岛北部陆架处在北大西洋冷暖水团交汇的海域,因此对区域甚至全球海洋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故近年来受到广大研究者的普遍...
冉莉华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