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志留系
  • 4篇志留纪
  • 4篇生物礁
  • 4篇剖面
  • 4篇微相
  • 3篇下奥陶统
  • 3篇古地理
  • 3篇奥陶统
  • 2篇盐岩
  • 2篇生物礁滩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碳酸盐岩微相
  • 2篇灰岩
  • 2篇分异
  • 1篇叠层石
  • 1篇形态学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南...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1篇倪超
  • 10篇李越
  • 2篇毛颖颜
  • 2篇张园园
  • 2篇蒋丽平
  • 2篇于深洋
  • 1篇赵莹莹

传媒

  • 7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东北石阡香树园剖面志留系香树园组生屑滩微相被引量:6
2016年
奥陶纪末赫南特冰期和生物大灭绝事件结束后,扬子陆表海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早期的海进序列伴随着生物逐渐复苏的过程。在黔中古陆北缘石阡一带鲁丹晚期至晚埃隆早期的香树园组属近岸浅水带灰岩—碎屑岩沉积区。石阡县城北香树园剖面的香树园组以灰岩为主,夹含少量粉砂质、泥质陆源碎屑岩,频繁出现含丰富壳相后生动物化石碎片形成的薄层滩相单元。与大颗粒壳相化石为主形成的各类生物层状礁类似,生屑滩多为动荡流水改造的后生动物碎片近源沉积。滩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化石丰度,是奥陶纪末生物礁复苏前浅海暖水区广泛分布的生态单元。此地香树园组缺少粗砂级以上的陆源碎屑颗粒,也无岩屑颗粒,指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推测黔中古陆靠近石阡的部位已经夷平,黔东北浅海区在香树园组灰岩沉积期具有偏低的海水浑浊度和碎屑岩沉积速率,生屑滩相灰岩单元是在正常盐度和高清洁度的环境下堆积的,附近有粉砂-泥级颗粒注入,但无大型河流输入丰富的淡水和陆源粗碎屑。
倪超李越邓小杰
关键词:志留系
贵州桐梓红花园剖面下奥陶统桐梓组灰岩微相和区域沉积分异被引量:2
2015年
早奥陶世桐梓红花园剖面位于扬子区的内陆架沉积带,碳酸盐岩相的桐梓组浅滩序列中频繁出现强水动力环境下三叶虫、棘皮类、腕足类、砾屑和鲕粒单独或混合构建的沉积单元,有些滩相单元是在高能带风暴浪中快速堆积的,间或出现有云坪带沉积的白云岩。盐度异常和强水动力条件皆不利于后生动物造礁,仅见薄层钙质微生物席。通过与红花园之南的贵阳乌当以及之北的桐梓水坝塘剖面桐梓组的岩相学比较,厘定它们分别由蒸发云坪为主—高能滩为主—潮下带为主的相变序列构成,藉此划定桐梓组沉积期由南到北古地理背景差异性,认为朝北方向海水有逐渐变深的趋势,水深控制了白云岩化强度和海水能量指标。
蒋丽平李越倪超张园园
关键词:碳酸盐岩微相下奥陶统
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松坎段上部近岸——远岸的相分异被引量:2
2015年
华南板块上扬子区滇黔桂古陆以北的陆表海缓坡带,因海水深度变化导致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石牛栏组的岩相—生物相差异,这种差异始于松坎段上部沉积期。本文选择2个剖面,分别代表近岸和远岸带的古地理位置,作松坎段上部灰岩岩相学和沉积环境指标分析。余庆大庄村剖面位于近岸带,可频繁出现薄层泥粒状灰岩和颗粒灰岩,属浅水高能带常见的壳相生屑滩堆积;而桐梓水坝塘剖面位于远岸带,偏深水低能环境中的瘤状灰岩和含泥灰岩透镜体多含灰泥和粉砂屑。这些证据从细节上揭示松坎段上部沉积时,靠近黔中古陆近岸带存在壳相动物大量繁衍的生态位,还伴随有钙质微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和核形石,但空间展布上可能是狭窄的,大部分陆表海区的海水深度处于最大风浪暴浪基面以下。
倪超李越于深洋
关键词:志留纪
皖南石台下奥陶统仑山组的叠层石被引量:6
2014年
扬子区东南台缘下奥陶统特马道克阶仑山组上段多见厚层碳酸盐岩,其中的叠层石礁出露厚度23m,穹窿状叠层石密集生长序列厚度20m,往上部的3m叠层石变得稀少。微相特征显示叠层石的纹层多不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物理及化学营力的干扰现象,可识别数种成因。生物对藻席表面的啃食和内部的栖居钻孔可破坏纹层;高能水流时常带入的生屑、砂屑堆积能点断叠层石纹层的正常生长;部分叠层石中常见压溶缝合线和白云岩化。区域海退过程抑制了叠层石礁的连续生长。
蒋丽平王建坡李越倪超
关键词:叠层石下奥陶统
黔西北桐梓水坝塘下奥陶统桐梓组碳酸盐岩微相被引量:4
2014年
黔西北桐梓水坝塘剖面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桐梓组沉积时位于上扬子区陆表海极浅水区,抑或部分时段存在盐度异常的云坪,与下伏寒武系第四统娄山关群和上覆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均呈整合接触。桐梓组岩性多为灰色、深灰色灰岩,后生动物大化石和陆源碎屑岩含量显然偏低。常见内碎屑滩相堆积,偶见含砾屑滩,砾屑边缘弱磨圆,属非强水流的近源搬运颗粒类型;少许鲕粒灰岩层。微生物岩颗粒丰富并作为碳酸盐岩的主要供物来源,部分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细纹层粘结岩属小型叠层石礁相单元,表明在贵阳乌当和桐梓红花园剖面的叠层石可北延超过100km到达水坝塘地区,构建了狭长的叠层石礁相带。黔西北桐梓组部分碳酸盐岩层中出现单一而广适性的钙质微生物造礁群落,与特马豆克阶全球生物礁演化发展阶段相吻合,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初期,生物礁具有地理分布局限、低生物多样性以及钙质微生物占主导地位的特征。
赵莹莹张园园倪超邓小杰李越
关键词:碳酸盐岩微相奥陶系黔西北
黔东北石阡香树园剖面“龙马溪组”灰岩中的生物多样性被引量:6
2015年
黔东北石阡香树园剖面志留系底部的"龙马溪组"沉积于上扬子区黔中古陆近岸浅海带,与其它远岸相的龙马溪组下部的黑色笔石页岩差异很大,厚度仅3.3m,为黄色、黄绿色含粉砂质页岩夹6个灰岩薄层或透镜体。从灰岩中识别出叠层石、海绵、床板珊瑚、四射珊瑚、三叶虫、介形类、腕足类和棘皮类等化石碎片类型,指示了奥陶纪末赫南特冰期结束后,适宜于各类底栖生物生长的生态条件在近岸区最早出现。
倪超李越邓小杰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上扬子区志留系生物礁滩相和古地理
华南板块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上扬子区陆表海位于当时的低纬度区,快速沉降与快速沉积补偿相均衡,形成了厚愈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浅海碎屑岩为主体的地层序列。由于生物演化历史因素和古地理背景差异性的双重控制,台地型碳酸盐岩时空分布特别局...
倪超李越
关键词:生物礁滩古地理志留纪
黔东北石阡志留纪最早期生物礁的形态学和古生态学被引量:8
2016年
上扬子区志留纪早期的浅水相灰岩和壳相动物分布,多局限于滇黔桂古陆之北陆浅海近岸带。黔东北石阡兰多维列世埃隆期香树园组上部记录了华南板块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最早后生动物礁群落的复苏,持续相对长时间清澈浅水环境是造礁的基本条件,南陆北海的古地貌塑造了礁体各亚相的展布方式,礁灰岩南北延伸出露宽度约为150m,最大保存厚度约为20余米,形态学上呈现点礁特征。棘屑滩之上的珊瑚-层孔虫格架礁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属全球志留纪最常见的礁灰岩类型;南侧为礁后薄层棘屑滩堆积;礁核部位的大量珊瑚-层孔虫原地生长格架具有抗浪性,并障积不同粒度的壳相化石和内碎屑颗粒,有利于加速沉积形成块状礁灰岩和正向地貌;礁体北端为薄层生屑灰岩夹少量粉砂-泥质薄层的礁前沉积区;礁顶薄层灰岩中粉砂质-泥质成分逐渐取代珊瑚-层孔虫格架岩,相变为雷家屯组下部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海水浑浊度增高是终止生物礁群落栖居的主控因素。
倪超李越于深洋毛颖颜
关键词:志留系
黔东北石阡香树园剖面志留系香树园组礁滩相
奥陶纪末赫南特冰期和生物大灭绝事件结束后,扬子陆表海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早期的海水增温以及海进序列为各门类生物复苏提供了条件。黔中古陆北缘石阡一带鲁丹晚期至爱隆期的香树园组处于近岸浅水带灰岩-碎屑岩沉积区,其中赋存的灰岩沉...
倪超李越
关键词:生物礁志留系
文献传递
上扬子区志留系生物礁滩相和古地理
华南板块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上扬子区陆表海位于当时的低纬度区,快速沉降与快速沉积补偿相均衡,形成了厚愈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浅海碎屑岩为主体的地层序列。由于生物演化历史因素和古地理背景差异性的双重控制,台地型碳酸盐岩时空分布特别局...
倪超李越
关键词:生物礁滩古地理志留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