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锋
- 作品数:69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希氏束室早射频消融术后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 王垚侯小锋钱智勇邹建刚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心房颤动(房颤),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因HCM伴房颤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导航下环肺静脉消融术达到同侧肺静脉隔离,对持续性房颤再行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及线性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于消融术后1、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症状后立即行常规心电图,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共11例HCM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年龄(52±17)岁,女性2例。其中6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后4周有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不良死亡,其余10例有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消融术。随访(14±10)个月,共有7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成功率64%,未发生消融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维持窦性心律者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mmVS(46±4)mm,0.64±0.05VS0.66±0.04,P〉0.05],心功能改善(2.0±0.7VS1.2±0.4,P〈0.05,NYHA分级)。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HCM伴房颤安全且有效,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陆红进陈明龙杨兵居维竹陈红武张凤祥侯小锋陈椿邹建刚单其俊曹克将
-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
- 1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1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脏彩超特点。方法分析来自4个家系的9例NVM患者以及7例散发性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结果 16例NVM患者,男12例,发病年龄17-74岁。7例患者有心悸症状;7例散发性NVM患者和2例家族性NVM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6例家族性NVM患者无明显症状。心电图异常者12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扑房颤1例,ST段压低伴T波改变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患者病变均局限于左心室;其中,累及心尖部14例,左心室扩大1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8例,左心室内见多发血栓1例。结论 NVM男性患者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 杨静徐明马树人吴红萍侯小锋邹建刚
-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 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PSVT患者99例,根据指导手术的方式将其分入Carto Univu组(51例)和二维X射线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剂量与面积之积(dose area product,DAP)、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放置导管曝光时间、放置导管DAP、放电次数、放电功率和总放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 Univu组的标测消融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标测消融DAP和总DAP较二维X射线组有明显减少(P<0.01)。在右侧旁道病例中,Carto Univu组的标测消融DAP和总DAP较二维X射线组减少(P<0.05),在左侧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中减少更为明显(P<0.01)。Carto Univu组有7例在标测消融时达到"零射线",其中5例为房室结双径路。两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随访3~12个月,Carto Univu组无复发,二维X射线组有3例疑似复发,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PSVT射频消融,减少医患双方辐射暴露,尤其适用于房室结双径路,甚至可达到"零射线",可作为指导房室结双径路消融的首选方法。
- 周烨周烨侯小锋侯小锋李柯蓓邹建刚
-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 让心脏回归本来的节奏
- 2018年
-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在临床上开展了近60年左右,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近20多年来,三腔起搏器的问世也给众多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是,医学家们一直追求的还是生理性起搏模式。
- 钱智勇王垚侯小锋
- 关键词:心脏永久起搏器三腔起搏器心动过缓起搏模式生理性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前后血浆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是否能够反映CRT植入后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善程度。方法:对本中心33例植入CRT/CRT-D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时间均>6个月,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有反应者定义为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15%,心功能分级NYHA下降≥1级;无反应者为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15%,NYHA下降<1级、因心衰再入院或心源性死亡。结果:有反应组术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2.90±0.57)ng/L vs(3.38±0.47)ng/L,P=0.001]。随访时间≥6个月时,NT-ProBNP水平的降低幅度(ΔNT-ProBNP%)与左室舒张末容积缩小幅度(ΔLVEDV%)呈线性回归(b=-0.499,R2=0.489,P=0.001);无反应组术后NT-ProBNP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别[(3.53±0.42)ng/L,P>0.05];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与ΔLVEDV%无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CRT/CRT-D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13%可以预测CRT有效(HR=14,P=0.02);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用于监测CRT疗效。
- 张文娟侯小锋姚静单其俊邹建刚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生物钟基因的影响
- 钱智勇朱迪迪王垚侯小锋邹建刚
-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在置入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SP)在置入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尝试行HPSP且术前存在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置换的人工心脏瓣膜类型、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资料、起搏参数(阈值、R波振幅和阻抗)、QRS时限(QRSd)和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共纳入32例尝试行HPSP且术前已置入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其中8例尝试希氏束起搏(HBP),7例成功,24例尝试左束支起搏(LBBP),均成功,总成功率96.88%(31/32)。HBP组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LBBP组[(1.22±0.78)V对(0.47±0.13)V,P=0.04],感知显著低于LBBP组[(6.63±4.97)mV对(13.09±7.12)mV,P=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6.21±10.61)个月,两组患者的起搏参数保持稳定。宽QRS波组患者(QRSd≥120 ms)行HPSP后QRSd较术前明显缩短[(152.59±19.79)ms对(132.34±12.78)ms,P=0.004],窄QRS波组患者(QRSd<120 ms)行HPSP后QRSd较术前明显延长[(94.43±7.38)ms对(122.53±10.86)ms,P<0.001];两组患者的LV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3±9.20)ms对(75.13±13.80)ms,P=0.41]。HPSP后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脏大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HPSP成功率高,是可行的,且HPSP可以维持心脏的电同步性,从而保护这类特殊患者的心功能。
- 徐顺钱智勇薛思源姜泽宇高越王垚侯小锋邹建刚
-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
- 门控核素心肌显像技术评估左心室机械收缩模式以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反应性
- 陶宁超邱垣皓钱智勇王垚侯小锋邹建刚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回顾性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不恰当放电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ICD/CRT-D不恰当放电发生原因,探讨不恰当放电的处理方法,以期进一步减少不恰当放电风险.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因心脏性猝死一级或二级预防植入ICD/CRT-D患者,随访术后出现不恰当放电的患者,分析不恰当放电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不恰当放电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结果研究共纳入植入ICD/CRT-D患者289例,随访274例,失访1 5例,不恰当放电治疗的共21例,发生率7.66%.不恰当放电治疗的患者年龄(56.38±13.23)岁,年龄范围为24~78岁,其中男20例,女1例.2例患者因房性心动过速不恰当放电(9.52%),9例因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误诊断放电治疗(42.86%),6例因窦性心动过速不恰当放电(28.57%),2例因除颤导线磨损导致阻抗及感知异常致不恰当放电(9.52%),1例因室性心动过速区识别频率低而出现不恰当放电治疗(4.76%),1例因T波感知异常,双重计数不恰当放电(4.76%).结论 ICD/CRT-D不恰当放电的原因主要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性心动过速以及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提高诊断频率,调整心室间期稳定性参数以及打开心动过速突发性等方式避免不恰当放电.
- 王垚顾凯钱智勇侯小锋陈明龙邹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