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惠兵

作品数:3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6篇淋巴
  • 6篇骨髓
  • 4篇综合征
  • 4篇疗效
  • 4篇急性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慢性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机构

  • 30篇南阳医学高等...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三门峡市中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0篇党惠兵
  • 7篇魏玉静
  • 6篇王波涛
  • 4篇张诚
  • 4篇曹伟杰
  • 4篇万鼎铭
  • 3篇张阳
  • 2篇林晓媛
  • 2篇梁立新
  • 1篇熊红霞
  • 1篇郭洪晓
  • 1篇卢立军
  • 1篇李云
  • 1篇马秋玲
  • 1篇许娜
  • 1篇郑华月
  • 1篇徐慧
  • 1篇郭树霞
  • 1篇王娜
  • 1篇江倩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对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K562/ADR细胞阿霉素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吡格列酮对K562及K562/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逆转倍数并绘制增殖抑制率曲线;应用RT-PCR法测定PPARγ、CYP2C8和CYP2J2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法测定PPARγ、CYP2C8和CYP2J2蛋白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作用于K562及K562/ADR细胞60 h的IC50分别为326μmol/L、349μmol/L;30μmol/L吡格列酮逆转K562/ADR细胞的阿霉素耐药倍数为6.4倍。吡格列酮作用于K562/ADR细胞后,CYP2C8和CYP2J2基因转录明显下降,CYP2C8、CYP2J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PARγ转录和PPARγ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吡格列酮可逆转K562/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其机制与CYP2C8和CYP2J2蛋白下调密切相关。吡格列酮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
张诚万鼎铭曹伟杰张阳党惠兵魏玉静
关键词:吡格列酮多药耐药K562细胞
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MRD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中危初诊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变(MRD)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中危初诊中青年AML共262例,所有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对患者的总体和亚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0岁的患者中,巩固治疗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5年累积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40.92%、63.51%(P=0.01);而≥40岁的患者则分别为23.61%、49.14%(P=0.00);诱导化疗早期缓解和晚期缓解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63.51%、41.33%(P=0.01);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治疗5年累积总生存(OS)率分别为23.65%、69.32%(P=0.00),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26.44%、52.30%(P=0.01)。接受PR-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74和60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PR-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allo-HS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6和62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allo-HS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染色体核型、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是患者累积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染色体核型是患者累积LF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达MLFS后MRD状态和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累积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总生存与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独立相关,而染色体核型则与患者累积LFS独立相关;对于中危中青年AML患者诱导化疗达MLFS后推荐接受allo-HSCT进行巩固治疗,尤其适用于<4
牛志莹党惠兵岳磊田秋生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变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231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肛周和口腔为主。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疗程化疗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必须对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党惠兵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
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6年8月收治初治伯基特淋巴瘤患儿共91例,采用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方案针对不同危险度患儿进行分层治疗,其中高危组加用利妥昔单抗;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和疗效,并评价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结果:91例患儿随访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9.27±2.69)%和(87.16±2.30)%;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94.51±2.97)%和(84.60±3.40)%;高危组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低于中危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颌面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LDH>1000 U/L、骨髓肿瘤细胞比例>25%、器官受累部位>4个、St.Jude分期IV期、早期化疗不敏感及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是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早期化疗不敏感及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是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化疗+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高危患儿随访5年EFS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高剂量短疗程改良LMB治疗初治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疗效确切,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早期化疗不敏感及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患者预后更差;而加用利妥昔单抗则更有助于改善高危患儿的远期预后。
王波涛党惠兵魏玉静
关键词:儿童伯基特淋巴瘤利妥昔单抗
PPP2R5C与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活性及Hsp90-GR信号关系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PPP2R5C对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靶向PPP2R5C基因的小干扰RNA(si RNA)技术下调Molt-4细胞中PPP2R5C的表达,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17-DMAG组,其中阴性对照组转染si RNA-NC,17-DMAG组使用终浓度为6.4μmol/L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DMAG处理细胞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Ed U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比例,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SP9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结果:Molt-4细胞转染si RNA-PPP2R5C后,细胞中PPP2R5C m 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si RNA-PPP2R5C组和17-DMAG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Ed U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P<0.05),G1期细胞比例减少而G2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此外,si RNA-PPP2R5C组细胞中,PPP2R5C m RNA与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明显下调(P<0.05),17-DMAG组细胞中PPP2R5C m RNA与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也明显下调(P<0.05)。结论:下调PPP2R5C基因表达可抑制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的活性,使细胞发生G2期阻滞,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p90-GR信号途径相关。
刘蕾李海涛郑华月党惠兵
关键词:细胞活性热休克蛋白90
抗癌、抗肿瘤血液处理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癌、抗肿瘤血液处理机,包括控制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离心过滤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控制线路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离心过滤机构连接,所述离心过滤机构为一次性可更换机构。...
党惠兵
文献传递
118例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118例淋巴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占60.19%;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菌株82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29株,占23.58%;真菌12株,占9.76%。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党惠兵
关键词:淋巴瘤医院感染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考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4例难治性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日0.5 mg/kg,分早晚2次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每次1 g,bid。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治疗3~5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动态变化、治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7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PLT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9.55%vs.80.60%),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9%vs.1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ITP,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PLT和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好。
李云党惠兵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
2023年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方法以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2例为感染组,对其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以同期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6例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株数最少;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株数均为0.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显示,PCT、CRP联合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9,灵敏度为98.78%,特异度为100.00%,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PCT、CRP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早期检测PCT、CRP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熊红霞党惠兵吴芳徐慧王波涛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肺部感染耐药性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终末期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患者自体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200ml,应用加拿大威尔森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经肝动脉导管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患者在移植后的1、2、4、8、12周进行血象、肝功能、肝脏容积等检测。观察患者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移植后12周后,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113.15U/L降至43.4U/L;谷草转氨酶由平均61.17U/L降至43.13U/L;总胆红素由平均60.01μmol/L降至20.26μmol/L;直接胆红素由平均46.29μmol/L降至15.19μmol/L;白蛋白逐渐上升,由平均26.61g/L升高至32.50g/L;均与移植前有显著差异。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凝血酶原时间(s)由平均21.60降至13.98和纤维蛋白原(g/L)由1.69升至2.56;血小板和白细胞也呈上升趋势;肝脏容积观察有5例患者的断面肝脏面积显著增大;进一步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的影响,发现移植后1周生存率为100%,4周为100%,8周后及12周后生存率为80%。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移植后12周内腹水明显减轻的有14例(70%),食欲改善的有16例(80%),体力好转的有16例(80%),腹胀减轻的有12例(60%),睡眠改善的有10例(50%)。在移植后的患者中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仅有一例患者有轻度的恶心。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凝血机制、血象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改善,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治疗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党惠兵
关键词:自体骨髓干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