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7
-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提供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150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头孢唑林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 <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中加用头孢唑林可有效提高疗效和抗感染效果,显著改善产妇的血液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杨鹏雅刘江福何秀华
- 关键词:头孢唑林产妇产褥期临床疗效
- 2018—2020年泉州市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18年1月—2020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及E试验法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2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8-2020年该院共收集临床分离菌143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260株,占29.6%,革兰阴性菌10131株,占70.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9.9%、58.2%。MRSA和MRCNS对所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除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外,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PN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7.5%。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0.6%(39/6606)。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鲍曼不动杆菌株数明显下降,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耐药率有所上升,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下降,但耐药率仍在4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三年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呈缓慢上升趋势,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
- 何秀华朱焱杨鹏雅马翠苹郑怡娟王星刘江福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 161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回顾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泉州市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83例细菌性肝脓肿的医学资料。依据细菌学结果展开临床分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n=161)和非肺炎克雷伯菌组(nKP,n=222)。对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161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57.43±14.20)岁,中老年人多见;常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97例,脂肪肝54例;与nKP组相比,糖尿病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09,P<0.001)。KP组并发72例肺炎,51例胸腔积液,9例胆道感染,2例尿路感染,11例休克,8例多脏器损伤;与nKP组相比,胆道感染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2,P=0.006)。KP组并发9例肝外迁移感染,与nK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的致病菌,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感染性迁徙发生率高,预后较好。
- 何秀华马翠苹刘江福朱焱杨鹏雅王星余雪平陈素梅
- 关键词: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糖尿病高毒力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小鼠肝再生的作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大部分切除(约70%)模型,将肝切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肝切除组:肝切除后24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d;G-CSF+肝切除组:rhG-CSF150μg/(kg?d)腹腔注射5d,24h后进行肝切除;肝切除+G-CSF组:肝切除术后24h,rhG-CSF150μg/(kg?d)腹腔注射5d.于术后7d取血清和肝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结果:肝切除+G-CSF组和G-CSF+肝切除组BrdU及PCNA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CNA:74.08%±8.86%,68.91%±9.64%vs57.36%±13.37%,均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发现G-CSF+肝切除组27%(3/11)小鼠肝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肝功生化学也显示血清ALT及AST升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CSF具有明显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但也容易诱发肝脏炎症反应.
- 何秀华李东良范敬静马明
- 关键词:肝切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肝再生炎症反应
- 骨髓动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与骨髓动员干细胞对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功能恢复及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探讨其在极量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极量肝切除(约85%)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肝切除组(对照组,n=15):仅行极量肝切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15):腹腔注射rhG-CSF 150μg/(kg·d),连续5d;BMSCs组(n=15):大鼠尾静脉注射1.5ml BMSCs悬液(含1.5×106个BMSCs);G-CSF+BMSCs组(n=14):大鼠尾静脉注射1.5ml BMSCs悬液(含1.5×106个BMSCs),同时给予rhG-CSF 150μg/(kg·d)腹腔注射,连续5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CSF动员后大鼠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分别于术后第3、9天采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最后一次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内Ki-67及BrdU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所分离细胞为BMSCs。rhGCSF骨髓动员后外周血BMSCs明显升高,5d后达高峰。对照组CD34+细胞比例为0.004%,G-CSF组骨髓动员3、5、9d后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09%、0.016%、0.019%。3个治疗组术后第9天ALB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个治疗组Ki-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0±28、104±34、99±22/400倍视野)及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6、16±6、17±5/400倍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27、12±4/4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CSF动员自体BMSCs及同种异体大鼠BMSCs移植均有促进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未显示出协同作用。
- 李东良何秀华范敬静张世安曾芝雨张志强阮梅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肝再生间质干细胞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示踪优化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标记和示踪方法,优化示踪技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5、CD90),分别用BrdU、DAPI以及GFP 3种方法标记干细胞,DAPI和GFP标记率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率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比较3种示踪技术的优缺点。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MSCs CD29、CD90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终浓度10μmol/L BrdU标记48h、终浓度1μg/ml DAPI标记12h分别为其最佳标记浓度及时间。感染复数MOI=8时,GFP慢病毒感染MSCs 12h,感染率可达90%以上。结论 GFP基因转染是一种稳定、可靠、安全的标记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价值。
- 何秀华李东良江军程变巧杨才生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生物学标记
- 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齐多夫定每次0.3 g,bid,口服,qd,口服+拉米夫定每次0.3 g,qd,口服+依非韦伦每次600 mg,qd,口服;试验组予以替诺福韦每次300mg,qd,口服+拉米夫定每次0.3 g,qd,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500 m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2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生活质量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D4^+分别为(42.43±4.60)%和(35.99±3.84)%,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88.02±8.81)和(76.45±7.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恶心和呕吐,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林永年何秀华高艺鹏陈素梅刘江福林孟新邱燕燕郭如意
- 关键词:拉米夫定片艾滋病安全性
- G-CSF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
-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大部分切除(约70%)模型,将肝切除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单...
- 何秀华李东良范敬静马明
- 关键词:肝切除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肝再生
- 移植途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移植途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归巢及促进肝切除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肝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肝切除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和门静脉注射DAPI标记的MSCs约1.5×106/只,分别于第3天和第9天后采血清检测肝功能,第9天处死大鼠取肝脏标本,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移植途径对MSCs向肝脏迁移的影响。结果门静脉移植组(18.1±3.4)个细胞/100倍视野到肝脏归巢及定植的MSCs多于尾静脉移植组(7.6±2.0)个细胞/1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9天各组大鼠肝功能均有好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22,1.046,P=0.057,0.365,P>0.05);但两移植组与单纯肝切除组比较血浆白蛋白(ALB)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259,P=0.006);尾静脉移植组与门静脉移植组两移植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途径对MSCs归巢、定植到肝脏有一定影响,门静脉途径优于外周静脉,MSCs移植对肝大部切除大鼠肝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何秀华李东良江军徐颖范敬静陈娟陈胜平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切除术干细胞移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肝大部切除大鼠肝再生的研究
- 目的:(1)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标记和示踪方法,优化示踪技术;(2)观察不同途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大部切除大鼠剩余肝内定植及促进肝再生的作用。
方法:(...
- 何秀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切除肝再生示踪技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