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跃

作品数:67 被引量:32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济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9篇动脉瘤
  • 22篇颅内
  • 21篇血管
  • 19篇动脉
  • 16篇颅内动脉
  • 16篇颅内动脉瘤
  • 14篇手术
  • 9篇栓塞
  • 9篇外科
  • 9篇显微手术
  • 9篇静脉
  • 7篇动静脉
  • 7篇血管造影
  • 7篇造影
  • 6篇动静脉瘘
  • 6篇血管内栓塞
  • 6篇数字减影
  • 6篇脑胶质瘤
  • 6篇静脉瘘
  • 6篇胶质

机构

  • 55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太和医院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4篇十堰市太和医...
  • 3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66篇何跃
  • 42篇雷霆
  • 41篇于加省
  • 34篇陈劲草
  • 26篇李龄
  • 24篇陈坚
  • 22篇陈如东
  • 10篇涂汉军
  • 9篇李振强
  • 8篇李新建
  • 7篇王伦长
  • 6篇郭东生
  • 6篇王煜
  • 6篇黄宽明
  • 5篇舒凯
  • 5篇张华楸
  • 5篇郭强
  • 5篇秦军
  • 4篇杨洪宽
  • 4篇袁先厚

传媒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1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物...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remodeling技术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其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特点,逐步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然而宽颈动脉瘤的栓褰治疗仍然具有一定挑战性。球囊remodeling技术为此类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作者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此技术治疗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加以总结。
于加省雷霆陈劲草何跃陈坚李龄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球囊颅内宽颈动脉瘤神经外科医师
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初探被引量:4
2004年
我们从2003年2月~7月在全麻下实施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例,效果满意.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平均34岁.其中泌乳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3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1例,巨腺瘤8例,其中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术前均行鞍区蝶窦CT冠扫.常规检查病人视力视野,垂体激素水平,病人术前口服皮质激素,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术后常规放疗.
秦军王辉李新建黄宽明涂汉军王伦长周章明何跃
关键词:内镜蝶窦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内镜手术治疗各种颅内病变22例,其中透明隔囊肿3例,脑积水2例,鞍上囊肿1例,单侧室间孔阻塞1例,垂体瘤13例,脑脊液鼻漏1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结果用单纯内镜手术治疗7例颅内囊性病变及脑积水,6例症状改善,1例脑积水改行分流手术。用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垂体瘤13例,全切10例,次全切3例;脑脊鼻漏修补1例,效果良好。用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全切1例桥小脑胆脂瘤。22例病人中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出现视力恶化,经治疗后均愈。结论内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手术副损伤小,疗效确切;内镜下经鼻腔切除垂体瘤,微创、安全、有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可提高手术疗效。
秦军李新建王辉黄宽明雷军荣何跃涂汉军王伦长
关键词:神经内镜颅内病变疗效
冷冻治疗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增殖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冷冻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磁共振检测肿瘤体积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冷冻治疗后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出现G1期阻滞,肿瘤体积缩小。结论:冷冻治疗可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其机制与下调CyclinD1蛋白的表达后,肿瘤细胞周期发生G期阻滞有关。
付锐涂汉军何跃徐航
关键词:冷冻治疗胶质瘤细胞周期素D1细胞周期
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评价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手术疗效。方法20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分别行CTP检查。对患者手术前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MT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前手术侧与对侧比较,额、颞叶CBF降低,CBV增加,MTT延长;术后1周复查,术侧额、颞叶与术前比较发现,rMTT降低,rCBV不变,rCBF增加;术后3个月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MTT、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能检测脑缺血的部位,有助于出血型烟雾病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观察;出血型烟雾病仍存在脑灌注严重不足,以额、颞叶明显,STA—MCA搭桥术能增加额、颞叶脑血供,预防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发生。
陈劲草刘斌李正伟于加省何跃陈如东
关键词:CT灌注成像烟雾病脑血流脑血管重建术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附七例报告)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由DSA确诊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其中2例于栓塞术后行脑室外引流术,1例行颞肌贴敷术,1例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及颞肌贴敷术.结果 7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例患者的8个动脉瘤中6例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2例为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改善,其中5例患者可正常工作学习,1例患者轻度偏瘫但生活自理,1例患者有较重的一侧下肢运动障碍,生活基本自理,DSA随访复查未见复发及新发动脉瘤.结论 烟雾病所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导致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烟雾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杨洪宽赵亚军陈如东何跃于加省陈劲草陈坚雷霆
关键词:烟雾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脑外伤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结局及其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描述脑外伤(TBI)后生活质量(QOL)和心理结局,并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社区居住的成年TBI患者,进行QOL、社会支持、社会结合能力、情感精神性、人口学变量方面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患者伤后平均QOL低于正常。与标准值和非残疾样本比较,其QOL和社会支持明显降低,而消极情感较高,积极情感和精神性相似。其社会结合能力比其他TBI样本明显要高,回归分析显示其社会支持、社会结合能力、积极情感对伤后QOL有明显促进作用(R2=0.492),加上精神性变量后这种促进作用减弱。结论:本组样本的QOL值范围较大,与高QOL值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结合能力、积极情感和社会支持。人口变量与QOL无相关性,采用原本不是为TBI患者设计的标准化量表的反应结果表明,TBI患者可采用此进行相似的QOL调查。
何跃徐军
关键词:生活质量脑外伤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回顾总结47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经验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47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中,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瘤颈37例,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动脉瘤孤立术5例,动脉瘤切除载瘤动脉缝合术2例,动脉瘤切除后近远端载瘤动脉端端吻合术2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结果:Glasgow转归评分良好35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仍是显微神经外科的难题,应根据不同病例选用多种治疗方案。
陈劲草于加省何跃陈坚雷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动脉旁路移植术
前交通脑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一例被引量:3
2011年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最主要原因,而起源于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85%[1]。前交通动脉是大脑基底动脉环(Wills环)的组成部分,当其发生动脉瘤病变时,可以自发破裂,造成危及生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周内相关资料认为发生在前交通的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血管瘤的30%[2]。
胡平孙钦肖忠清袁志刚何跃白祥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与C臂CT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与C臂CT结合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旋转DSA及3D-DSA和其中8例需急诊开颅手术患者的C臂CT资料,通过对47例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人路,均行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将术前DSA模拟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术前3D-DS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瘤顶指向、瘤颈宽窄,有元仔瘤、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结构的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8例术前行C臂CT患者中6例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及脑室内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39例,4分6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3D-DSA技术及必要的C臂CT检查和手术模拟对成功夹闭脑动脉瘤有指导意义。
郭强于加省何跃陈如东李振强胡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三维重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