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洋洋

作品数:1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电化学
  • 5篇电化学沉积
  • 5篇上转换发光
  • 5篇金刚石薄膜
  • 5篇类金刚石
  • 5篇类金刚石薄膜
  • 5篇发光
  • 4篇溶胶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掺杂
  • 3篇拉曼
  • 3篇拉曼光谱
  • 3篇光谱
  • 3篇TIO
  • 3篇ER3+
  • 2篇液相
  • 2篇液相法
  • 2篇扫描电镜
  • 2篇上转换发光特...
  • 2篇力学性能

机构

  • 14篇大连民族学院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埃森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杜伊斯堡-埃...

作者

  • 18篇何洋洋
  • 11篇曹保胜
  • 10篇董斌
  • 6篇冯志庆
  • 5篇侯晓多
  • 5篇张贵锋
  • 3篇李国卿
  • 2篇杜景永
  • 2篇李慧
  • 2篇于乃森
  • 1篇刘晓兰
  • 1篇李玲玲
  • 1篇关寿华
  • 1篇宋苗
  • 1篇张萍
  • 1篇魏清荷
  • 1篇王兴军
  • 1篇曲艳玲
  • 1篇丛妍
  • 1篇姜辛

传媒

  • 4篇材料导报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材料导报(纳...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东北地区第二...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相法电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脉冲直流电源,以甲醇有机溶液作为碳源,在常压60℃的条件下,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在电沉积过程中电流密度最高达到150 mA/cm2,沉积速度为500 nm/h。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谱表征了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沉积的类金刚石碳DLC膜是由均匀分布的球形纳米颗粒组成,粒度约为300 nm-400 nm,而且致密光滑;不锈钢上沉积的类金刚石薄膜,薄膜的生长是在基体表面划刻的边缘形核中心开始生长,并且生长先由基体的边缘向中心然后逐渐覆盖基体表面。
杜景永张贵锋何洋洋李国卿侯晓多
关键词:类金刚石碳膜电化学沉积扫描电镜
液相电化学法在不锈钢上沉积类金刚石薄膜
2007年
采用直流脉冲电源,以甲醇有机溶液作为碳源,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DLC)薄膜。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分析了薄膜的形貌和结构,用MTS纳米压痕仪测试DLC薄膜的硬度和Young s模量,在CERT微摩擦系统上测试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的硬度较高(约7GPa),薄膜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拉曼光谱在1332.51 cm-1处出现金刚石的特征峰;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薄膜同WC钢球对摩时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略微减小,抗磨性能则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变差,对摩时发生转移并形成转移膜,耐磨寿命缩短。
杜景永张贵锋何洋洋李国卿侯晓多
关键词:电化学沉积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
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民族院校的学生特点,分析了本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通过开展'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推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张萍曲艳玲何洋洋刘德弟季龙飞关寿华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电化学沉积类金刚石薄膜阳极材料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分别由石墨、铂、铜和不锈钢制成阳极,在较低温度条件(60-70℃)下电解丙酮/去离子水混合溶液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利用台阶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石墨、铂作阳极制备了典型的非掺杂DLC薄膜,并且石墨阳极获得的DLC薄膜生长速率高、表面平整光滑;由铜阳极制备了铜掺杂的DLC薄膜;而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不锈钢作阳极没有获得碳薄膜。因此,阳极材料对液相电化学沉积DLC薄膜的成膜速率、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均有显著影响。
何洋洋张贵锋侯晓多孙兆明保安佳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电化学沉积阳极材料拉曼光谱
溶胶-凝胶法制备铥镱共掺杂Y_2Ti_2O_7粉末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1 mol%Tm3+、1 mol%Tm3+和10 mol%Yb3+共掺杂Y2Ti2O7粉末。Tm3+掺杂Y2Ti2O7为Y2Ti2O7相和微量TiO2相的混合结构,Yb3+共掺杂不改变Tm3+掺杂Y2Ti2O7相结构。在976 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在430~500 nm和620~750 nm波长范围内获得了蓝色和红外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Tm3+的1G4→3H6和3H4→3H6跃迁。Yb3+共掺杂显著提高了Tm3+掺杂Y2Ti2O7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研究表明:随着LD激发电压增大,Tm3+-Yb3+共掺杂Y2Ti2O7上转换发光强度逐渐增大,且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D激发功率增大呈现两阶段变化规律;随着温度升高,Tm3+-Yb3+共掺杂Y2Ti2O7上转换发光强度逐渐降低,这是由无辐射弛豫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所致。
曹保胜魏清荷李玲玲何洋洋董斌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上转换发光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CeO_2∶Eu^(3+)的光谱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使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CeO2∶Eu3+的荧光粉,并利用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PL激发光谱中出现300~400nm的源于基质CeO2的强吸收宽带以及较弱的Eu3+的7 F0-5 D2(467nm)吸收峰。由于Ce4+和Eu3+半径十分接近,因而Eu3+在CeO2中具有较高的固溶度。当高浓度Eu3+掺杂CeO2时,出现了7F0-5 D2(467nm)吸收峰的极大增强。在467nm激发下获得了Eu3+的5 D0—7 F1(592nm)和5 D0—7 F2(612nm)跃迁的特征红光发射。与电荷迁移带激发下获得的红光相比,在467nm蓝光激发下获得的红光强度是其5倍。7 F0—5 D2(467nm)的强电子吸收与蓝光LED芯片的输出波长相匹配,在蓝光激发下获得明亮的红光发射。因此,Eu3+掺杂CeO2荧光粉是一种有潜力的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付悦丛妍杨扬肖宇何洋洋王丽梅董斌
关键词:白光LED
异丙醇溶液中电化学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电化学方法,以分析纯的异丙醇溶液作为碳源,低温(60~70℃)常压条件下,在(100)硅片上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仪(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电解异丙醇溶液可以获得表面均匀致密且sp3碳含量较高的含氢类金刚石薄膜。
何洋洋张贵锋侯晓多曹保胜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电化学沉积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粉末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摩尔分数为x(Er3+)=0.1%Er3+,x(Li+)=0~2%Li+共掺杂TiO2粉末。800℃烧结Li+共掺杂促进掺Er3+: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相转变,900℃和1000℃烧结Er3+-Li+:TiO2均为单一金红石相。976 nm激光激发下Er3+-Li+:TiO2均获得中心波长为526 nm和550 nm的绿色和663 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随着Li+共掺杂浓度逐渐增大,800℃烧结Er3+-Li+:TiO2上转换发光强度逐渐减小,900℃烧结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1000℃烧结发光强度显著增强。不同烧结温度下Li+共掺杂对Er3+所处晶体场对称性的改变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i+共掺杂浓度增加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Li+共掺杂可有效提高Er3+:TiO2上转换发光强度。
曹保胜冯志庆何洋洋李慧董斌王兴军
关键词:光学材料溶胶-凝胶法上转换发光
新型环境友好稀土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制及应用
董斌徐凌鞠轶曹保胜冯志庆何洋洋于乃森
该项目属于光电子功能材料领域。通过对稀土离子之间普通连续能量传递过程原理的突破和创新,以及对氧化物基稀土光电功能材料工艺方法的开发,成功研制出发光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稀土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关键词:
关键词:过渡金属离子单晶光纤
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上转换发光的增强作用
2009年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1%Er^(3+)(摩尔分数,下同)、0%~2%Li^+共掺杂TiO_2粉末,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中心波长526nm、550nm的绿色和663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的相结构未产生影响,但极大增强了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i^+共掺杂摩尔分数的逐渐增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Li^+摩尔分数为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分别比掺Er^(3+):TiO_2提高了约330倍、30倍和60倍。Er^(3+)、Li^+共掺杂TiO_2粉末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Li^+共掺杂不改变Er^(3+)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但破坏了Er^(3+)的局部晶体场对称性,影响了Er^(3+)内部4f能级的跃迁几率,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
曹保胜冯志庆董斌何洋洋李慧
关键词:掺ER^3+溶胶-凝胶法上转换发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