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坚武

作品数:92 被引量:298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1篇消融
  • 34篇心动过速
  • 32篇冷冻
  • 30篇冷冻消融
  • 28篇房室
  • 26篇折返
  • 25篇折返性
  • 25篇折返性心动过...
  • 23篇房室结
  • 23篇房室结折返
  • 23篇房室结折返性
  • 23篇房室结折返性...
  • 18篇消融术
  • 15篇射频消融
  • 14篇导管
  • 14篇电生理
  • 14篇射频
  • 14篇消融治疗
  • 12篇房颤
  • 11篇心房

机构

  • 90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杭州市江干区...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92篇俞坚武
  • 83篇屈百鸣
  • 67篇车贤达
  • 50篇王慧
  • 45篇洪银维
  • 35篇李忠杰
  • 32篇王长华
  • 29篇胡雪烈
  • 25篇钱琳艳
  • 24篇徐强
  • 21篇丁亚辉
  • 15篇吴立萱
  • 9篇邵红
  • 8篇张庆刚
  • 6篇王利宏
  • 5篇车晓汝
  • 4篇王云帆
  • 3篇金凡
  • 2篇赵仲生
  • 2篇徐文娟

传媒

  • 10篇浙江医学
  • 9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2007年浙...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心脑血管病防...
  • 4篇2009年全...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浙江省中西医...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心电与循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15篇2009
  • 6篇2008
  • 18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5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冷冻消融术中的黏附现象
目的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术中的冷冻粘附现象及其特点。方法观察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25℃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用-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
徐强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俞坚武王慧李忠杰洪银维
文献传递
房颤消融术中伊布利特转复持续性房颤1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47岁,因持续性房颤3个月入院,准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3个月来患者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30/86mmHg,心率80bpm,房颤律,心界增大,余无异常发现。胸片: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增大,左室偏大,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返流,EF值63%。
孙俊波俞坚武屈百鸣
关键词:伊布利特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
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过高的儿茶酚胺水平对临床心血管疾病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因素,但其影响心脏病变确切的细胞分子水平机制和途径并未完全明确。本实验通过观察在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改变,以及凋...
俞坚武
关键词:心肌细胞凋亡FAS异丙肾上腺素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互相转换的电生理机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互转换时的电生理特征及诱发机制。方法:分析在心内法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的各种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终止过程。结果:发现心动过速在超速刺激中或自行转变成另外一种...
李忠杰屈百鸣王慧洪银维俞坚武
文献传递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对右房阵发性心房颤动起源与折返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探讨右房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源及折返机制 ,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指导。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其驱动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起源点、起始激动部位、房颤折返途径与传导方向。结果 :7例右房房颤 ,2例合并左房房颤。其中 5例房早有 3个起源点 :3例起源于上腔静脉(SVC)、下腔静脉 (IVC)和界嵴 (CT) ;1例起源于SVC、SVC口和CT ;另 1例起源于SVC、IVC和峡部 (IS)。 1例有 2个起源点 ,起源于SVC口和IVC。单源起源 1例 ,起源于CT。 7例共 8个房颤的折返驱动点 ,其分别为 :SVC、SVC口和CT各 2个驱动点 ;IVC和IS各 1个驱动点。右房房颤的折返部位主要位于SVC、CT和IS ,部分折返经过IVC ;而所有房颤的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结论 :①用EnSite30 0 0可以精确标测房颤的起源和折返途径 ,指导消融线的设计和评价消融后的线性阻断效果 ;②房颤的机制是房早驱动的心房内不规则折返 ;③驱动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有 :CT、SVC、IVC和IS,分单源、双源和多源 ,但大部分位于心房的上部 :SVC和CT 。
车贤达屈百鸣吴立萱胡雪烈俞坚武李忠杰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房颤阵发性折返机制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远端血栓栓塞是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PCI)中严重的并发症远端血栓保护装置是迄今为止预防PCI 过程中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较理想的器械本院自2003年3月~2004年8月期间应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成功地行血栓吸附和冠状动脉介...
车贤达屈百鸣胡雪烈俞坚武王长华王慧洪银维
文献传递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附10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共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0例,均男性平均年龄58.2岁(429岁) 冠状双支病变2例,单支病变8例,其中串珠状(Tandem)病变2例。按1988年ACC/AHA工作...
金凡吴立萱万海燕王慧王长华胡鲜烈沈乃吉俞坚武
文献传递
冷冻消融希氏束旁旁路的临床观察
希氏束旁旁路由于邻近希氏束,解剖位置特殊,消融时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本院自2005年2月-2006年9月采用冷冻消融法治疗5例希氏束旁旁路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现介绍资料和方法以及临床观察。
俞坚武丁亚辉张庆刚屈百鸣车贤达胡雪烈王长华王慧李忠杰洪银维钱琳艳
关键词:冷冻消融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性房颤10例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性房颤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2月在本院行射频消融的老年房颤病例共1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6例,持续性房颤4例,所有患者年龄均 >70岁,采用肺静脉电隔离+隔离环间拉线+房内碎裂电...
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王慧洪银维李忠杰徐强
文献传递
冷冻消融在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3例AVNRT患者行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治疗,先用-30℃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行-75℃冷冻消融,消融4~8分钟,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 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冷冻标测及冷冻消融时导管顶端与靶点无位移现象;冷冻标测与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2例在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在一定温度时间内的组织损伤是可逆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有较高的安全性。
丁亚辉屈百鸣车贤达王慧俞坚武
关键词:冷冻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