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建涛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气象
  • 8篇气象保障
  • 7篇场区
  • 5篇气候
  • 5篇卫星
  • 4篇导航
  • 4篇导航卫星
  • 4篇射日
  • 4篇发射场
  • 3篇气候特征
  • 3篇卫星发射
  • 3篇北斗
  • 3篇北斗导航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分析
  • 2篇气候分析
  • 2篇气象学
  • 2篇热带
  • 2篇嫦娥
  • 2篇网络

机构

  • 18篇西昌卫星发射...
  • 2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海气象防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航天飞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党建涛
  • 13篇江晓华
  • 9篇汪正林
  • 6篇裴军林
  • 4篇杨道勇
  • 3篇刘伟
  • 3篇施萧
  • 3篇许平平
  • 2篇杨仁伦
  • 2篇朱晶晶
  • 2篇刘宸钊
  • 2篇赵小平
  • 2篇李刚
  • 2篇吴慧
  • 2篇杨亚琦
  • 1篇胡晔
  • 1篇陈丽华
  • 1篇盛飞
  • 1篇吴慧
  • 1篇周率

传媒

  • 9篇西昌学院学报...
  • 3篇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四川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射场气象网络化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利用西昌发射场气象网络系统作为平台,采用通用网络技术和专用气象技术,改善气象软、硬件环境,充分收集各类历史和实时气象信息,设计了基础训练、历史信息、场区实时信息、数值产品等不同模块,以天气预报专业的保障演练为切入点,以天...
江晓华杨仁伦党建涛杨道勇汪正林
关键词:发射场气象网络
文献传递
影响文昌地区的热带气旋气候分析
2012年
本文研究了1959~2005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影响文昌地区的规律,总结了热带气旋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登陆和影响文昌的热带气旋的气候概况,分析了海南发射场热带气旋季节和强度分布,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热带气旋可用的信息资源,为海南发射场建设和气象保障提供了基础。
江晓华党建涛汪正林张明刘伟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
基于环流分型的逐时气温预报技术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2009年1—2月T213模式产品38 a来的常规观测报文以及场区逐时气温记录,综合运用环流分型和Kalman滤波方法,基于逐月环流型的气温增率建立了场区72 h逐时气温释用预报模型,并针对场区2009年3—7月各天72 h逐时气温进行了具体的预报。结果表明:Kalman滤波算法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最高、最底温度预报,通过环流分型得到的逐时气温预报准确率能够达到73.2%,可以作为逐时气温预报一种较好的方法。
施萧裴军林江晓华党建涛杨道勇
关键词:环流型KALMAN滤波
西昌卫星发射场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利用1974~2010年NCEP/NCAR月平均可降水量再分析资料和同期西昌发射场的实测降水资料,对发射场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发射场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四季都呈南湿北干的分布,夏季可降水量含量最大,冬季最小。发射场区可降水量分布在整体上大致为西北-东南向的凹字形,具有南北向扩散,东西向阻隔的作用。发射场干、湿年夏季可降水量差异明显,发射场及周围地区可降水量的平均降水转化率也明显不同,这些都影响了发射场降水气候的变化。
许平平江晓华党建涛施萧张晓杰
关键词:场区降水量气候
北斗导航工程卫星发射气象保障综述
2020年
对历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气象保障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发射前8 h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约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雷暴、降水和高空大风。气象保障历程表明西昌发射场气象预报技术和大气探测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气象保障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江晓华许平平杨查胡云涛党建涛张滢
关键词:北斗导航卫星气象保障场区
近40年海南岛冷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海南岛17个市、县近40年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参照《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1977—2017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表温度格点资料以及Nino3. 4指数和AO指数,对海南岛冷冬事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40年海南岛冷冬频发,共出现12次冷冬年。南部市、县发生冷冬的频次大于中部及北部,北部市、县冷冬发生的强度强于南部。海南岛冷冬形成原因主要是对流层大气环流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增强,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对应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影响海南岛的冷空气更加活跃,使得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另外,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ENSO冷位相叠加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进一步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异常冷冬事件。
朱晶晶赵小平吴慧吴慧党建涛
关键词:冷冬大气环流异常ENSO
1321号台风“蝴蝶”强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空间分辨率1°×1°)、台风实况资料及海南省气象台站观测资料,选取1321号台风"蝴蝶"为研究个例,从天气学原理高低空形势及动力、热力学物理量等多角度分析了"蝴蝶"强度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与高空西风槽是影响此次台风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侵、南海海温偏高及越赤道气流强盛是"蝴蝶"迅速加强的重要原因.西风槽引导弱冷空气南侵使得台风外围环流气压梯度增加,斜压不稳定状态加剧;南海海温达到29℃,海温偏高使台风区域大气层结降低,深热对流发展;105°E越赤道气流强盛为台风提供了充沛水汽和能量.三者共同作用促使台风强度突然增强.另外,低层涡度、高层散度、湿位涡及水汽通量等物理量能够较好地表征"蝴蝶"强度变化特征.低层辐合流入、高层辐散流出为台风的加强提供了动力条件;湿位涡下负上正表明大气热力层结不稳定;水汽通量增加表明水汽条件充足.良好的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与水汽条件共同作用,使得"蝴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强为强台风.
赵小平朱晶晶吴慧裴军林党建涛
关键词:海洋气象学台风冷空气海温越赤道气流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雨季气象保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对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GEO-7)雨季发射的全区合练和发射日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场区出现复杂天气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及时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搞好场区雨季气象保障的关键。
江晓华党建涛李刚许平平张滢王连杰
关键词:导航卫星气象保障场区
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日强对流天气临近气象保障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对北斗导航卫星(IGSO-4)发射日的临近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针对卫星发射进程中出现突发强对流天气时,有必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利用天气雷达、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等探测手段,为任务实施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表明,航天气象保障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
江晓华党建涛汪正林裴军林刘伟
关键词:场区强对流气象保障
副热带高压影响场区天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74环流指数研究了1950~2005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规律,发现近50年来副热带高压有增强的趋势,总结了副热带高压影响西昌卫星发射场的影响时间、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分析了副热带高压指数与场区降水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副高指数的场区降水预报方程,建立了副热带高压影响场区天气模型,给出了每种类型的经典特征、关键区和预报着眼点,在发射任务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江晓华党建涛张明汪正林刘勋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气候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