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旭军

作品数:54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4篇大豆
  • 16篇鲜食
  • 14篇鲜食大豆
  • 11篇选育
  • 11篇栽培
  • 10篇栽培技术
  • 9篇菜用
  • 7篇性状
  • 7篇菜用大豆
  • 5篇秋大豆
  • 5篇种植密度
  • 5篇种质
  • 5篇播种
  • 5篇播种期
  • 4篇聚类分析
  • 4篇基因
  • 4篇碱蓬
  • 4篇春大豆
  • 3篇油橄榄
  • 3篇植酸

机构

  • 53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台州科技职业...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农业...
  • 1篇衢州市农业科...
  • 1篇松阳县晓英家...

作者

  • 53篇傅旭军
  • 40篇袁凤杰
  • 31篇朱丹华
  • 27篇朱申龙
  • 27篇郁晓敏
  • 24篇杨清华
  • 20篇金杭霞
  • 12篇董德坤
  • 8篇李百权
  • 7篇李佰权
  • 5篇刘伟明
  • 3篇颜伯霖
  • 3篇夏国绵
  • 2篇陆伯军
  • 2篇许开华
  • 1篇吕晓男
  • 1篇黄英运
  • 1篇朱文英
  • 1篇汪自强
  • 1篇吴列洪

传媒

  • 13篇浙江农业科学
  • 6篇核农学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中国蔬菜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大豆科技
  • 1篇种子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长江蔬菜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4号被引量:1
2010年
浙鲜豆4号原名浙D810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7022)。母本是从日本引进的菜用大豆品种矮脚白毛,为灰毛、白花、中熟菜用型春大豆,田间表现较抗倒伏和抗病毒病。
朱申龙傅旭军朱丹华李佰权袁凤杰
关键词:菜用大豆杂交育成大豆品种抗病毒病田间表现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9
2013年
浙鲜豆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12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豆2012001)。具有丰产性好、优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等优良特性。株高35~40 cm,单株有效荚数24~28个,标准荚长6.1 cm、宽1.47 cm,每荚粒数2.0粒,百荚鲜重280~300 g,百粒鲜重80~86 g,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SC7株系,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4 d,一般鲜荚产量9.75 t.hm-2,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李佰权朱丹华傅旭军朱申龙袁凤杰郁晓敏
关键词:菜用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万鲜1号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21年
万鲜1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以毛豆3号为母本,矮脚白毛×台湾75的纯合品系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倒性强,性状稳定,商品性好,从出苗至采收76 d,在重庆市各地区试验证明适合春播种植。2018和2019年参加重庆市鲜食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辽鲜1号分别增产18.1%和22.3%;2019年参加重庆市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较对照辽鲜1号增产13.1%,增产点率100%;202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首批通过审定的重庆市鲜食大豆品种。
曾新宇傅旭军孙学映宗洪霞张莉朱体超孙江容郭江瑜
关键词:鲜食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利用显色法快速筛选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
2012年
以杭州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保存的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为研究材料,利用显色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自然缺失突变体进行筛选。从348份种质中发现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和Lox2的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511,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和Lox3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452,以及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或其含量极低的栽培大豆种质5份:ZDD06271、ZDD06044、ZDD13834、ZDD06245和VP35。试验结果同时表明显色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筛选方法。
董德坤姜莹傅旭军黄英运袁凤杰朱丹华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突变体显色法
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关SSR分子标记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以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的‘中豆27’(4 447 ug/g)和‘台湾75’(2 062 ug/g)为亲本,构建了包括160个家系F2:6高代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双亲及群体各单株的不同异黄酮组分的含量。异黄酮不同组别中,大豆苷类含量最高,黄豆黄素苷类含量最低。异黄酮不同存在形式中,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含量最多,苷元型含量最少。使用197对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的SSR引物对RIL群体进行扩增。而后使用SAS程序的Proc GLM命令进行异黄酮含量和标记间的方差分析,在p<0.01显著水平上共检测到包括21个SSR标记的41个显著性互作。其中部分标记同时与多个不同的异黄酮成分相关;4个SSR标记与总异黄酮含量相关。本研究为高异黄酮含量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傅旭军朱申龙朱丹华袁凤杰杨清华郁晓敏董德坤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
大豆浙秋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22年
浙秋5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秋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18003,具有丰产性好、品质较优、抗性较强等优良特点。生育期100 d,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8 cm,主茎节数为13.0个,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有效荚数64.7个,每荚粒数2.1个,百粒重28.1 g,籽粒扁圆形,种皮黄色,脐淡褐色,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3.2%,粗脂肪含量15.6%。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15株系、中抗SC18株系,2015—2016年浙江省秋大豆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165.9 kg,2017年浙江省秋大豆生产试验667 m^(2)产量174.5 kg,适宜在浙江及周边省份作秋大豆种植。
李晓英傅旭军袁凤杰杨清华郁晓敏金杭霞
关键词:栽培技术
油橄榄产业化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
朱申龙傅旭军邱岳恒刘丽娥徐新杰
项目建立油橄榄生产性示范园,合计面积100余亩,示范效应初现,对引进的油橄榄品种如皮削利、莱星、华欧6号,阿尔贝吉纳、克洛莱卡弗奥等进行的适应性栽培试验,包括土壤、气候、海拔高度、肥料、抗旱、抗寒性及病虫害等,在国外专家...
关键词:
关键词:油橄榄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
大豆优异种质发掘创新及利用
袁凤杰朱申龙傅旭军李佰权朱丹华夏国绵许开华董德坤陆伯军刘伟明杨清华郁晓敏颜伯霖
该研究通过优良性状的发掘和创新、新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开发以及新品种选育等研究,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创造出一些特异的新品质,并创造性地克隆了2个与低植酸相关的等位基因,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和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其主要技...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对SMV株系SC9的抗性遗传及等位性分析
2018年
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9是浙江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利用对该株系表现抗病的鲜食大豆材料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浙鲜豆4号、南农1138-2、11W68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法进行鉴定,分析鲜食大豆抗病品种对株系SC9的抗性遗传及等位性。结果表明: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杂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2群体表现3抗∶1感的分离比例,F2∶3家系表现1抗∶2分离∶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4份抗源材料对SC9的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开心绿宝石×辽02-M03的F2群体和F2∶3家系全部表现抗病,表明开心绿宝石与辽02-M03对SC9的抗性基因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而抗抗组合闽豆5号×辽02-M03的F2群体表现15抗∶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闽豆5号与辽02-M03对SC9的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
杨清华傅旭军金杭霞郁晓敏朱丹华袁凤杰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等位性分析
碱蓬PEAM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旨在克隆碱蓬的耐逆相关基因——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EAMT)的编码基因,分析PEAMT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EAMT基因的功能和碱蓬的耐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依据Gen Bank数据库发表的其他物种的PEAMT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降落PCR法获得碱蓬PEAMT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Sg PEAMT,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点,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特性。序列分析表明Sg PEAMT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485 bp,编码494个氨基酸,推测其为亲水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Sg PEAMT含有2个独立的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含有4个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认Sg PEAMT与同属的碱蓬属植物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盐胁迫或ABA胁迫下碱蓬根、茎、叶中Sg PEAMT基因的表达上调,特别是叶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Sg PEAMT基因受Na Cl和ABA诱导表达,预示Sg PEAMT基因可能在碱蓬对盐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参与碱蓬耐盐反应的有效耐逆基因,为植物基因工程提供有效的耐逆基因。
金杭霞董德坤杨清华袁凤杰郁晓敏傅旭军朱丹华
关键词:碱蓬SG荧光定量PCR生物信息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