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癌组织
  • 2篇MIRNA-...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移动抑制因子
  • 1篇异位症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穹窿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俞丹华
  • 2篇冯怡辰
  • 2篇韩英
  • 2篇李敏
  • 1篇金绍燕
  • 1篇张蓉
  • 1篇刘萃萃
  • 1篇金绍艳

传媒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应用Y型聚丙烯网片治疗子宫和阴道穹窿脱垂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Y型聚丙烯网片治疗子宫和阴道穹窿脱垂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于腹腔镜下采用Y型聚丙烯网片行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24例子宫和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48.6岁。病程2~8年,平均5年。根据国际节制协会(ICS)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s prolapse,POP)定量(POP-Q)分度标准进行评定,其中子宫脱垂Ⅱ度16例,Ⅲ度8例;阴道脱垂Ⅰ度15例,Ⅱ度7例,Ⅲ度2例。术后定期随访,根据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量表行主观疗效评价;根据POP-Q分度标准进行客观治愈评价。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68 min,平均33 min;失血量30~80 mL,平均51 mL;尿管放置时间3~7 d,平均4 d;住院时间4~9 d,平均6.8 d。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2例随访时间<6个月。患者拔出尿管后均能正常排尿,残余尿量在正常范围。无网片侵蚀及性生活不适,无阴道及肛门下坠感;术后3、6、12个月P-QOL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OP-Q分度标准评价为0度19例,Ⅰ度3例,客观治愈率91.7%(22/24,2例随访时间<6个月者按复发计)。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Y型聚丙烯网片治疗子宫和阴道穹窿脱垂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对性生活要求较高的患者。
李敏冯怡辰金绍艳俞丹华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
miRNA-21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小分子RNA(microRNA-21,miR-21)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宫颈鳞癌20例作为宫颈癌组,其中12例HPV16阳性,8例HPV16阴性;正常宫颈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1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21在宫颈癌和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为4.019±0.002;MiR-21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组和阴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76±0.034和2.00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
韩英张蓉俞丹华刘萃萃彭莜
关键词:子宫颈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人乳头瘤病毒
MicroRNA-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和宫颈癌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宫颈样本组织总mRNA,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iR-21在各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及CIN3组中miR-2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miR-21在宫颈癌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韩英李敏金绍燕冯怡辰俞丹华
关键词:MIRNA-21宫颈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血管生成素-2(Ang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 EMs 患者98例,为异位内膜组。按照美国生殖协会分期标准(R - AFS)分期分为Ⅰ期26例、Ⅱ期29例、Ⅲ期22例和Ⅳ期21例;按照痛经评分0~1分57例和2~3分42例。选择同期确诊的良性肿瘤患者30例为在位内膜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 MMIF、VEGF 和 Ang -2水平,以及 MMIF、VEGF 和 Ang -2水平与 EMs 分期和痛经评分的关系。结果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 MMIF、VEGF 和 Ang -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而异位内膜组的 MMIF、VEGF 和 Ang -2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 P 〈0.01)。EMs 患者的 MMIF、VEGF 和 Ang -2水平随着r - AFS 分期级别和痛经评分的升高而升高( P 〈0.05或 P 〈0.01)。结论 MMIF、VEGF 和 Ang -2参与了 EMs 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 EMs 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俞丹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