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PL-11两种诱导剂监测健康人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功能变化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新型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PL-11两种诱导剂对氯吡格雷短期效应的监测。方法与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光比浊法(ADP-LTA)为参照,比较ADP(ADP-PL-11)与胶原(Col-PL-11)诱导的PL-11对健康人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监测。结果25名健康青年男性平均年龄(27.5±3.7)岁,服药6 d后,血小板功能均有所降低。Col-PL-11在基础值范围64.7%-83.6%(95%PI),ADP-LTA结果在基础值范围是65.9%-89.1%(95%PI),ADP-PL-11为67.2%-86.8%(95%PI)。服药前后Col-PL-11结果存在部分重叠区域。各方法相关性分别为ADP-PL-11 vs LTA, r=0.757,P<0.001;ADP-PL-11 vs Col-PL-11,r=0.764,P<0.001;Col-PL-11 vs LTA,r=0.521,P=0.009。以ADP活化LTA结果在服药后比服药前基础值降低至少10%(>10%)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标准,ROC分析得到ADP-PL-11(临界值6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6%,88.2%;Col-PL-11(60.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9.2%,70.6%。结论 PL-11检测氯吡格雷治疗时ADP比胶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ADP-LTA与ADP-PL-11之间结果可能存在可交换性,使ADP激活的PL-11检测可能成为替代经典光比浊法的血小板功能监测方法。 关杰 李莉 朱远 任军伟 李艳燕 黎晓辉 白洁 邓新立 丛玉隆关键词:氯吡格雷 二磷酸腺苷 标本放置时间对PL-11检测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标本在室温保存时,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小板功能检测仪PL-11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2012级学员队20位健康学员及2013年我院门诊20位服用氯毗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肘静脉构橼酸钠抗凝全血,应用PL-11分别在采血后不同保存时间点(2 h、4h、8h)测定不同血小板活化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健康组: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为血小板活化诱导剂时,2h、4h、8h的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未产生影响(P>0.05);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为诱导剂时,血小板聚集率在4h明显降低(P<0.01),8h时已经降低至4.3%(P<0.01);胶原(collagen,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采血后4h时较2h明显降低(P<0.01),但与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h、4h、8h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4h时明显降低(P<0.01),4h与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8h后出现明显降低(P<0.01)。结论构橼酸盐抗凝血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PL-11血小板功能检测存在影响,在检测健康人组或已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组时,AA诱导血小板聚集受时间影响较小,ADP与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时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结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构橼酸盐抗凝血的要求,PL-11检测血小板功能时,AA诱导聚集可在采血后4h内完成,ADP与胶原诱导应在采血后2h内完成。 朱远 关杰 田月强 李莉 平牧野 任军伟 邓新立 丛玉隆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 不同浓度诱导剂对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结果影响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对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且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30例成年人为对照组。采集每位受试者10ml肘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AA(0.10、0.20、0.29、0.40、0.50、0.60)mmol/L,ADP(2.0、3.0、3.7、5.0、6.0、8.0、10.0)μmol/L,Col(5、10、15、20)μg/L作为诱导剂,采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不同浓度各诱导剂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不同浓度AA检测结果:对照组0.29 mmol/L AA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非常显著高于浓度为0.10mmol/L、0.20mmol/L时(P<0.01),与0.40mmol/L、0.50mmol/L AA诱导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各浓度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浓度ADP检测结果:对照组3.7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2.0μmol/L、3.0μmol/L时,且显著低于8.0μmol/L、10.0μmol/L时(P<0.05);观察组3.7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浓度2μmol/L时,且显著低于6μmol/L(P<0.05)。(3)不同浓度Col检测结果:两组10μg/L Col与其他浓度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使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时,可选用AA浓度0.29mmol/L、ADP3.7μmol/L、Col 10μg/L进行实验,但对于ADP与Col仍需观察不同浓度与临床终点的相关性,选择适宜浓度。 朱远 关杰 李莉 平牧野 邓新立 丛玉隆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 诱导剂 33例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3例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常规、骨髓象、生化,肿瘤标记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骨痛(63.4%)、贫血(54.6%)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还伴随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乏力、体质量减轻等。常见的血液学检查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55%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减低,76%患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形态异常、来源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骨髓转移癌的敏感方法;血液学检查指标的异常对骨髓转移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李莉 丛玉隆 蔡力力 邓新立 关杰关键词:骨髓转移癌 细胞形态学 前列腺癌患者尿中出现尿酸铵结晶1例报道 2022年 尽管尿石症在临床中普遍存在,但尿酸铵(AAU)结石是极为罕见的结石成分之一。1例前列腺癌患者,从尿道排出了两块泥沙状物质,经鉴定其成分为尿酸铵结晶。截至目前,前列腺癌患者尿中排出尿酸铵结晶的案例鲜有报道,且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因此,通过对该病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原发病、化疗、尿路梗阻、尿反流等因素可能与尿酸铵结晶的形成有关。这一发现对尿酸铵结晶的出现、疾病的预后以及临床转归可能有预测价值,同时也突破了以往对尿酸铵结晶临床意义的认识。 李莉 杨春娇 关杰关键词:前列腺癌 非造血组织肿瘤骨髓转移的诊断及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分析骨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征,观察骨髓转移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4年所有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的77例骨髓转移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血象及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64.9%。临床上以骨痛(65%)、贫血伴血小板减少(63.6%)及幼红幼粒细胞血症(61%)最常见。血液学指标发现血沉(ESR),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升高明显,血清白蛋白(ALB)减低。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不同原发病灶的骨髓转移癌形态特点不同,共性特点是涂片尾部及边缘可见数量不等的散在或成团、成簇分布的癌细胞,"合胞体"及退化癌细胞。结论依据骨髓细胞学检查判断肿瘤原发灶较为困难,但对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胃癌(印戒细胞癌)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骨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要注重癌症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 李莉 丛玉隆 蔡力力 邓新立 关杰关键词:肿瘤 骨髓转移 细胞形态学 基因检测在儿童遗传性癫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癫痫是最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儿童及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更多遗传性癫痫患者将得到确诊,对儿童癫痫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其家庭生殖咨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释了近年来基因检测诊断技术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检测结果解读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关杰 普珍 李海霞关键词:癫痫 基因检测 微阵列分析 干化学定性方法检测儿童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提高蛋白尿检出灵敏度 关杰 李志艳 屈晨雪PFAP2Y评价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与两种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比较,评价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200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监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8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病房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56例,并征集健康志愿者85例,使用PFA P2Y、光学比浊法(LTA)和血栓弹力图(TEG)同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小板功能,评价PFA P2Y分别与LTA和TEG的相关性、符合率。结果 PFA P2Y vs LTA(r=-0.701,P<0.001);PFA P2Y vs TEG(r=0.475,P<0.001)。PFA P2Y vs LTA的符合率为75%,κ=0.434(P=0.001);PFA P2Y vs TEG的符合率为67.9%,κ=0.242(P=0.046)。以LTA的MARADP(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50%作为实验室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作ROC曲线,得PFA P2Y的cut-off值为119s(AUC 0.733,灵敏度75.6%,特异度73.3%)。结论 PFA P2Y与L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符合率,与TEG的相关性和符合率较差。PFA P2Y可用于监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cut-off值为119 s,但与临床缺血事件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和研究。 田奎朋 关杰 蔡力力 李玉茹 邓新立 刘庆艳 郑本献 丛玉隆关键词:PFA 血栓弹力图 氯吡格雷 评价血小板分析仪PL-11监测正常人短期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与4种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比较,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PL-11。方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13年7至8月选择解放军医学院2012级健康学生志愿者20名,用PL-11与光比浊法(LTA)、VerifyNow和血栓弹力图(TEG)同时监On.0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评价服药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和不同方法的一致性及各方法监测药物治疗反应性的临界值。结果监测阿司匹林治疗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L-11与LTA、VerifyNow、TEG相关性分别是0.614、0.829、0.697。Bland—Altman分析PL-11与LTA结果,基础值结果偏差为1.94%,治疗期间结果偏差为24.02%。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L—ll监测阿司匹林反应性临界值为33.3%。监测氯吡格雷治疗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L-11与LTA、VerifyNow、TEG相关性分别是0.767、0.851、0.608。Bland—Altman分析PL一11与LTA结果在基础值和治疗期间,偏差分别为3.01%、6.56%。二磷酸腺苷诱导PL-11监测氯吡格雷治疗反应性临界值为66%。结论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时结果存在差异。PL-11在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时具有较好的治疗监测能力。(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954—957) 关杰 朱远 李莉 邓新立 丛玉隆 任军伟 李祖兰关键词:血小板功能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栓弹力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