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瑞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地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山岩
  • 6篇火山
  • 6篇火山岩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4篇北秦岭
  • 3篇岩浆
  • 3篇秦岭群
  • 3篇壳幔
  • 3篇构造环境
  • 2篇地台
  • 2篇东秦岭
  • 2篇岩石
  • 2篇造山带
  • 2篇宽坪群
  • 2篇火山岩地球化...
  • 2篇火山岩建造
  • 1篇丹凤群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玄武岩

机构

  • 9篇西安地质学院
  • 2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11篇何瑞芳
  • 5篇安三元
  • 2篇段联合
  • 1篇段联合
  • 1篇段联合
  • 1篇杨家喜
  • 1篇周鼎武
  • 1篇张泽军
  • 1篇张泽军
  • 1篇李英
  • 1篇张泽军

传媒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西安地质学院...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陕西地质

年份

  • 4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型式与构造环境的判别被引量:1
1993年
1.玄武岩构造环境的图解判别法存在的问题玄武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并已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其中,图解判别法是国内外运用广泛的一种方法,甚至有一些研究者十分迷信和依赖这种方法及其结论。在一些地区业已检验和证实了这种方法及其结论的合理性;但是,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一是多解性,表现为同一岩系的成分点落在了不同构造岩浆区。
张泽军周鼎武何瑞芳
关键词:玄武岩岩石成因构造环境
北秦岭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和成因被引量:2
1991年
北秦岭存在A、B、C三类火山岩系列,对应着幔源型、壳幔混染型和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火山岩系列和成因类型的系统变化,反映了多旋回壳幔物质迁移特证。
何瑞芳安三元
关键词: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
秦岭群变质深度的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秦岭群由西经中到东区,变质程度、温度、压力趋于增加,变质深度分别对应于上、中和下地壳。秦岭群是由华北地台南缘盆地,从晚太古宙到早元古宙,自东往西逐步拉张发展形成的。
何瑞芳安三元杨家喜林学军
关键词:黑云母石榴石秦岭群
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成因新观点——壳幔双层混合模型被引量:1
1992年
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经研究,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存在C和A(或A1、A2)类地球化学趋势,这些趋势代表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和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共生组合,A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扬子地台北缘中、晚元古宙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其中A1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A2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祁连早古生代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A1、A2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及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的共同特点为:(1)呈近东西向的线形带状分布,
何瑞芳
北秦岭与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其壳幔演化、构造环境特征
1991年
豫陕境内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邻接地带,由北往南有火山岩华北地台南缘的熊耳群(180—1400Ma)和大红口组(734—507Ma),北秦岭的宽坪群(1410—884Ma),二郎坪群及其相当地层草滩沟群、斜峪关群、云架山群,丹矾窑群、大河群(550—450Ma),秦岭群(2226—1800Ma)与丹凤群(448—402Ma)。按多旋回观点,秦岭群归早元古代旋回,熊耳群、宽坪群、大红口组归中、晚元古代旋回,二郎坪群、丹凤群属早古生代旋回,火山活动具有从中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由北往南迁移的特征。不同的火山岩共生组合或建造所具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岩浆成因类型、壳幔环境和成矿作用。壳幔环境包括地壳类型、地幔能量状态和构造环境。
何瑞芳安三元段联合张泽军
关键词:华北地台南缘北秦岭壳幔火山岩建造宽坪群
东秦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模式被引量:1
1993年
熊耳群为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组合,大红口组为粗面岩组合,属B类的过渡型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具以太华群为岩浆房的壳幔混染型成因;秦岭群和宽坪群为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具幔源型成因;二郎坪群和丹凤群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C类石英角斑岩浆系列与A类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共存,具壳幔双层混合型成因。
何瑞芳段联合
关键词:火山岩岩浆东秦岭地球化学
秦岭群是扬子地台北缘古微陆块
1992年
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地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地台北缘裂解形成的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地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何瑞芳
关键词:秦岭群
北秦岭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构造环境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及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约500件岩石化学、120件微量元素和135件稀土元素样品数据。熊耳群、大红口组火山岩属B类的地壳混染型,为大陆裂谷环境;宽坪群、秦岭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的幔源型,为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角斑岩建造属C+A、C类的壳幔混合型,为海盆环境。
何瑞芳安三元
关键词:火山岩地球化学岩浆
东秦岭火山岩的壳幔热动力状态及造山模式
1993年
根据火山岩、沉积岩、变质作用与花岗岩成岩和形成环境的综合研究,本文确认熊耳群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组合、大红口组粗面岩组合具低级壳幔热动力状态,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秦岭群、宽坪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具中级壳幔热动力状态,形成于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发育于高级壳幔热动力状态的海盆环境,具有下地幔岩石圈拆离导致的A型俯冲造山模式。
何瑞芳段联合
关键词:火山岩壳幔造山模式
北秦岭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2
1990年
北秦岭大陆造山带随时代由早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玄武岩的Ti、Zr、Zr/La、Zr/Y值逐渐降低,壳幔物质混合趋于加强。本区不存在现代板块构造体系,而具有多旋回海槽(盆)的活动形式。
何瑞芳安三元
关键词:北秦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丹凤群宽坪群大陆造山带秦岭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