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真

作品数:30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财产
  • 9篇财产权
  • 8篇宪法
  • 5篇法制
  • 4篇演进
  • 4篇宪政
  • 4篇民族
  • 3篇市民
  • 3篇私有财产
  • 3篇私有财产权
  • 3篇民族习惯
  • 2篇整体主义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生态四川
  • 2篇市民社会
  • 2篇税费
  • 2篇私人财产
  • 2篇私人财产权
  • 2篇诉求

机构

  • 24篇西南民族大学
  • 12篇西南财经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共中央组织...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四川省司法厅

作者

  • 30篇何真
  • 10篇唐清利
  • 1篇徐惠
  • 1篇刘德兴
  • 1篇高硕
  • 1篇高晋康
  • 1篇赵勇
  • 1篇崔霞
  • 1篇庞永

传媒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人民论坛(中...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成都行政学院...
  • 1篇农村经济
  • 1篇科技与法律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 1篇甘肃政法成人...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民族学刊
  • 1篇光华法学
  • 1篇中国法学会宪...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国家法与民族习惯交叉渗透的生产性实践被引量:7
2008年
西部民族地区发生的一起调解案,通过对国家法的"只提不用"与民族习惯的"只用不提"的实践,展示了二者交叉渗透的真实图景。该案的解释结论表明在西部民族地区国家法虽然没有深入基层社会,但已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制度化"地改造着社会;而民族习惯在保持对基层社会既定影响的同时,却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影响着国家。这种交叉渗透的"实体理性"进一步体现为在该地区基层社会的纠纷解决中国家运用"外-内-外"的经验法则而民众却运用"内-外-内"的经验法则,二者虽然方向相反,但在相互耦合中都指向了回应社会的目标,从而实现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何真唐清利
关键词:制度化非制度化
“课程思政”融入行政法教学的机制探索被引量:10
2020年
“课程思政”融入行政法教学,应立足于行政法的教学内容体系,系统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法律制度,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内容寓于其中。在此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关键地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和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立足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开拓第三课堂,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行政法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何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国环境保护宪法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建构
2005年
环境保护宪法制度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民主宪政功能、加强宪法文化功能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环境保护宪法制度还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四大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对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宪法制度进行建构。
何真赵勇高硕
关键词:宪法制度环境保护宪政功能文化功能民主
构建西部和谐社会中民族习惯与法制的冲突整合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语境,探讨了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秩序中民族习惯与法制的冲突整合现象,提出民族习惯与法制之间的冲突与整合都具有两面性。社会规则的多元与竞合是冲突的本质与根源所在,整合民族习惯与法制的冲突不是消灭冲突,而是通过构建良性的冲突规则整合方式对恶性冲突进行整合。进而,尝试性的在厘清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与整合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恶性冲突的路径选择和有关建议。
何真唐清利彭建景高晋康
关键词:民族习惯国家法
构建以人的福利增长为核心的科学财产权制度
2008年
人的自我中心主义之自由意识受到人类理性的反约束,其目的在于保障、实现和扩展人的利益,并由此使财产权的产生获得根据与找到方向。当今,人类理性在制度设计上的最高体现莫过于法治与宪政,法治与宪政也构成了财产权制度产生与变迁过程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并反过来推动法治与宪政本身的变迁,由此实现人类的最大福利和自由。因而,人的福利是财产权发生、流变的中心议题和考量基础,人的福利决定着财产权制度的走势,是财产权制度的价值所在。
何真
关键词:财产权以人为本
“生态四川”的法制诉求
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四川省提出了"生态四川"的发展方向。实践"生态四川"离不开法律的支持,而四川省现有的生态立法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建构"生态四川"的瓶颈。因此应在"生态四川"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在立法上进行价...
何真
关键词:生态四川生态安全整体主义
文献传递
公私权模糊领域社会治理的理论与路径——基于日常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科学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日常矛盾的依法有效管理。我国社会治理秩序是建立在公私法分立制度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源于此制度下的利益博弈。通过对日常纠纷的博弈分析发现,当特定组织内部的有执法权的一方进行报复性违约以惩罚相对人的投机行为时,会产生一个制度外的公私权模糊领域和特殊的矛盾纠纷,传统社会矛盾管理机制效率低下。假设制度设计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不同市场类型中的社会管理机制应该设计为:(1)在寡头垄断市场类型中应寻求有限制的司法介入;(2)在完全垄断或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中,如果具有确定性的一般性规范,且仲裁者对该类规范的偏好类型确定,应允许选择双方认可的任意第三方介入纠纷处理。这个理论为科学确立公私权模糊领域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合理分配政府、社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技术性和管理性规范的效力空间提供了支撑,也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构建找到了理论基础。
唐清利何真
关键词:法经济学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四次宪法修改,并集中体现在财产权制度方面发生一次次的变革。以财产权在宪法中的演进为视角,对我国宪政实践的进行总结和规律总结,有助于日后宪法制度的完善和法治建设的科学推进。
唐清利何真庞永
关键词:财产权宪法演进
合意与治理:彝族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新型德古调解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新型德古调解是彝族地区人民调解的新模式。它将社会各方对纠纷解决的意见集结成社会合意,社会合意经过官方表达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在德古调解员的演绎和交涉下,社会合意的官方表达传递给纠纷解决的社会各方,促成了社会合意的官方表达与个人合意形成实践的结合,由此达成了社会合意下的个人合意。社会合意下个人合意的实现过程表明,新型德古调解是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并由国家主导的"公共领域"进行了现代化政权与传统社会精英走向联合的"会通治理"。
何真
宪法基本假设的探析被引量:3
2003年
宪法应有基本假设。宪法的基本假设应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与互动发展中寻找。宪法的基本假设是市民社会是理性社会;政治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工具;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间适用自然法则。宪法的基本假设奠定了宪法运行和宪法理论的基础。
何真唐清利刘德兴
关键词:宪法理论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国家权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